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在杜遠每日操心他的“肥料工程”和小心翼翼照料瓦盆裡的“仙種”中飛快流逝。堆肥坑已經開始微微發熱,散發出一股難以言喻的、屬於發酵的獨特氣息,讓路過的村民都掩鼻快走,私下裡議論杜家小子是不是在煉什麼邪門的“臭丹”。杜遠卻對此十分滿意——發熱就意味著微生物活動劇烈,肥力轉化順利!
瓦盆裡的成果更是喜人。
那半截紅薯早已生出密密麻麻、蜿蜒曲折的淡紫色根須,原本的幾個芽點抽出了十幾條嫩綠強壯的藤蔓,長長的,生機勃勃,幾乎要爬出瓦盆了。而且在近一個月時間還可以源源不斷的產出紅薯苗(紅薯種植北方大概在4至5月之間,9至10月收獲。一年一季。)。杜遠小心翼翼地剪下這些藤蔓,每一段保留兩三個節——這就是未來的紅薯苗!
而玉米(種植時間和紅薯差不多)種子也不負眾望,在另一個破瓦盆裡擠擠攘攘地長出了五十多棵綠油油、小腿高的幼苗,葉片寬大,看著就惹人喜愛。
時機到了!
杜遠大手一揮,宣布:“仙農門左右護法聽令!今日,仙苗正式下凡入土!”
杜子騰和杜子鄂經過一個多月的“肥料熏陶”,已經對杜遠各種稀奇古怪的命令有了免疫力,聞言立刻扛起小鋤頭和小木桶現在專門用來澆“仙田”的),表情肅穆,仿佛不是去種地,而是去舉行什麼神聖儀式。
杜遠先處理紅薯苗。他選擇了一個陰天的下午,帶著他的“團隊”和那一把翠綠的紅薯藤來到那畝已經被他用初步腐熟的堆肥和草木灰稍微改良過的地裡。
“看好了,這叫扡插!”杜遠拿起一根紅薯藤,比劃著,“斜著插進土裡,留兩片葉子在外麵就行,間距……嗯,一臂左右。”他儘量用孩子們能聽懂的話指揮。
杜子騰和杜子鄂學著他的樣子,笨拙但認真地把一根根藤蔓插進鬆好的土壟裡。
這時,一些乾完農活回村的村民被這奇怪的景象吸引了,三三兩兩地圍過來看熱鬨。
“杜小子,你這是弄啥咧?這野藤子也能往地裡插?”一個老漢叼著煙袋,滿臉不解。
“王伯,這可不是野藤子,這是紅薯藤,秋天下麵能結出這麼大!”杜遠用手比劃了一個誇張的大小,“又甜又頂餓!”
村民們發出善意的哄笑,顯然不信。地裡刨食一輩子,沒聽說過插根藤就能結出大果子的。
“遠哥兒,你莫不是被水鬼迷了心竅咯?儘弄些古怪!”一個嬸子笑道。
杜子騰不樂意了,抬起頭大聲道:“不許胡說!這是河神賜的仙藤!遠哥是仙童!”
杜子鄂也吸溜著鼻涕附和:“對!能結出比……比子騰哥腦袋還大的果子!”
村民們笑得更厲害了。杜老漢也在人群中,臉上有點掛不住,但看著孫子認真的模樣,還是忍住了沒吭聲。
杜遠不理睬議論,專心指導。很快,一壟地都插滿了綠油油的紅薯藤,看著倒也挺像回事。
接下來是玉米苗。這個更讓村民們驚奇了。
“這又是啥苗?看著像黍米,葉子又寬這麼多?”
“杜小子,你這苗育得也太密了,這咋長開?”
杜遠一邊指揮杜子騰和杜子鄂小心翼翼地將玉米苗從瓦盆裡連土挖出,一邊解釋:“這叫玉米,也叫玉黍米,杆子上結棒子,棒子上長滿金燦燦的珠子,煮熟了又香又糯!到時候我們村就能吃飽了。”
他讓兩兄弟按照更大的間距挖坑,每個坑裡先撒上一點他精心配置的“底肥”主要是腐熟堆肥和草木灰混合物),然後才把玉米苗栽下去,輕輕壓實土壤,再澆上定根水。這套流程看得老農們直皺眉頭——種地啥時候這麼講究了?還每個坑單獨施肥?敗家也不是這個敗法!
“哎喲喂,杜老漢,你家這地是種金元寶呐?這麼伺候?”有人調侃道。
杜老漢哼了一聲,背著手走了,眼不見心不煩。
杜遠卻毫不在意,他仔細檢查每一棵栽下去的玉米苗,確保它們站得筆直。他心裡清楚,這些在村民看來過度奢侈的投入主要是他那點有限的“神肥”),對於最大化產量至關重要——這專業詞彙又冒出來了。
忙活了大半天,所有的紅薯藤和玉米苗都順利移栽到了大田裡。一片綠意盎然的“仙田”在這片灰黃的土地上顯得格外紮眼。
杜遠叉著腰,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雖然腰酸背痛十歲孩子的身體還是不太經折騰),但心裡充滿了成就感。
杜子騰湊過來,小聲問:“遠哥,完事了?啥時候能啃棒子?”
杜子鄂看著那些嫩苗,舔了舔嘴唇:“看起來不太禁啃的樣子……”
杜遠:“……等著!等它們長大!從今天起,你們的任務就是每天來看守仙田,驅趕鳥雀和野豬……呃,估計咱們這也沒野豬,主要是防著村裡的雞!還有,按時澆水!”
“得令!”兩兄弟齊聲應道,感覺責任重大。
圍觀的村民漸漸散去,大多還是抱著看笑話的心態。隻有少數幾個心思活絡的,看著杜遠那套一絲不苟的流程和杜老漢居然真舍得拿地給他折騰,心裡隱隱約約覺得,也許……這杜家小子,真有點門道,些許能成事?
夕陽下,杜遠站在田埂上,望著那片承載著希望和無數質疑的綠色,仿佛看到了秋天時,紅薯堆滿筐、玉米金燦燦的景象。
“產後護理第一階段,移栽成活,順利完成。”他低聲自語,拍了拍手上的泥土,“接下來就是田間管理和追肥了……嗯,得想辦法弄點更多更好的肥料。”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了村裡那些公共區域的雜草和那幾頭瘦骨嶙峋的牛……。村裡僅有的幾頭耕牛,還是在兵荒馬亂的年代村裡人從外麵冒著生命危險收集起來的。但是現在成了杜遠有機肥料的主要來源。
而此時的大唐皇帝,正一地雞毛的和他的幾位臂膀商量大唐缺糧和五姓七望占領大量土地和人口的事。
喜歡老李,你想屁吃了!請大家收藏:()老李,你想屁吃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