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開始掘世家的根(二)_老李,你想屁吃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老李,你想屁吃了! > 第269章 開始掘世家的根(二)

第269章 開始掘世家的根(二)(1 / 2)

售賣書籍的翌日,太極殿內,文武百官分列兩旁,空氣中彌漫著一種近乎凝滯的緊張與躁動,仿佛暴風雨前壓抑的悶雷在雲層後滾動。

連平日裡肅立如雕塑的殿前侍衛,似乎都感受到了這股不同尋常的氣氛,握著戟杆的手更緊了幾分。

果然,不等執事內侍那悠長的“有本啟奏,無事退朝——”的尾音完全落下,數名出身五姓七望、或與其利益攸關的官員。

便如同被烈火燎了眉毛,迫不及待地搶步出列,他們的目標空前一致,矛頭直指站在文官隊列中前列,神色平靜得近乎漠然的杜遠。言辭之激烈,語氣之憤慨,已近乎於公然的控訴與聲討。

“陛下!”一位來自太原王氏的禦史王珪,率先發難,他情緒激動,花白的胡須因憤怒而微微顫抖,手指幾乎要戳到杜遠的額頭,唾沫星子在透過高窗的光柱中飛濺。

“金穀縣公杜遠,此獠先是擅改鹽政,以傾軋之價擾亂鹽市,致使無數依鹽為生的民間灶戶破產流離,生計無著,怨聲載道!

此為一罪!如今,其又變本加厲,竟敢擅貶聖賢典籍之價,使承載先賢智慧的經史子集,淪為市井賤物,斯文掃地,學問蒙塵!此為二罪!

此等倒行逆施,分明是禍亂朝綱,動搖國本之舉!臣懇請陛下,明察秋毫,嚴懲杜遠此僚,立即廢止荒謬的鹽政與書價之令,以正視聽,以安天下士林之心!”

他的聲音因極致的憤懣而顯得尖利,在大殿中回蕩。

“陛下!臣附議!”另一位清河崔氏的官員崔敦禮立刻跟上,他捶胸頓足,做痛心疾首狀。

“書籍乃傳承聖賢之道、維係天下禮教之根本!其價值在於其中蘊含的微言大義,在於曆代先賢心血之凝聚!

如今百文一書,看似普惠寒門,實則是將學問庸俗化,令天下士子不再珍視經典,不再敬畏知識!

長此以往,人心不古,禮崩樂壞不遠矣!杜遠其心,絕非為了教化,實乃可誅!”他仿佛已然看到了儒家道統在杜遠手中崩壞的淒慘未來。

“鹽鐵之利,自古有之,乃平衡地方、滋養民生之需!杜遠強行收歸國有,實乃與民爭利,已是大大不該,惹得天怒人怨!

如今他又將黑手伸向書籍,分明是要斷天下讀書人的根,絕我等士人之望!陛下,切不可再受此等奸佞小人之蠱惑,鑄成大錯啊!”

更多反對的聲音加入進來,他們巧妙地將“民”的概念偷換為自己所代表的利益集團,將鹽政和書籍降價帶來的、觸及他們根本的利益損失。

無限放大為禍國殃民的巨大“弊端”,試圖用洶湧的輿論將杜遠徹底塑造成一個破壞祖宗成法、踐踏聖賢道理、十惡不赦的奸佞之臣。

一道道或憤怒、或怨恨、或焦急的目光,如同淬了毒的利箭,密集地射向那個始終沉默,仿佛置身事外的身影。

麵對這如同驚濤駭浪般的洶湧攻勢,杜遠卻依舊如同屹立於狂暴海嘯中的巍峨礁石,巋然不動。

他甚至微微垂著眼瞼,目光落在自己手中玉笏光滑的表麵上,仿佛在欣賞上麵的紋路,連眼皮都未曾為那些尖銳刺耳的指責抬動一下,那份超然的平靜,反而更襯得那些攻擊者如同跳梁小醜。

就在反對聲浪似乎要達到頂峰,世家官員們以為憑借人多勢眾和“大義”名分足以迫使皇帝退讓之時。

以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乃至一向以直言犯諫著稱的魏征為首的幾位帝國重臣,相繼出列表態了。

他們的聲音不高,卻帶著千鈞之力,瞬間扭轉了朝堂的風向。

房玄齡率先出列,他步履沉穩,聲音平和舒緩,如同山間清泉,卻蘊含著不容置疑的力量與洞見:

“諸位同僚所言,未免過於危言聳聽,有失偏頗。鹽政收歸國有,平抑物價,如今長安洛陽乃至天下州縣,百姓為此額手稱慶,感念皇恩浩蕩,民心愈發穩固,此乃有目共睹之事實。

國庫因鹽利歸於中央,調度更為靈活,亦未因此而有分毫受損,何來禍亂朝綱之說?

至於所憂灶戶生計,朝廷早已未雨綢繆,正在籌劃於新辟鹽場廣募人手,並給予相應補償安置,豈能因顧及少數人之利,而置天下萬民之福祉於不顧?此非治國之道。”

緊接著,杜如晦雖麵色仍帶著久病初愈的蒼白,但眼神銳利如鷹隼,語氣斬釘截鐵,毫無轉圜餘地:

“書籍降價,使聖賢學問得以走出高門深院,惠及天下萬千寒門士子,此乃教化大興、文運昌盛之千古吉兆!

何以在爾等口中,竟成了斯文掃地之禍端?莫非在諸位心中,學問隻能是少數權貴子弟壟斷之私產,束之高閣之玩物,而非開啟民智、培育英才、供天下人研習之公器?如此狹隘之心胸,豈是真正儒者所為?”

長孫無忌的語氣則更為冷峻,他目光如刀,直接剖開層層偽裝,直指問題的核心:

“陛下,鹽、書二事,其根本目的,皆是為了鞏固大唐國本,削弱地方割據之潛在威脅,普惠天下億萬生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今日朝堂之上,反對之聲如此激烈者,無非是因新政觸及彼等世代所享之私利。

若因此等私心作祟,便肆意攻訐推行良策之忠良,阻塞陛下納諫之言路,豈非因小失大,正中了那些盤踞地方、尾大不掉、一貫與國爭利者之下懷?此風斷不可長!”

就連一向以挑剔、敢於犯顏直諫聞名的魏征,此刻也出人意料地站在了杜遠這一邊。他肅然出列,麵向禦座,聲音洪亮而懇切:

“陛下,老臣以為,鹽政、書價二策,其初衷與長遠之利,皆在於強盛國家,惠澤百姓。

推行之中,或有陣痛,或有需完善之處,然縱觀其根本,實利於社稷之穩固,文風之鼎盛。杜縣公行事,雖有操切直接之嫌,不似老成謀國者循序漸進,然其心可鑒,其策可用,其利在千秋。

若僅因部分守舊者為一己之私而鼓噪喧嘩,便廢棄此等強國利民之良策,絕非聖明君主所應為也!”

這幾位,堪稱是大唐朝堂的定海神針,帝國的棟梁。他們的聯手發聲,不僅代表著強大的政治力量,更以其清晰的邏輯、對國策的深刻理解以及對世家私心的無情揭露,瞬間便瓦解了對方看似洶湧的攻勢。

五姓七望的官員們雖然人數占據優勢,但在道理、氣勢和對帝國未來的洞察上,已經完全落入了下風。

朝堂上的爭吵逐漸變成了一邊倒的駁斥與訓誡,他們的臉色越來越難看,青紅交錯,想要反駁,卻發現言語蒼白,道理匱乏,隻能徒勞地張合著嘴巴,如同離水之魚。

李世民高踞龍椅之上,冷靜如淵地觀察著這場關乎國運的激烈辯論,眼見房玄齡、杜如晦等心腹重臣已然完全掌控了局麵。

將反對者的言論批駁得體無完膚,心中暗自頷首,一股掌控大局的快意與對未來的期待油然而生。


最新小说: 活在崩壞世界 娛樂:帶萌寶出道後我爆紅了 出獄後,我靠風控送仇人再入獄 確診絕症後,我成了旅行區頂流 氪金變強?爹,你到底有多少資產 搬家七次,七位病嬌青梅還在追我 敢用預製菜?我直播溯源中央廚房 離開山區?不,我要留下來 六零年屯裡,我開係統商城當萬元 都有空間了那不得重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