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李翊不久前剛滿六歲。
若放在後世。
不過是個剛背起書包上國一的小豆丁。
然而在這時代。
女子十四五便可議親嫁人。
被視為成年。
故而這六歲的太子,心智早熟,精力旺盛,可當作八九歲看待。
頑皮程度正是那狗都嫌棄的上房揭瓦階段。
皇室子弟也並非個個都循規蹈矩,總得出一兩個奇葩。
忠順王李洵算一個。
當朝太子李翊便是另一個。
這叔侄倆若非年齡差了輩兒,那跳脫不羈,熱衷玩鬨的性子,倒更像是一脈相承的親父子。
太子也並非心性壞,隻是過於活潑,極有個性。
若讓李洵來評價他這位大侄子。
那就是大順朝版本的明武宗朱厚照,還是個迷你版的。
大順朝未來可期啊……
翌日。
李洵睡到日上三竿自然醒。
用罷早膳,他便琢磨著去鳳藻宮那邊尋大侄子聯絡聯絡感情。
太子年幼,又是永熙帝獨子,在皇後宮殿範圍內單獨辟了處精致殿院居住。
“昨日吩咐的土豆燉牛肉和土豆餅,可都保溫好了?”李洵一邊由著晴雯為他整理袍服衣襟,一邊問道。
晴雯替他撫平王服上的褶皺,笑著回道:“王爺放心,一早您還沒醒呢,奴婢就親自去小廚房看過,
用暖籠溫著,鮮香味一點兒都沒跑。王爺此刻出門帶上,正是熱乎可口的時候。”
李洵滿意地點點頭,命兩名小太監把食盒裝馬車,便由傅義驅車前往皇宮。
此刻皇極殿殿上的早朝想必還未散。
每逢討論邊關戰事等重大國事。
朝會總會拖得很長。
到了吃午膳的時間。
那些朝廷重臣們,往往隻能在文華殿外的廊下匆匆解決朝食。
站著、蹲著、甚至尋個石階坐下,捧著些寡淡普通、僅能果腹的飯食,瞧著倒也頗有幾分可憐。
當然你也能自己帶妻子的愛心便當。
總之皇帝提倡節儉,和皇後娘娘以身作則,作為臣子總不能當麵山珍美味。
車駕直至內宮門方停。
李洵在此地可謂是刷臉通行。
怎麼說也是自小在後宮由皇帝夫妻照看長大。
後宮與李洵來論相當於第二個家。
侍衛太監無一敢攔,恭敬行禮放行。
點了兩個提食盒的小太監。
李洵熟門熟路便往太子所居的殿院而去。
剛踏進太子殿院的門檻。
就聽見裡麵一陣雞飛狗跳的喧鬨聲。
年僅六歲的太子李翊,一身杏黃色的蟠龍常服在身,正騎在小太監的背上,手裡揮動一根不知道從哪裡拆下來的細長玉杆,口中“駕駕”作響,在殿內跑來跑去。
李翊不滿,聲音稚嫩:“太慢了、爬快點,小安子你這是當的什麼破戰馬,比烏龜還慢。”
太子屁股後邊還跟著個穿緋色官袍,年約四十,麵容愁苦的太子少師。
太子少師手裡捧著幾本書,嘗試在策馬奔騰的胡鬨中,插入一些聖賢之道。
“太子殿下,殿下!慢些,仔細摔著了,書雲: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為人君者,當……”
少師的話還沒說完。
太子李翊皺起眉毛打斷,小手一揮手裡的武器,差點打到少師的鼻子:
“煩死了,就知道讀書讀書,父皇母後讓讀書,你也讓讀書,都讓本宮讀書,本宮心裡不悅乎!”
父皇近日憂心北邊戰事,都沒空來查他功課,正好鬆快鬆快,太子嘴角翹了起來。
太子忽地瞥見走進來的李洵,頓時眼睛大亮,歡呼一聲,立刻從禦馬的背上滑了下來,衝向李洵:
“六叔,六叔你可算來陪我玩了!”
那小太監得以解脫,癱在地上大口喘氣。
太子少師則鬆了一口懸著的氣,旋即又提起了另一口悶氣。
忠順王來了。
太子今日的功課怕是又要泡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