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
李洵在太子殿院與大侄子廝混的同時。
也命太監給皇後送去份土豆燉牛肉。
至於大公主李貞。
李貞今年十三歲,亦是皇後所出。
皇後與皇帝隻有一子,一女。
李洵記得那丫頭片子不愛吃牛肉的。
故此也就沒有給她送去。
皇後在李洵心中非同一般,可謂是亦嫂亦母。
當年永熙帝讓太上皇禪位時李洵更是年幼,不過四五歲。
皇後那時雖也年輕,卻以長嫂之姿,對李洵多有關愛,比忙於政務的皇帝更為細心。
這份情誼李洵一直記在心裡。
當然。
老皇帝那裡也有。
就是不知道老皇帝有沒有胃口吃,有沒有精神醒了。
年歲大愈發糊塗不說,身子也一日不如一日。
最近期間開始,老皇帝整天時間中,其中大半天都是處於昏昏沉沉的狀態。
李洵也不去他老人家麵前叨擾。
免得直接把老皇帝氣死。
不去跟前晃。
對於李洵來說就是儘最大的孝順了。
話又說回來。
帝後之間的感情也就不必多說。
永熙帝與皇後少年夫妻,相伴至今,即便國事繁忙,皇帝也始終堅持一項雷打不動的習慣。
除非極特殊情況,午膳必定要趕回鳳藻宮,與皇後一同用膳,說說體己話,享受尋常百姓夫妻的閒暇。
此刻。
永熙帝剛結束了與大臣們關於北方戰事的冗長朝會,身心俱疲,心情也因邊關急報而有些沉悶。
他趁著大臣們在文華殿外廊下用那朝食的功夫,立即擺駕趕回後宮。
步輦剛在鳳藻宮門口停下,他便深吸一口氣,將朝堂上的煩憂和疲憊儘數壓下。
換上了一副輕鬆的表情。
永熙帝從不將朝政的煩惱帶回後宮,讓皇後跟著擔心,這是他作為丈夫的體貼。
也是對皇後的偏愛獨寵。
剛踏入殿門。
濃鬱鮮香的食物氣味便鑽入皇帝鼻中,令他食指大動。
皇後聞聲已笑著迎了上來。
歲月似乎格外優待她,並未在她臉上留下太多痕跡,三十多歲看上去和二十差不多。
“陛下回來了。”
皇後笑著行禮,溫柔道:
“正好,六弟剛差人送了些新奇吃食來,臣妾聞著就香,剛讓他們溫著等陛下呢。”
皇後一邊說著,上前替皇帝解下厚重的朝服,換上輕便的常服。
永熙帝聽到六弟二字,就沒好氣地哼哼了兩聲,任由皇後伺候著,抱怨道:
“那混賬倒是機靈,知道哄著他嫂子和小侄子開心。
有空帶著翊兒那皮猴不務正業,拆東拆西,就沒空來上早朝?
每回都要朕派太監三催四請,跟請菩薩似的,還敢給朕睡到日上三竿才來。”
皇後聞言,抿嘴一笑,手上動作不停,柔聲替李洵開脫:
“陛下又不是不知道六弟那性子,最是散漫不過的。
朝堂上那些大事,六弟聽著也頭疼,來了怕是也隻能給陛下添亂。
他呀,也就這點長處,弄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兒來逗人開心。
何況六弟對翊兒也是真心好,翊兒也最喜歡,最聽他這個六叔的話。”
皇後言語間充滿對這位小叔子的回護與寵愛,儼然是當半個兒子在疼。
永熙帝換好了衣服,歎了口氣,心裡那點不快早就散了。
真要因這事兒氣惱的話。
早幾年前他估計已經氣死幾十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