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杜遠把心紮進大唐了_老李,你想屁吃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老李,你想屁吃了! > 第18章 杜遠把心紮進大唐了

第18章 杜遠把心紮進大唐了(1 / 1)

新屋終於落成,恰逢年關將至,杜遠滿心歡喜地開始著手“裝修”他的新居。雖說條件有限,所謂的裝修也不過是儘其所能地讓這兩間茅屋住起來更舒適、更合自己心意一些,但他卻做得格外認真。

他央求母親和村裡幾位手巧的婦人,用粗麻布縫製了厚厚的窗簾。布料雖糙,但致密擋風,掛起來之後,頓時阻隔了冬日鑽隙而入的寒意。炕席是新編的,還帶著乾草特有的清香氣,鋪在燒得暖烘烘的土炕上,顯得格外溫馨。而最讓他費心的,還是那間屬於自己的小書房。

杜遠找來一塊相對平整的木板,親手反複打磨,又請村裡唯一會點木匠活的老漢幫忙,做成了一個簡易卻結實的小書架和一張小書桌。他將那些視若珍寶的圖紙、以及好不容易攢下的文房四寶一一取出,整齊地歸置在書架上。最後,他神色鄭重地回到老屋,在自己曾經睡過的那麵炕席下,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張保存得還算完好的麻紙。

隻見紙張微微泛黃,邊緣略有磨損,但上麵用工整而略帶稚氣的楷書寫就的文章依舊清晰——正是那篇《陋室銘》。這是他那日從長安英雄樓歸來後,心潮澎湃,憑記憶一字一句默寫下來的。它曾長久地貼在老屋大堂的土牆上,陪伴他度過最初的彷徨與憧憬。如今搬遷新居,他也沒忘了將它帶來。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他低聲念誦著,用手指仔細地將卷起的紙角一點點撫平,找來一點用剩的米糊,像是完成某種儀式般,鄭重其事地將它貼在了新書房最顯眼的那麵土牆上。這篇銘文仿佛還沾染著老屋的煙火氣息,承載著他初來這個世界時的所有記憶、迷茫與頓悟,此刻在這嶄新的、尚且帶著泥土味的環境中,找到了它的新位置,繼續見證著一切。杜老漢和聞訊趕來圍觀的村民對這篇文章早已不陌生,當初在老屋就常見到,如今見杜遠如此鄭重地將其“請”到新屋,紛紛點頭稱讚,覺得再合適不過。

“遠哥兒是個念舊情、有心的孩子啊!”一位老漢撚著胡須歎道。

“這文章寫得是真好,掛在書房裡,正配咱遠哥兒‘仙童’的身份!”一位大嬸笑著附和。

“彆看是陋室,俺咋覺得,比那地主老財家的青磚大瓦房還顯得亮堂、有精神哩!”

杜遠聽著鄉親們這些質樸甚至有些粗糙的誇讚,望著牆上那篇從舊居遷來的《陋室銘》,心中湧起一種難以言喻的滿足與安寧。這間新的陋室,是他在這大唐時空奮鬥的新起點;而這篇銘文,則像一座無形的橋梁,穩穩地連接著他的過去與現在。

除夕這天,杜家村仿佛真的暫時忘卻了外界的煩憂,成了一處小小的世外桃源。

儘管外界饑荒的消息仍隱約傳來,像一層看不見的薄紗,籠罩在大人們眉宇之間,添上一絲難以完全揮去的憂慮,但在這個被群山深情環抱的小村莊裡,憑借著杜遠帶來的神奇作物紅薯和各家之前積攢下的一些糧食,加上朝廷終於發放到鄉裡的些許賑濟,這個年關,總算能夠過得去,甚至還能透出幾分歡慶。

家家戶戶的窗戶上,都貼上了用紅紙剪出的窗花。手藝或許是粗糙的,圖案或許簡單,但那鮮紅的顏色和笨拙的線條裡,包裹著的是最真摯的心意和對未來的祈盼。杜遠的新家門口,也貼上了杜子騰和杜子鄂兩個小家夥握著筆、歪歪扭扭寫下的“福”字,墨跡濃淡不均,卻透著童稚的喜氣。

村裡的空地上,孩子們穿著雖打有補丁卻被漿洗得乾乾淨淨的冬衣,追逐嬉鬨著。他們手裡拿著在杜遠簡單指導下、用竹片和厚紙做成的“炮仗”,點燃後隻能發出“啪”一聲脆響,卻足以引來陣陣清脆歡快的笑聲。這笑聲極具感染力,仿佛能穿透寒冷的空氣,驅散嚴冬的蕭索。

杜柳氏和村裡的婦人們都拿出了看家的手藝,將有限的食物儘可能做得豐富多樣。蒸籠裡冒著熱氣,是摻雜了紅薯麵的饃饃;大鍋裡熬著濃稠噴香的粟米粥;甚至每家每戶都分到了一小塊杜遠堅持用自己“工錢”買來的肉。肉被仔細地剁碎,混入挖來的野菜裡,包成一個個元寶似的餃子。空氣中彌漫著食物難得一見的油香與麥香,混合著燒得旺旺的柴火氣息,氤氳成一種名為“團圓”的溫暖。這種溫暖,是杜遠在另一個時空從未如此深刻感受過的,它直接熨帖到了心靈最深處。

杜老漢穿上了那件漿洗得有些發白的舊袍子,臉上帶著久違的、真正舒暢的笑容,挨家挨戶地走著,給孩子們發放用紅繩串起來的工錢——這是建房子的人工費,依著古例,多在除夕結算。雖然每人隻是寥寥幾文銅錢,卻足以讓孩子們歡呼雀躍,仿佛得到了最珍貴的寶藏。整個村子都彌漫著一種簡單、樸素卻無比真摯的歡樂。人們相互串門,拱著手,道著“新年好”,分享著自家那一點點特殊的吃食。此刻,所有的艱難仿佛都被暫時關在了村口之外,每一個人臉上洋溢著的,都是發自內心的滿足笑容。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杜遠站在自家新屋的門檻上,倚著門框,看著眼前這片其樂融融的景象。他的臉上也跟著大家笑著,然而心底深處,卻沉甸甸的,像是壓著一塊無形的巨石。

他比這裡的任何人都清楚,貞觀元年的這場大饑荒,眼下所見,或許僅僅才是個開始。關中之地的糧食危機,在現有的、原始的生產力條件下,幾乎是一個無解的死循環,將會持續數年。他敏銳的耳朵捕捉到了大人們壓低聲音的交談:鄰村已經有人拖家帶口出去逃荒了;縣裡官府的粥棚前,隊伍能排出去幾裡地;又在哪裡,發現了凍餓而倒斃的屍首……每一聲低語,都像一根細針,紮在他的心上,讓他很不是滋味。他明明手握能改變這個世界糧荒格局的東西——高產的紅薯和金黃的玉米,卻囿於現實的殘酷,無法直接交給那位勵精圖治的年輕帝王李世民。他深知,現在貿然拿出來,或是走漏絲毫消息,恐怕立刻就會被虎視眈眈的世家大族吞噬乾淨,非但救不了民,反而可能給整個杜家村引來滅頂之災。

他通曉曆史,知道李世民和他那傑出的團隊最終能帶領大唐走出困境,開創出彪炳史冊的貞觀盛世。但“知道”曆史,和親身站在曆史的現場,血肉之軀去感受近在咫尺的苦難與掙紮,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滋味。前者是冷靜的旁觀,後者卻是炙烤般的焦灼。

一種強烈的無力感,像冰冷的藤蔓,悄然纏緊了他的心臟。

他有知識,有超越這個時代一千多年的見識。他知道如何培育高產的作物,懂得更先進的農業技術,明了該如何興修水利、改良農具……但這些宏大的構想,對於眼前嗷嗷待哺的饑腸來說,無異於遠水,難救近火。紅薯和玉米的種子還在他的手心裡緩慢而寶貴地積累著;曲轅犁的改進與推廣需要時間和機遇;而他自身,不過是一個靠著一點“仙童”名聲才被鄉鄰嗬護起來的孩子,他的聲音微弱,根本無法上達天聽。

他改變了一個小小的杜家村,讓一村之人暫時得以溫飽,卻無力一下子撼動整個時代的苦難車輪。

這種清醒的認知讓他感到前所未有的焦灼,也讓他第一次如此深刻而痛楚地意識到,自己是真的“融入”了這個時代——他的喜樂,早已和這片土地上人們的喜樂緊密地纏繞在了一起;他的憂愁,也真真切切地變成了對這個時代、對這些淳樸堅韌的百姓的深沉憂愁。

他不自覺地握緊了拳頭,目光越過眼前歡笑的人群,投向遠處那積雪尚未完全消融、在冬日晴空下顯得蒼茫而肅穆的山巒,默默地在心底發下誓言。

“必須要更快一點……要變得更強一點才行。至少,要讓杜家村,要讓更多像身邊這樣的普通人,能安安穩穩地活下去,看到明天的太陽。”

這個新年,溫暖的新屋,從老屋遷來、承載著記憶的銘文,鄉親們臉上真摯的笑臉,與窗外那片廣闊天地裡正在發生的苦難形成的鮮明對比,終於讓穿越而來的杜遠,心底那份來自現代的靈魂,深深地、牢牢地紮根進了大唐的土壤之中。他完成了真正意義上的“融入”。他不再是一個曆史的旁觀者,而是變成了一個深陷其中、憂其所憂、急其所急的參與者,一個懷著深切憂慮與不屈希望,決心要在這煌煌大唐、萬裡山河間,努力留下自己奮鬥印記的參與者。

而此刻,在遠處長安的皇宮深處,那位同樣年輕的帝王,或許也正站在廊下,望著同一片璀璨而寒冷的星空,思考著同樣關於天下蒼生、關於帝國未來的沉重問題。命運的絲線,仿佛在無人察覺的寂靜夜色裡,悄然延伸,細微地纏繞,預示著未來某種可能的交彙。

喜歡老李,你想屁吃了!請大家收藏:()老李,你想屁吃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榴蓮味的星光 維度代行者 戰神圖譜 瘋了吧?你管這叫58號落選秀? 大秦萬年之赳赳老秦 魂穿大唐:開局便被長樂賴上了 惹我?首富我閨蜜,攝政王我義兄 大明:我是朱標他舅 1946:係統綁定,家族傳奇 巔峰神豪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