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維話音剛落,議事廳裡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他手中的那塊木板上。
炭筆在木板上飛快地遊走。
這一次,他畫得極其認真,也極其詳細。
不同於之前建造“啟示號”時的靈光一閃。
這一次的圖紙,更像長期思索的產物。
“這不是‘啟示號’的放大版。”
何維一邊畫,一邊解釋,他的聲音裡帶著一種技術人員獨有的沉靜與專注:“我們要橫渡的,是真正意義上的遠洋,遠洋風浪的強度和不可預測性,是近海幾十倍甚至百倍!所以,我們的船,必須有革命性的改變。”
他首先在木板的側視圖上,畫出了一條流暢的、如同魚腹般的曲線。
“最核心的是‘龍骨’。不是我們現在這種平底船的簡單龍骨,而是一種v型重載龍骨。”
何維加重了筆觸,“它就像一柄插入水中的利劍,能極大地提升船隻的破浪能力和穩定性,防止在巨浪中發生傾覆。更重要的是,它是整艘船的靈魂,所有的肋骨、甲板,都將圍繞著它來構建。”
陳啟和楊石等人立刻湊了上來,他們的眼睛死死地盯著那條前所未見的v型曲線,臉上充滿了困惑與震撼。
這徹底顛覆了他們對造船的認知。
“然後是水密隔艙。”
何維在船體的俯瞰圖上,畫出了一道道橫向的隔板,將整個船艙分成了十幾個獨立的區域。
“我們將用堅固的木板,將船艙徹底分割開。”
“這意味著,就算船體某個部分觸礁或者被風浪損壞,海水也隻會被限製在一個隔艙內,整艘船不會立刻沉沒,將會為我們贏得寶貴的維修和求生時間。”
這個理念,對於在場的人來說,簡直聞所未聞。
李虎聽得倒吸一口涼氣,他立刻想到了當年“探索號”觸礁後,那種無可奈何的沉沒。
如果當時有這種技術,“探索號”也許就不會沉沒。
李虎聚精會神聽著何維的講解。
何維的筆下,出現了三根高聳的桅杆,上麵掛著形狀各異的帆。
“‘啟示號’的三角帆雖然先進,但隻適用於小型探險船。”
“我們的新船,將是龐然大物。”
“所以,我們需要一個組合式的風帆係統。
“主桅杆掛硬帆,提供主動力;前桅杆掛軟帆,負責轉向和輔助;後桅杆,則掛三角帆,用於逆風航行和精細操控。”
“三者結合,才能駕駛這艘大型海船在遠洋行駛。”
何維一口氣說出了他腦海中關於遠洋旗艦的構想。
從利用船體空間設計的多層甲板,到能抵抗風浪、保證船體強度的肋骨加密結構。
從用於儲存淡水和食物的巨大底艙,到能夠容納數百人的、通風透光的船員生活區……
一個半小時後,當何維畫下最後一筆時,木板上已經畫出了一艘遠洋海船的概念圖。
在圖紙的末尾,何維寫下了這艘遠洋海船的名字。
歸龍號。
李虎、呂宋、柳師,這些非技術人員,隻是單純地被這艘船宏偉而複雜的形態所震撼。
而陳啟、楊石,這兩位南洋城最頂尖的工匠,則是臉色煞白,額頭上布滿了細密的汗珠。
他們是真正的內行。
正因為內行,他們才更能體會到,這張圖紙背後所蘊含的技術,是何等的恐怖,何等的超前。
“何維大人!”陳啟的聲音乾澀而沙啞,他顫抖著伸出手指,指向圖紙最核心的那根v型龍骨,“按照您標注的尺寸,這根主龍骨的長度,至少需要四十米。而且,為了承受整艘船的重量和海浪的衝擊,它必須是一根完整的堅硬木料。”
他的聲音裡帶著一絲絕望,“我們去哪裡,找一棵四十米高,從頭到尾都筆直堅硬的柚木?”
這個問題,像一盆冰水,瞬間澆在了剛剛還熱血沸騰的眾人頭上。
是啊。
藍圖再宏偉,如果連最基礎的材料都找不到,那一切都隻是空想。
所有人都沉默了。
南洋城周邊的雨林雖然廣袤,但要找到一棵四十米高的巨型柚木,無異於大海撈針。
就算找到了,如何將其砍伐,運回南洋城?
這也是一個幾乎無法解決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