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您可知道清朝那位康熙皇帝?這主兒在曆史上那名氣,大得就像黑夜裡的探照燈,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堪稱一位開了掛的“六邊形戰士”,不管是文治武功,還是智謀權術,全都玩得賊溜。咱今兒個就好好嘮嘮他那些精彩到爆,還充滿各種奇聞軼事的傳奇經曆。
一、“幸運兒”登基
康熙,全名愛新覺羅·玄燁。要說他能坐上皇帝寶座這事兒,運氣成分那可真占了不少。他爹順治,被愛情迷得暈頭轉向,董鄂妃一死,順治的心就像被人挖走了一樣,沒多久就染上了天花,眼瞅著就要不行了,這就得趕緊琢磨傳位的事兒。按常理,得立長子啊,可順治左看右看,覺得自己這幫兒子都還嫩得很,像一群沒長毛的小鳥,實在拿不定主意該把皇位傳給誰。
就在這節骨眼上,那個西洋傳教士湯若望蹦躂出來刷了一波存在感。湯若望與順治私交頗深,順治對他西洋傳來的奇聞與學識頗為信服。這湯若望跟順治巴拉巴拉說,玄燁這小子聰明得像個小狐狸,而且已經出過天花,以後就不用擔心再染上這要命的病了,當皇帝再合適不過。順治一聽,嘿,覺得挺有道理,行吧,就這麼著,玄燁被稀裡糊塗地推上了皇位。其他皇子那叫一個氣啊,像二阿哥福全,心裡估計都在暗罵:“啥情況啊這是,就因為出過天花,這皇位就沒我們啥事了?這不扯犢子嘛!”
野史上的說法更是玄乎得能把人下巴驚掉。說順治在決定傳位前,做了個超級怪的夢。夢裡有個白胡子老頭,拄著個拐杖,顫顫巍巍地指著一個方向對順治說:“未來之主,在彼處。”順治醒來後,跟中了邪似的,趕緊派人按照夢中的方向去找。嘿,您猜怎麼著?還真就在花園裡發現玄燁在那搖頭晃腦地讀書呢。隻見玄燁那舉止神態,透著一股跟其他皇子截然不同的勁兒,就好像自帶光芒一樣。再加上湯若望之前的建議,順治一拍大腿,認定玄燁就是天命所歸,麻溜地就把皇位傳給了他。還有更離譜的傳言呢,說玄燁出生的時候,產房裡那叫一個香氣撲鼻,就跟打翻了香料鋪子似的,而且這香味兒經久不散。同時,還有一道紅光像火箭一樣直衝天際,搞得周圍的人都以為要天崩地裂了呢。更邪乎的是,有人說玄燁小時候,有一隻五彩斑斕的神鳥,跟被施了魔法似的,直接落在他的肩頭,停留了好一會兒才慢悠悠地飛走,這不明擺著預示著他將來肯定擁有無上的尊榮嘛。甚至還有傳聞提及,當時宮廷裡有個神秘的薩滿巫師,曾預言順治帝之後,將有一位天賦異稟的皇子承繼大統,而種種跡象皆指向玄燁。
二、智鬥鼇拜:初露鋒芒
康熙剛登基的時候,才八歲,整個一啥都不懂的小屁孩。這朝政大事自然而然就落到了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和鼇拜這四位輔政大臣手裡。要說這四位裡頭,鼇拜那可是野心都快寫在臉上了。他仗著自己戰功多得能堆滿一屋子,像鬆錦之戰、西充之戰等戰役中都立下赫赫戰功,根本不把其他人放在眼裡,慢慢地就琢磨著獨攬大權,把整個朝廷都變成他自家後院。
鼇拜在朝堂上那威風得,走路都帶起一陣旋風,感覺地麵都得被他踩出個坑來。對小康熙,他更是愛搭不理,就像小康熙是個透明人似的。他把自己的心腹像班布爾善等,一個一個安插到各個重要位置,搞得朝堂上下幾乎成了他的一言堂。有一回,康熙想提拔一個大臣朱昌祚,覺得這人挺有本事,能為朝廷出份力。結果鼇拜一聽,直接就給否了,還對著康熙大聲嚷嚷:“這事兒我說了算,你個小毛孩懂個啥!一邊兒玩去!”康熙心裡那個氣啊,小臉憋得通紅,可他心裡明白,自己現在壓根不是鼇拜的對手,隻能像隻受了氣的小鵪鶉,把這口氣咽下去,暗地裡絞儘腦汁琢磨著怎麼扳倒鼇拜這老狐狸。
電視劇裡演得那叫一個精彩,把康熙描繪得跟個小機靈鬼似的。為了對付鼇拜,那可是煞費苦心。他找來一群跟自己差不多大的小侍衛,其中就有魏東亭,天天在宮裡像群小瘋子似的練摔跤,表麵上看就是小孩子貪玩,實際上那是在偷偷訓練一支“特種部隊”呢。鼇拜知道了這事兒,還一臉不屑地嘲笑說:“這小皇帝就知道瞎玩,能成啥大事兒?我看他就是在浪費時間,等我哪天不高興了,分分鐘就能把他收拾了。”他哪能想到,康熙這是在給他挖個大坑,就等著他往裡跳呢。
終於,萬事俱備,東風也來了。有一天,鼇拜跟往常一樣,大搖大擺地進宮,那架勢就像螃蟹橫著走,心裡壓根沒把康熙放在眼裡。就在他得意洋洋的時候,康熙一聲令下,那群小侍衛就像一群餓狼看到了肥羊,“嗷”的一聲就撲了上去。鼇拜還沒反應過來咋回事兒呢,就被這群小屁孩給製服了。估計鼇拜到被抓的那一刻,都還覺得像在做夢一樣,怎麼也不敢相信自己居然栽在了一群小毛孩手裡。這事兒在正史裡也是有記載的,不過細節可能沒電視劇裡那麼誇張。但不管咋說,康熙這一招,又驚險又漂亮,一下子就樹立了自己的權威,讓朝堂上下那些大臣們都對這個小皇帝刮目相看,心裡想著:“喲嗬,這小皇帝可不能小瞧啊,以後得小心伺候著。”這也算是正式開啟了康熙開掛的人生旅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野史上關於這事兒的說法更是五花八門。有一種說法是,鼇拜這老小子會一種神秘得不得了的武功,一般人根本近不了他的身,就像被一層無形的防護罩給保護著。但康熙不知道從哪得到了一本神秘的武功秘籍,上麵詳細記載著破解鼇拜武功的方法。康熙跟做賊似的,偷偷讓小侍衛們按照秘籍練習。嘿,您還彆說,還真就練成了,這才成功抓住了鼇拜。還有傳聞說,康熙身邊有一位神秘得如同世外高人的高僧,法號玉林琇,暗中相助。這位高僧那可不得了,是他傳授給小侍衛們專門克製鼇拜的功夫,這才使得抓捕行動順順利利。更誇張的是,有人說鼇拜本是東海龍宮的夜叉轉世,在人間那是興風作浪,攪得天下不太平。而康熙則是紫薇星下凡,專門來收拾他的,所以輕而易舉就降伏了鼇拜。您瞧瞧,這說法一個比一個離譜,但也給這段曆史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讓人聽得津津有味。
三、平定三藩:大手筆的博弈
好不容易扳倒了鼇拜,康熙總算是真正掌握了大權。可他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呢,又一個超級大麻煩像個大石頭一樣砸了過來,這就是三藩。這三藩啊,就是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這仨家夥手握重兵,在自己的地盤上那就是土皇帝,橫著走,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裡,把康熙氣得牙癢癢。
吳三桂,那可是個老奸巨猾的狐狸,表麵上對康熙那是畢恭畢敬,一口一個“皇上聖明”,可心裡頭一直打著自己的如意算盤。他覺得自己功勞大得能把天捅個窟窿,勢力強得像座大山,像在山海關之戰中“衝冠一怒為紅顏”,引清軍入關,自恃功高,康熙根本不敢把他怎麼樣。尚可喜和耿精忠這倆貨,跟吳三桂穿一條褲子,三個人在南方那是逍遙自在得不行,時不時還跟朝廷要點好處,今天要銀子,明天要地盤,把朝廷當成他們家提款機了。
康熙心裡跟明鏡似的,知道這三藩就是三顆定時炸彈,不除掉,大清的江山就跟紙糊的似的,說倒就倒。於是,他一咬牙一跺腳,決定撤藩。這消息就像一顆炸彈,“轟”的一下傳開了,三藩一下子就炸毛了。吳三桂帶頭造反,扯著嗓子喊著“反清複明”的口號,可明眼人都知道,他就是想自己當皇帝,過過那君臨天下的癮。尚可喜和耿精忠也跟著起哄,一時間,南方那是戰火紛飛,老百姓可遭了殃,天天提心吊膽,就像驚弓之鳥一樣。
這仗打得那叫一個艱難,剛開始的時候,清軍被打得屁滾尿流,節節敗退。吳三桂的軍隊就像發了瘋的野豬,勢如破竹,一路往前衝。康熙心裡那個急啊,就像熱鍋上的螞蟻,在宮裡走來走去,腦袋上的汗跟下雨似的。但咱康熙是誰啊,那可不是吃素的。很快,他就冷靜下來,開始調兵遣將,製定戰略。他一方麵想法子穩住其他勢力,防止他們跟著三藩一起瞎起哄造反,比如安撫了陝西提督王輔臣,避免其倒向三藩;另一方麵,大力重用能征善戰的將領,像圖海、周培公這些人,都是在這個時候嶄露頭角,大放異彩的。
電視劇裡把周培公描繪得神乎其神,簡直就是個諸葛亮轉世。說他手無縛雞之力,跟個白麵書生似的,可運籌帷幄起來,那叫一個厲害,決勝千裡之外就跟玩似的。他居然帶著一群家奴臨時拚湊起來的軍隊,就把吳三桂的軍隊打得落花流水,丟盔棄甲。野史上關於周培公的說法更是離譜。有人說周培公得到了諸葛亮留下的兵書,天天晚上偷偷研究,這才學會了那些神出鬼沒的兵法,所以才能如此厲害。還有傳言說,周培公夜觀星象,就像算命先生一樣,算出了吳三桂軍隊的破綻,然後對症下藥,這才屢戰屢勝。更誇張的是,有人說周培公其實是薑子牙轉世,身負天命來輔佐康熙平定亂世,拯救天下蒼生的。不管這些說法是真是假,反正周培公在平定三藩中確實立下了汗馬功勞,那是不可否認的。期間,還有蔡毓榮、趙良棟等將領也立下赫赫戰功,為平定三藩出力不少。
這場戰爭一打就是八年,康熙那是絞儘腦汁,頭發都愁白了好幾根。終於,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三藩給平定了。這一戰,可讓康熙的威望蹭蹭往上漲,達到了一個新高度,大清的江山也因此更加穩固。但這過程中,不知道死了多少人,老百姓那是苦不堪言,真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啊。
四、收複台灣:海疆風雲
好不容易解決了三藩這個大麻煩,康熙又把目光投向了台灣。當時台灣被鄭氏家族占據著,鄭成功的兒子鄭經,仗著台灣海峽這道天然屏障,在台灣自立為王,根本不把大清放在眼裡,時不時還派人騷擾一下沿海地區,搞得沿海老百姓雞飛狗跳。
康熙一開始想著能和平解決就和平解決,畢竟打仗勞民傷財的。於是,他就派使者去跟鄭經談,好聲好氣地說:“隻要你投降,保證你榮華富貴享之不儘,以後在大清的地盤上,你依舊可以吃香的喝辣的。”可鄭經牛氣哄哄地回了一句:“我在台灣過得逍遙自在,乾嘛要投降?你彆做夢了!”談判就這麼談崩了,康熙一看,得嘞,那就武力解決吧。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任命施琅為福建水師提督,負責收複台灣這事兒。這施琅,本來是鄭成功的部下,後來因為與鄭成功的矛盾,尤其是在對待清軍態度等問題上產生分歧,一怒之下就投靠了大清。施琅對台灣的情況那是了如指掌,就像熟悉自己家的後花園一樣。他帶領著大清的水師,跟鄭氏的軍隊在海上展開了一場激烈到能把海水都煮沸的海戰。
這海戰打得那叫一個驚心動魄,海浪像小山一樣翻滾,炮火像閃電一樣劈裡啪啦亂炸。施琅指揮有方,他的水師就像一群饑餓的鯊魚,對著鄭氏的軍隊就猛撲過去,把鄭氏的軍隊打得七零八落,哭爹喊娘。鄭經一看大勢已去,急火攻心,沒幾天就病死了。他的兒子鄭克塽一看情況不妙,嚇得腿都軟了,趕緊舉手投降。就這樣,康熙成功收複了台灣,把台灣納入了大清的版圖。
野史上關於收複台灣的說法也是千奇百怪。有一種說法是,在收複台灣的關鍵時刻,海麵上突然出現了一條巨大無比的鯨魚,跟一座小山似的。這鯨魚橫衝直撞,把鄭氏的戰船都給撞翻了,就像小孩子玩玩具一樣輕鬆。有人說這是老天爺在幫康熙,是上天的旨意。也有人說這是施琅提前訓練好的鯨魚,專門用來對付鄭氏軍隊的。還有傳聞說,施琅在出征前,做了一個夢,夢裡媽祖娘娘現身了,告訴施琅破敵之法。施琅醒來後,按照媽祖娘娘說的做,果然大獲全勝。更離奇的是,有人說台灣島原本是一隻神龜所化,這神龜見康熙乃一代聖君,心懷天下,就主動歸附了大清,所以鄭氏軍隊才會兵敗如山倒。還有傳說提及,施琅曾得到一位神秘海商的幫助,這海商知曉台灣海峽的諸多隱秘航道,為施琅的水師進軍提供了關鍵信息。您聽聽,這些說法是不是特彆有意思,雖然大多沒什麼根據,但也給這場海戰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