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文武百官揣著各自的心思陸續散去,金穀大道前便隻餘下了最核心的一圈人。
李世民與長孫皇後並肩而立,長樂公主李麗質依偎在母親身側,目光卻亮晶晶地飄向一旁;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等重臣神色鬆弛下來,程咬金早已捋起袖子,魏征雖仍板正站著,眼底卻也含了一絲淺淡笑意;秦瓊與尉遲恭一左一右,如同兩尊默然的山嶽,守護著此間安寧。
當然,還有今日真正的主角——太上皇李淵,他負手而立,望著眼前這既熟悉又陌生的一切,目光深處有複雜情緒湧動。
杜遠見外人已儘數離去,對程處默低聲囑咐幾句。程處默立刻領命,帶著一隊精乾莊丁,迅疾卻不失條理地將通往杜家村和金穀核心區域的所有路口把守起來,並掛出木牌:“東家有要事,今日謝絕外客,商事請明日再來。”
不過片刻,喧囂褪去,杜家村仿佛被一隻溫暖厚重的手掌輕輕攏住,與外界的紛擾暫彆,自成一方親切自在的小天地。
杜遠這才轉身,對著李淵和李世民從容一揖,笑道:“太上皇,陛下,金穀路今日通車,乃杜家村上下天大的喜事。此路一磚一石,皆凝聚鄉親們心血汗水。臣冒昧,想請二位貴人賜下恩典,為咱杜家村的鄉親們發一份‘喜錢’,共享此樂,不知可否?”
李淵正覺新鮮,胸中暢快,未等李世民開口便大手一揮:“準了!朕今日心中歡喜!這喜錢,合該朕來發!”聲若洪鐘,帶著幾分久違的豪氣。
李世民亦微笑頷首:“父皇說的是,理當如此,與民同樂。”
杜遠早有準備,略一示意,杜荷便安排下去。很快,杜家村全體村民,包括最初的二十餘戶老居民和後來吸納、組成“金穀墾植團”的數百戶流民代表,皆按戶排成長隊。每戶出一人,隊伍蜿蜒,人人臉上都交織著激動、期盼與麵對天顏時本能的惶恐。
李淵與李世民並排坐在臨時搬來的紫檀太師椅上,身前數個大籮筐裡,銅錢堆疊如山,在夕陽餘暉下泛著沉甸甸的光澤。杜遠立於一側,朗聲道:“陛下與太上皇恩典,念我杜家村修路有功,每戶賞錢十貫,以為嘉獎!”
“十貫!”人群中響起抑製不住的驚呼。對這尋常農戶而言,這無異於一筆飛來橫財,足以改變一家生計!村民們簡直不敢相信耳朵,麵麵相覷,旋即眼中爆發出巨大的驚喜。
李淵率先探身,蒼勁有力的手抓起滿滿一把銅錢,那錢幣碰撞的鏗鏘之聲此刻無比悅耳。他將其遞給第一個顫巍巍上前的耄耋老農。
老農雙手枯槁,顫抖得如同風中落葉,接過那沉甸甸的恩賞時,渾濁的老淚瞬間湧出,“噗通”跪地,聲音哽咽:“謝……謝太上皇恩典!謝陛下恩典!草民……草民……”激動得難以成言。
李淵看著老人臉上縱橫的淚痕與那發自肺腑的感激,深宮多年積壓的孤寂似被這淳樸的情感暖流衝開了一道口子,一種切實被需要、被愛戴的滿足感油然而生,令他龍顏大悅,連聲道:“好,好,快起來!拿著錢,過個好年,添置些新物什!”
李世民也學著父親,親手將大把的銅錢放入村民手中。注視著子民們那受寵若驚、感恩戴德的神情,聽著那一聲聲發自內心的、帶著鄉音的“萬歲”,他心中湧起一種不同於駕馭朝堂、裁決國事的充實感。這是最直接的土地與人的連接,是皇恩浩蕩最直觀的體現,帶來的成就感無比真切而溫暖。
發放賞錢的場麵熱烈而感人至深。村民們領到的不僅是能改善生活的錢財,更是無上的榮耀與皇恩的具象。他們對杜遠的信服、對皇室的忠誠,在此刻攀升至頂峰。
賞錢發畢,盛大的宴席旋即開場!金穀豐登樓前的空地上,百張方桌次第排開,佳肴美酒如流水般呈上,香氣四溢,管夠管飽!
杜遠特意將李淵、李世民、長孫皇後、長樂公主,與村中幾位德高望重的長者、修路中表現尤為突出的功臣代表安排在主桌。
起初,村民們仍極度拘謹,麵對天家威儀,手腳僵硬,大氣不敢出。
李淵見狀,哈哈大笑,主動擎起酒杯,對眾人道:“今日此地,不論君臣!老夫癡長幾歲,你們便喚我一聲‘李老丈’便是!”他竟有些羨慕杜遠喚李世民那聲隨意的“老李”,自己也索性降格以求,圖個痛快。
李世民亦從善如流,笑著接口:“父皇所言極是!今日隻有慶功的李老丈與老李,諸位鄉鄰不必拘禮,定要開懷暢飲!”他特許杜遠的稱呼,此刻用來自稱,更顯隨和)
皇帝與太上皇皆如此放下身段,現場氣氛霎時一鬆。再幾杯杜家特釀的、烈性十足的“金穀豐酌”下肚,酒氣上湧,驅散了緊張,村民們漸漸放開了手腳。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場麵徹底沸騰起來!猜拳行令聲、歡歌笑語聲、誠摯的祝酒聲此起彼伏,交織成一片歡樂的海洋。
有滿麵紅光的老漢端著粗瓷酒碗來敬“李老丈”,有赤著膊、露出黝黑精壯肌肉的修路漢子,端著海碗,漲紅著臉向“老李”表達感激,謝陛下給了他們安身立命之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特彆是村裡一向大大咧咧的王寡婦,她雙手叉腰,向李世民喊到“老李,你以後要常來我們我們這裡,我代表杜家村歡迎你。”竟把李世民鬨了一個大紅臉,把整個宴會推向了高潮。
李淵與李世民竟是來者不拒,笑聲洪亮,仿佛真正沉浸於這民間最質樸熱烈的歡宴之中。
李淵望著這喧囂鼎沸、生機勃勃的景象,看著兒子被一群淳樸村民圍著敬酒那略顯無奈卻又掩不住欣慰的笑容,再對比深宮高牆內的冷寂與算計,心中百感交集,那積鬱多年的塊壘,竟在酒意與這撲麵而來的熱情中,悄然消融了幾分。
李世民亦心有觸動,望著父親難得如此暢快淋漓的笑容,父子間那道深邃的隔閡,雖未徹底彌合,但至少在此情此景下,被暫時遺忘。
而另一側,長樂公主李麗質卻像隻靈巧的雀兒,始終繞著杜遠打轉,問題一個接一個,清脆的聲音不曾停歇:
“杜遠杜遠,那水泥為何遇水則堅,如同石頭一般?”
“杜遠,你們村的豚肉豬肉)為何烹煮起來竟毫無腥膻,反而肥美異常?”
“杜遠,那煤爐真如他們所說,取暖燒水皆便?我也想要一個小巧的,放在寢宮裡……”
“杜遠,你下次何時來長安城裡?可要記得來看我……和母後帶來的新奇物事哦!”
她眸中閃爍著好奇與崇拜的光芒,嘰嘰喳喳,仿佛有問不完的話。杜遠被她纏得略感頭疼,卻又礙於公主身份和那份天真爛漫,不得不耐心解答,時而還需應對小姑娘一些突發奇想的念頭,忙得額角幾乎要沁出細汗。
長孫皇後在一旁嫻靜地看著,唇角含著溫柔的笑意,並不出言製止,隻偶爾輕聲提醒女兒一句“莫要太過擾了杜卿”。
這場彆開生麵的夜宴,直至皓月當空,清輝灑滿人間。君臣儘歡,百姓同樂。當李淵與李世民終起駕回宮時,二人臉上皆帶著微醺的酡紅,笑意由眼底漫出,那是一種卸下重重枷鎖後的鬆弛與愉悅。
於李淵,這是一次罕有的、忘卻身份、體味人間煙火的暢快經曆。
於李世民,這是一次深切感知杜遠魔力、凝聚民心、乃至與父親關係意外緩和的深入之旅。
而對杜家村的村民而言,這更是一個烙印於骨血、足以世代傳頌的傳奇之夜。
金穀路的通車,不僅碾平了山川的阻隔,更似以一種溫和而強大的力量,悄然叩開了橫亙於階層之間、乃至帝王父子之間那道無形而堅韌的心牆。月光如水,靜靜地流淌在剛剛竣工的平坦路麵上,映照著未來無限的可能。
喜歡老李,你想屁吃了!請大家收藏:()老李,你想屁吃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