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辦事廳。
幾名手腳麻利的小太監正抬著一張特製的小圓桌進來。
這桌子與尋常八仙桌不同。
桌麵中央挖了個規整的圓洞。
下麵巧妙地固定著一個燃著上好銀霜無煙炭的小銅爐。
另有小太監抬來一口鋥光瓦亮的紫銅鍋,穩穩當當地架在那圓洞之上,與下方的炭火正好契合。
不多時。
鍋內的湯底便開始咕嘟咕嘟翻滾起來,濃鬱鮮辣的香氣瞬間蒸騰而起。
那湯底乃是用了數十斤牛大骨,配以老母雞、火腿精心吊了整夜的高湯。
高湯表麵紅油油的則是牛油。
牛油裡頭也不簡單。
乃是衝鼻辛香的番椒辣椒、花椒、薑蒜,還有茴香、八角、桂皮、豆蔻等十幾種香料爆炒而成。
色澤紅亮油潤,翻滾間熱浪撲麵,光是聞著這鮮香熱辣的氣息,便覺周身寒氣被驅散了大半,整個人都暖洋洋的。
劉長史背手侍立在旁瞧著太監忙上忙下,忍不住咽了口唾沫,讚歎道:
“咱家王爺真乃天人也,即便是在這尋常口腹之欲上,亦是彆具匠心,獨領風騷。
瞧這鍋底,有牛油的醇厚,番椒的勁爽,花椒的麻香,再輔以諸多香料經高湯這麼一沸,真是飄香十裡,令人聞之便食指大動啊!”
他這馬屁拍得頗為實在,因為這香味確實勾人。
唯一美中不足就是李洵不在。
劉長史想了想。
這不成,等王爺來了再說一次。
相較於李洵偏愛的這般濃墨重彩,酣暢淋漓的重口味。
當下世家貴族流行的涮鍋,多以清鮮為主。
或是用雞、鴨、火腿吊出的清湯,吃素的則用菌菇、筍尖熬製素高湯,講究的是鮮香食材的本真之味。
而底層百姓家冬日裡也愛圍爐而坐,吃些熱乎乎的湯鍋,主要是圖個方便暖和。
但因條件所限,多是清湯寡水,以自家種的蘿卜、白菜、豆腐為主。
若趕上豐年,或許能切幾片肥肉或丟幾根骨頭進去增增油水。
便算是難得的享受了。
至於食材,身份不同,天差地彆。
王公貴族自然是各色精切的牛羊肉片、鹿肉、山雞片等為主,輔以時鮮菜蔬。
而尋常百姓能有些豬油渣,雜碎便已不錯。
自然,這牛肉一道。
乃是農耕重要畜力,律法明禁私宰,等閒貴族也不敢明目張膽地常吃。
也就是李洵這位向來不拘小節的親王,府上的牛才會時不時地想不開,自個兒往廚房的刀口上撞。
合該他隨時都能享用這口腹之欲。
一個小太監正低頭熟練地擺放各色蘸料小碟,聞言抬起眼睛,機靈地獻媚道:
“可不是,咱家王爺總能有新鮮想法,劉大人若是喜歡,奴才們晚些時候也照這樣給您屋裡送一鍋去,讓大人也暖暖身子,開開胃。”
劉長史聞言,眼睛一亮,連連點頭:“好極,好極!”
他伸手指著桌上那琳琅滿目的蘸料碗,芝麻醬、韭菜花、腐乳汁、香油、蒜泥、香菜末、蔥花等等,特意叮囑道:
“記得,那蒜沫子千萬彆放,本官最不愛那股子氣味。芝麻油不妨多淋些,旁的調料,你看著搭配,適中便好。”
說話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