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太極殿,朔望大朝會。
金碧輝煌的大殿之上,氣氛卻如同殿外春寒料峭的天氣,凝重而壓抑。龍椅上,年輕的天子李世民麵沉如水,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禦案的邊緣。下方,文武百官分列兩側,往日裡莊嚴肅穆的朝堂,此刻卻如同市集般充滿了激烈爭論的聲音,而一切的焦點,隻有一個——糧食。
戶部尚書戴胄出列,聲音沙啞而急切,捧著笏板的手微微顫抖:“陛下!關中、河東、河南諸州存糧告急之文書如雪片般飛來!去歲饑荒之影響遠未消除,官倉存糧十去七八!而今春耕剛畢,新糧未成,青黃不接至此最為酷烈之時!若再無應對之策,恐流民之勢將再起,餓殍遍野之景重現啊!”
他的話音未落,立刻有大臣反駁:“戴尚書此言雖屬實,然開倉放糧已行數月,府庫為之幾空!如今國庫空虛,若再無節製,一旦邊陲有警,或再生災變,朝廷將無糧無錢以應對!屆時又當如何?”
“荒謬!民為邦本,本國寧邦!豈能因擔憂未至之邊患,而坐視眼前百姓成餓殍?”一位禦史大夫情緒激動,聲音高昂,“當立刻下令,命江南、淮南等糧豐之地的糧商,火速運糧入京,平抑糧價!”
“運糧?談何容易!”一位老臣顫巍巍出列,“漕運不暢,陸路艱難,運糧損耗高達三四成!且南方糧商聞關中米貴,早已囤積居奇,即便運來,其價幾何?尋常百姓如何買得起?此非良策,恐反使富商巨賈得利,於百姓無益!”
“那難道就眼睜睜看著百姓餓死嗎?”
“或可向世家大族借糧……”
“哼!與虎謀皮!彼等豈肯輕易開倉?”
“或可嚴令各地官員,節流更甚……”
“杯水車薪!已是節無可節!”
朝堂之上,各方勢力、各種觀點激烈碰撞,爭吵聲一浪高過一浪。主張不惜一切代價賑災的“恤民派”與擔憂國力無法支撐的“穩國派”爭得麵紅耳赤,引經據典,互相攻訐。端坐於上的李世民,聽著這紛亂的爭吵,眉頭越鎖越緊。他深知雙方都有道理,但現實是,舊的存糧即將耗儘,新的收獲遙遙無期,這中間的數月時間,就像一個巨大的、饑餓的深淵,橫亙在初生的大唐帝國麵前,也沉重地壓在他的心頭。一種深深的無力感,甚至比麵對千軍萬馬時更令人窒息。
與此同時,杜家村。
這裡的氛圍,與長安朝堂上的焦灼絕望截然不同,充滿了另一種“超前”的忙碌和希望。
杜遠站在村子中心的打穀場上,身邊圍著全村的當家人。他小臉嚴肅,正在發布一項讓所有人既驚訝又興奮的“總動員令”。
“各位叔伯爺爺,嬸娘伯伯!”杜遠的聲音清亮,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篤定,“朝廷的艱難,咱們隔著山也能猜到。今年的糧價,恐怕要到秋收前都下不來,而且會越來越貴!”
眾人點頭,臉上浮現憂色,這是實情。
“但是!”杜遠話鋒一轉,小手用力一揮,“咱們杜家村,不能跟著一起愁!咱們要往前看,看到秋天!看到咱們地裡那收都收不完的紅薯和玉米!”
這話立刻點燃了大家的情緒,想起那仙糧的產量,眾人眼中又燃起火光。
“所以,現在,聽我的!”杜遠提高了音量,“第一,把家裡除了種子口糧之外,所有的餘糧,哪怕是陳年的糠麩,都給我拿出來!第二,從明天起,各家輪流,去外麵鎮上的市集,縣裡的集市,但凡能買到雞雛、鴨苗、鵝崽、豬娃子的,有多少,買多少!錢不夠,我家先墊上!”
“啊?買那麼多禽畜崽兒?”有人驚呼,“遠哥兒,這……這人都快不夠吃了,拿啥喂它們啊?”
這個問題問到了所有人心坎上。
杜遠微微一笑,成竹在胸:“問得好!喂什麼?就喂咱們現在拿出來的這些餘糧,還有很快就能長出來的紅薯藤、玉米稈、還有野菜!咱們人吃紅薯和玉米,那些藤蔓稈葉,剁碎了混合一點雜糧麩皮,就是喂豬喂雞的上好飼料!比光吃野草長肉快多了!”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眾人,拋出一個極具誘惑力的前景:“想想看!等到秋收,咱們的糧食堆滿倉,圈裡的豬肥得走不動道,滿院子跑著肥雞肥鴨!到時候,咱們天天有肉吃,吃不完的豬肉可以醃成臘肉,雞蛋鴨蛋吃不完可以醃起來,還能拿去換錢換布匹!咱們杜家村,要成為這十裡八鄉第一個能吃上肉、過上好日子的村子!”
這番描繪太過美好,太有畫麵感,讓所有村民都聽得心潮澎湃,呼吸急促!天天有肉吃?這是以前地主老財都不敢想的日子啊!
“乾了!聽遠哥兒的!”
“沒錯!仙童還能騙咱們不成?”
“我明天一早就去縣裡大集!俺家那點餘糧全拿出來!”
“俺家也是!娃他娘,回去就把那半缸陳粟磨了!”
群情激昂,瞬間達成了共識。杜家村的“全民養殖大業”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而就在這時,我們的“仙界畜牧特派員”——杜子騰和杜子鄂,覺得他們大顯身手的領域又拓寬了!
當第一批哼哼唧唧、粉嫩可愛的小豬崽被買回村,放進臨時搭起的圈舍時,杜子騰背著手,邁著方步開始視察。他指著其中一頭最為活潑的小豬,對負責喂養的村民嚴肅道:“嗯!此豬骨骼清奇,鬃毛隱有流光,乃‘天蓬元帥’下凡……的遠房表親之後裔!需以九九八十一根上等苜蓿草,輔以三滴晨露,喂養八十一天,方可激發其遠古血脈,長肉三百斤!”村民聽得目瞪口呆,默默計算著八十一根草和三滴露怎麼操作)。
杜子鄂則更有“實踐精神”。他趁杜遠不注意,溜進豬圈,拿起一把野菜塞到一頭母豬嘴邊,然後側耳傾聽?),隨即跑出來大聲宣布:“報告!經過本特使與豬仙的深入溝通用嘴嘗了嘗野菜的味道),已確認此豬偏好甜度三分、澀度一分的馬齒莧!此乃仙界‘通靈飼喂法’!照此喂養,保證母豬一胎生二十個崽!”然後他被杜遠揪著耳朵拖出來:“豬崽數量是由品種和飼養決定的,不是跟你溝通出來的!還有,不準偷吃豬食!”)。
杜遠看著這兩個活寶,哭笑不得。但他也確實開始發揮他的“老本行”了。他仔細檢查每一頭買回來的母豬,尤其是那些即將配種或可能懷孕的。
“二叔,這頭母豬後肢有力,盆骨寬闊,是好的生產體型,要重點照顧。”
“三嬸,喂食要定時定量,不能餓一頓飽一頓,不然容易消化不良。”
“注意圈舍衛生,每天都要清理,不然容易生病。石灰我回頭弄點來,灑在地上消毒。”
他甚至開始琢磨著怎麼利用現有的材料,搞點簡單的益生菌發酵飼料,以提高飼料利用率和豬的抗病能力。“仙界發酵術!”杜子騰在一旁小聲補充,被杜遠瞪了回去)。
村民們對杜遠關於養豬的種種“奇談怪論”起初也是將信將疑,但有了之前曲轅犁和仙糧的成功,現在他們對杜遠有一種盲目的信任。更何況,杜遠說的那些方法,聽起來確實比他們祖輩傳下來的粗放養法要精細、科學得多。
於是,杜家村出現了奇特的景象:一邊是男女老少熱火朝天地伺候著地裡日益成長的仙糧苗,另一邊是家家戶戶開始修建更結實的雞窩鴨舍豬圈,村裡整天回蕩著各種禽畜幼崽的唧唧喳喳、哼哼唧唧的叫聲,混合著人們充滿希望的笑語。
杜遠穿梭其間,時而查看苗情,時而指導養殖,忙得腳不沾地。他看著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和忙碌的村民,心中暗道:“糧食危機?下半年,我們杜家村不僅要糧食自足,還要實現肉類自給!李世民在朝堂上吵破頭的問題,我們就在這山村裡,用雙手給他解決看看!”
這種腳踏實地、創造未來的感覺,讓他這個穿越而來的“母豬產後護理高材生”,終於找到了在這個時代最接地氣、也最有成就感的用武之地。而那對活寶兄弟,則繼續以其獨特的“仙界理論”,為這繁忙而充滿希望的勞動,增添著令人捧腹的注腳。
喜歡老李,你想屁吃了!請大家收藏:()老李,你想屁吃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