很快,各種各樣依靠“天賦”和“服務”來賺取南瓷幣的專業人士,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
柳師原本是義務地教導南洋柳江人的孩子們認識漢字。
但現在,隨著越來越多的家庭富裕起來,他們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
在何維的建議下,柳師的學堂開始收取少量的“學費”。
每個孩子,每月繳納2元南瓷幣。
這筆錢,並不多,大部分家庭都能承擔。
但彙集起來,卻成了一筆可觀的資金。
柳師用這筆錢,雇傭了兩個教學助手,購買了更多的陶板和木炭作為教具。
甚至還能為每天來上學的孩子們,提供一頓簡單的午餐。
教育第一次脫離了單純的“傳承”屬性,變成了南洋城第一個可以自我造血、良性循環的產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前來報名的孩子越來越多,學堂的規模一擴再擴。
柳師,也從一個受人尊敬的長者,變成了一位名副其實的校長。
劉萱一直負責著全城婦女的健康和新生兒的接生工作。
這項工作,過去也是完全無償的,由城市公共資源支持。
但貨幣出現後,一些富裕起來的家庭,對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個剛剛成為父親的富裕獵人找到她,懇切地說道:“劉萱醫師,我的妻子剛生完孩子,身體很虛弱。您能不能每天都來我家,專門為她調理身體,指導我們如何照顧嬰兒?我們會支付給您報酬的,每天1元,您看可以嗎?”
這個請求,讓劉萱意識到了一個新的可能性。
在保證對所有自由民提供基礎的、免費的公共醫療服務的前提下,她完全可以為那些有能力、有需求的家庭,提供更精細化、個性化的“收費醫療服務”。
她組織了幾個心思細膩、有草藥知識的婦女,成立了一個“產後護理小組”。
她們的服務,包括每日的身體檢查、營養餐的搭配建議、嬰兒的撫觸和清潔等等。
這項服務一經推出,立刻受到了所有新生兒家庭的熱烈歡迎。
醫療也開始從純粹的公共福利,向著一個包含基礎保障與高端服務的多層次體係發展。
那個曾經膽小的南卡,在種植方麵展現出了驚人的天賦。
她負責的果園裡,那些從雨林中移植來的香蕉、芒果和菠蘿蜜,不僅長勢喜人,而且通過她的精心培育,果實比野生的更加碩大甜美。
過去,這些水果也是統一采摘,平均分配。
但現在,南卡可以將自己果園裡品質最好的水果,在集市上賣出遠高於普通水果的價格。
她的精品水果,成了集市上的搶手貨,往往剛擺出來就被搶購一空。
南卡,憑借自己高超的種植技術,成為了南洋城第一批依靠“農業技術”而富裕起來的人。
在她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農夫,不再滿足於簡單的“種活”,而是開始鑽研如何“種好”,如何提升作物品質。
……
一個個鮮活的案例,構成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革畫卷。
周柔、柳師、劉萱、南卡……
這些在舊時代下,天賦和價值無法被清晰衡量的人們,如今都找到了自己的生態位。
他們不再需要依附於原來的狩獵或種植體係,而是可以憑借自己獨特的技能,在新的社會分工中,為自己贏得財富與尊嚴。
一個全新的階層,正在南洋城悄然誕生。
他們或許不像李虎、江骨那樣掌握著武力,也不像陳啟那樣管理著工程。
但他們是這座城市的藝術家、教師、醫師、技術專家……
他們是南洋城文明得以豐富、得以向更高層次邁進的根基與靈魂。
貨幣就像催化劑,將社會這鍋原本混沌的濃湯,分離沉澱出了清晰的、更多元化的層次。
在自由交換的市場下,自下而上地形成了充滿活力的社會結構。
在一個普通的黃昏,何維走在南洋城那條已經鋪設得十分平整的石板路上。
他看到,一個剛剛在集市上賣掉了一整張熊皮,賺了一大筆錢的獵人,並沒有像過去那樣,將所有的錢都拿去換取更多的肉食和工具。
他領著自己年幼的兒子,走進了柳師那間傳出朗朗讀書聲的學堂。
“柳師,”這個滿臉胡茬的壯漢,用一種近乎虔誠的語氣,對柳師說道,“這是我兒子這個月的學費。麻煩您了,請一定好好教他識字。”
他摸著兒子的頭,眼中充滿了期盼:“我希望他將來,不用再像我一樣,每天提心吊膽地在林子裡跟野獸拚命。我希望他能成為一個像您一樣,能夠認識漢字的人。”
柳師微笑著收下了那袋沉甸甸的南瓷幣。
何維站在遠處,看著這一幕,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一個勇猛的戰士,開始將財富投資於他孩子的教育。
這意味著南洋城的文明,擁有了生生不息、自我進化的未來。
喜歡石器星辰我在一萬年前重啟文明請大家收藏:()石器星辰我在一萬年前重啟文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