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任:醇親王府的布衣先生_閒話清史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閒話清史 > 溥任:醇親王府的布衣先生

溥任:醇親王府的布衣先生(1 / 2)

一、王府稚子:生於風雨飄搖時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深秋,北京醇親王府的菊花開得正盛,載灃的第四子溥任在東跨院的暖閣裡降生。他的父親是時任監國攝政王的載灃,母親是側福晉鄧佳氏——一位性子溫和、眉眼帶笑的女子。此時,長兄溥儀已登基為帝,二哥溥傑、三哥溥倛早夭)的名字早已被記入皇室玉牒,溥任的到來,像一瓣悄然飄落的菊花,為這座承載著太多政治重量的王府,添了幾分尋常人家的暖意。

溥任的童年,是在王府的亭台樓閣與書墨香中度過的。他不像二哥溥傑那樣常入宮伴駕,也不像父親那樣被政務纏身,更多時候,他是跟著母親鄧佳氏在西花園裡玩耍。鄧佳氏會教他認花草的名字,用糯米麵捏小玩意兒,或是坐在葡萄架下,給他講《二十四孝》的故事。那些故事裡的“親嘗湯藥”“扇枕溫衾”,像種子一樣落在他心裡。

載灃雖忙,卻總記得這個最小的兒子。每日散朝回來,若天色尚早,便會去書房看溥任練字。溥任的字起初歪歪扭扭,載灃從不嗬斥,隻是握著他的小手,一筆一劃地教:“寫字如做人,要穩,要正。”有時,載灃會拿出西洋的留聲機,放些外國曲子,看著溥任跟著旋律搖晃,緊繃的臉上便會露出笑意。

王府的書房是溥任最愛去的地方。高大的書架上,既有線裝的《資治通鑒》,也有封皮燙金的西洋畫冊。他常常踩著小板凳,抽出一本插圖版的《西遊記》,蹲在角落裡看得入迷,直到太監來催吃飯才戀戀不舍地放下。那時的他,還不懂“攝政王”“皇帝”意味著什麼,隻知道父親和兄長們身上,總有一種他讀不懂的沉重。

二、少年歲月:王朝落幕中的成長

宣統三年1912年),清帝退位的消息傳到醇親王府,載灃將自己關在書房裡一整天。四歲的溥任扒著門縫,看到父親對著一幅康熙帝的畫像發呆,案幾上的茶杯涼透了也沒動。母親鄧佳氏把他拉到一邊,輕聲說:“以後,不能再叫‘皇上’了,要叫‘大哥’。”他似懂非懂地點頭,心裡卻納悶:為什麼大哥不能再住在宮裡了?

王朝落幕,王府的日子漸漸褪去昔日的奢華。侍衛減少了,宴席稀疏了,連院子裡的牡丹都不如往年繁盛。但這些變化,對年幼的溥任影響不大。他依舊每日去書房讀書,跟著府裡的老先生學《論語》,隻是先生講課的內容裡,多了些“天下為公”“民生為大”的新詞。

十歲那年,溥任第一次走出王府,跟著管家去逛護國寺。廟會的喧囂讓他眼花繚亂:吹糖人的小販捏出孫悟空的模樣,說書先生唾沫橫飛地講著“三國”,還有穿短褂的學生舉著傳單,喊著他聽不懂的口號。他攥著母親給的銅板,買了一串冰糖葫蘆,咬下去又酸又甜,比府裡的點心多了幾分煙火氣。

回家後,他把見聞講給父親聽。載灃聽完,沉默半晌,說:“外麵的世界變了,你要多看看,多學學。”從那以後,載灃不再限製他出門,有時還會讓他帶些王府裡的舊書,送到琉璃廠的書局去賣,換些新式的課本回來。溥任抱著那些印著鉛字的《科學常識》《算術》,覺得比線裝書新奇多了。

這期間,二哥溥傑常來王府看他。溥傑剛從日本留學回來,穿著西裝,講起東京的電車、學校,眼裡閃著光。溥任纏著二哥問東問西,對那個“能造飛機、能修鐵路”的世界充滿向往。溥傑摸著他的頭說:“將來,你也去讀書,學真本事,彆像咱們這樣,被困在‘王爺’的名分裡。”

三、成家立業:從貴胄到先生的轉身

1931年,二十二歲的溥任娶了妻子金瑜庭。金瑜庭是內務府大臣金梁的女兒,自幼讀過新式學堂,會算算術,還能講幾句英語。兩人是經人介紹認識的,第一次見麵在北海公園的五龍亭,金瑜庭穿著淺藍色的旗袍,手裡拿著一本冰心的《繁星》,溥任看她的眼神,像看到了書中的星星。

婚後的生活平淡而溫馨。金瑜庭不喜歡“福晉”的稱呼,讓府裡人叫她“金先生”。她把東跨院的一間廂房改成書房,擺上書桌、書架,還有一架縫紉機。溥任每天幫她整理書籍,她則教溥任用縫紉機——那“哢嗒哢嗒”的聲響,比王府裡的鐘表聲更讓人覺得踏實。

1937年,抗日戰爭全麵爆發,北平北京)淪陷。看著街上橫行的日本兵,聽著廣播裡的亡國論調,溥任心裡像壓了塊石頭。他和金瑜庭商量:“不能讓孩子們將來變成亡國奴,咱們辦學吧,教他們學中文,學曆史。”金瑜庭當即點頭:“我支持你,家裡的東西,能變賣的都賣了,湊辦學的錢。”

夫妻倆說乾就乾。他們把醇親王府的西花園騰出來,收拾出十間房做教室,又請了幾位不願為日本人做事的老秀才和新式學堂的畢業生當老師。1938年,“競業小學”正式開學,取“兢兢業業,教書育人”之意。溥任任校長,金瑜庭教算術和英語,學生大多是王府附近的平民子弟,學費給多給少全憑自願,實在窮的,給些糧食、柴火也能入學。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開學那天,溥任站在臨時搭起的講台上,看著台下幾十張帶著泥點的小臉,忽然想起父親教他寫字時說的話:“要穩,要正。”他清了清嗓子,說:“從今天起,咱們在這裡學認字,學做人。記住,不管到了什麼時候,不能忘了自己是中國人。”

四、執教生涯:競業小學的煙火氣

競業小學的日子,是溥任一生中最充實的時光。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和工友一起打掃院子,生爐子。學生們來了,他會站在門口,接過他們手裡的窩頭、鹹菜,笑著說:“先去洗手,早飯放窗台上,下課再吃。”

課堂上的溥任,不像個“前清王爺”,倒像個鄰家大叔。他教國文,講《論語》時,不說“君君臣臣”,隻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做人的本分;講曆史,從三皇五帝講到鴉片戰爭,講到圓明園被燒時,聲音會哽咽,學生們也跟著紅了眼眶。

有個叫狗剩的孩子,家裡窮得買不起筆墨,總用樹枝在地上寫字。溥任看到了,把自己用了多年的狼毫筆送給了他,又從家裡拿來一錠墨:“好好寫,字寫好了,人就立住了。”狗剩後來成了小學的校工,一直待到學校停辦,逢人就說:“溥校長是活菩薩。”

金瑜庭的算術課生動有趣。她用算盤教加減乘除,用麵團做教具講分數,學生們學得津津有味。有次教“容積”,她帶了一籃子雞蛋,讓學生們算雞蛋放進水缸裡會溢出多少水,算完了,就把雞蛋分給大家吃。

學校的經費一直緊張。溥任和金瑜庭把家裡的首飾、家具變賣了個遍,連鄧佳氏留下的一個翡翠鐲子,也被金瑜庭拿去換了錢,買了課本和煤。載灃看著兒子兒媳整日忙碌,頭發漸漸花白,心疼地說:“要不,把王府賣了吧。”溥任卻搖頭:“爹,這是咱們最後的念想,不能賣。錢不夠,我再想辦法。”

他真的想了不少辦法。去琉璃廠給人抄書,一個字一個銅板;在胡同口擺個小攤,賣自己寫的春聯、福字;甚至跟著學生家長去郊外挖野菜,回來分給老師們改善夥食。有人打趣他:“溥王爺,您這日子過得夠糙的。”他笑著答:“糙點好,糙點接地氣。”

抗日戰爭勝利那年,全校師生在院子裡擺了幾桌酒席,用的是學生家裡湊的白菜、土豆,還有一壇劣質燒酒。溥任端起碗,說:“咱們贏了!記住這一天,是無數人用命換來的。”說完,一飲而儘,眼淚和酒一起流進了嘴裡。

五、時代變遷:從王府到胡同的平淡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溥任看著解放軍戰士在王府牆外露營,不進民房,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心裡感慨萬千。他對金瑜庭說:“這才是真正的軍隊,國家有希望了。”

新政府接管了教育事業,競業小學並入公立學校。溥任主動提出,將王府的部分院落捐給國家,自己則帶著家人,搬到了王府附近的一個小胡同裡,住起了四合院。院子不大,有棵棗樹,一間正房,兩間廂房,卻收拾得乾乾淨淨。


最新小说: 重塑南明:鄭森的天下 穿越古代,我竟然成了武聖 開局混入跑男大火,賺個盆滿缽滿 渣男難過美人關 鬥天路 龍珠之梓琪歸來 神筆新豔 鐵血忠魂:扞衛 數字江湖:開局複製神級八極拳 大唐首席謀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