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30年,貞觀四年的初春。凜冬的寒意尚未完全褪去,溫暖的陽光已開始叩擊大地,冰雪消融,溪流淙淙,泥土中透出草木萌動的清新氣息。
就在這片萬象更新的生機之中,一場足以重塑大唐國本的農業革命,正以朝廷為中心,悄然卻又堅定地向帝國的肌理蔓延。
在房玄齡的精明統籌與杜遠的傾力協助下,囤積於杜家村及周邊官倉的玉米與紅薯種子,被分裝成無數車駕。朝廷的信使與官差組成一支支浩蕩的隊伍,帶著皇帝的意誌,火速奔赴關中及更遠州縣的官衙,直至最基層的裡正手中。
與他們同行的,是朝廷措辭嚴厲、不容置疑的《玉米、紅薯種植推廣令》,以及一份詳儘到極致的《種植要略》。
這份由杜遠口述精髓、房玄齡召集文人精心編纂的《要略》,事無巨細,從擇地、育苗、插秧、施肥、除害到收割窖藏,每一步皆有法可依,力求讓即便目不識丁的老農,也能依樣操作。
李世民對此事的重視程度超乎以往,親自頒下詔書,將推廣新作物定為貞觀四年無可動搖的頭等國策!各州縣官吏的升遷考績,皆與此項工作的成敗直接捆綁。
朝廷派出的宣諭使馬不停蹄地奔走於鄉野之間,鑼聲鏗鏘,向無數麵朝黃土背朝天的農人宣講這兩種“天降祥瑞”的驚人產量與不挑地的習性,極力描繪著秋收時節“金玉滿倉、薯堆如山”的盛世圖景。
“陛下恩旨,廣種新糧者,減免賦稅!”
“此乃杜聖人民間悄然興起的尊稱)求得的神種,畝產十石官方的樂觀宣傳)亦非難事!”
“種下它,往後再不怕青黃不接!”
官府的許諾與觸手可及的實惠,讓許多在溫飽線上掙紮的貧苦百姓眼中燃起了希望,心中蠢蠢欲動。
然而,這場自上而下的恩澤,卻狠狠地撼動了以五姓七望為代表的地方豪強與世家莊園的根基。他們世代掌控廣袳田產與無數佃戶,傳統的粟、麥耕作及其衍生的租佃、借貸體係,是他們財富與權勢的命脈。
玉米和紅薯這般高產、易活、不苛求良田的作物一旦推廣開來,佃戶的自主性將大大增強,豪門對土地與人口的掌控力必將土崩瓦解!
於是,一場無聲卻激烈的阻擊,在陽光照不到的角落悄然上演:
有的世家大族暗中威嚇佃戶,嚴禁他們領取官府的種子,違者立時奪佃,甚至加以迫害。
有的買通地方小吏,故意拖延發放,或克扣數量,甚至將飽滿的種子調包為黴爛陳舊的廢種。
有的四處散播謠言,稱玉米紅薯乃“鬼粟”、“瘟芋”,食之損壽,種之敗田,會招致天譴。
有的則表麵應承,領回種子便堆入庫房任其腐爛,或隻在貧瘠的邊角地敷衍了事,虛應故事。
種種消息通過密奏渠道不斷彙集於長安禦案之前,李世民覽奏之後,勃然震怒!他深知這已非簡單的農事推廣,而是新舊勢力在帝國根基上的一次正麵搏殺,絕無退讓之理!
“豈有此理!為保全自家私利,竟敢罔顧朕的國策,置天下蒼生於水火!真當朕的天威不再,刀鋒鏽鈍了嗎?!”皇帝的怒吼在兩儀殿內回蕩,令人心驚。
他深知,尋常官員絕難撼動這些盤根錯節的地方勢力,必須派遣一位足以震懾宵小、且絕對鐵麵無私的重臣。他的目光如電,掃過丹陛之下,最終定格在那位以剛正敢言、冷麵無私著稱的臣子身上。
“魏征!”
“臣在!”魏征應聲出列,身形挺拔如鬆。
“朕命你為欽差大臣,代天巡狩,賜你尚方寶劍,全權督察各州縣新作推廣之事!遇有陽奉陰違、阻撓國策、欺壓良民者,無論其背景如何,官職高低,是豪強還是胥吏,一經查實,五品以下,準你先斬後奏!
五品以上,給朕鎖拿進京,嚴懲不貸!朕倒要看看,是他們的項上人頭硬,還是我大唐的律法鐵硬!”
這道諭旨殺氣盈天,賦予了魏征無上的權柄。滿朝文武聞言皆是一凜,深知陛下此次已動了真怒,要以雷霆手段掃清障礙。
魏征麵色沉靜如水,毫無波瀾,躬身領命時聲音鏗鏘如鐵:“臣,領旨!必不負陛下重托,斬奸除惡,定使祥瑞之種,遍播萬家之田!”
魏征的出馬,宛若一劑猛藥注入推廣事宜,但也如同將一塊巨石投入暗潭,瞬間激起了世家豪強更劇烈的反彈與更刻骨的怨恨。他們不敢明抗欽差天威,卻將所有的怨毒都傾瀉向這一切的源頭——那個遠在杜家村的“始作俑者”。
“又是那個杜遠!”
“若非他獻上這等妖物,豈會逼得朝廷如此相逼!”
“斷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此子,決不可留!”
就在這朝堂內外因農改而暗潮洶湧、劍拔弩張的緊要關頭,一騎來自北方邊境的驛馬,渾身浴血,馬蹄踏起滾滾煙塵,如同劈開亂雲的疾電,以八百裡加急的速度瘋狂闖入長安城,帶來了一個石破天驚、足以震撼寰宇的消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捷報!捷報!定襄道大總管李靖將軍六百裡加急軍報!”
“三月丙辰日,我軍偏師,果毅都尉程處默親率精銳鐵騎,頂風冒雪,奔襲千裡,直插陰山腹地,突襲突厥頡利可汗牙帳!”
“突厥全軍大潰,頡利可汗已被我軍生擒!”
“突厥王庭,已然傾覆!”
“北疆大捷!北疆大捷啊!”
捷報所過之處,整個長安城先是陷入一片死寂,隨即,如同天崩地裂般,爆發出震耳欲聾的狂喜歡呼!萬千百姓湧上街頭,奔走相告,許多人喜極而泣,淚灑長街!
渭水之畔的屈辱,北境連年的烽火狼煙,在這一刻,被徹底雪洗!
曾經強盛無比的東突厥汗國,竟於一戰之間,灰飛煙滅!
消息傳入宮中,李世民手持那份染著烽煙氣的捷報,指尖竟微微顫抖,他猛地從禦座上站起,仰天長嘯,笑聲中充滿了積壓數年的快意與席卷天下的豪情!
“好!好一個李藥師!好一個程處默!好一場千裡奇襲!杜遠小子……你又一次……料中了!”
而所有聽聞這一驚天喜訊的人,在最初的狂喜之後,腦海中都不由自主地浮現出不久前景德殿中,那個年輕人看似隨意、卻一語道破天機的“奇襲王庭”之策……
程處默之名,借此不世奇功,如同星辰般驟然閃耀於帝國將壇,一舉躋身頂級將星之列。而這一切輝煌勝利的背後,似乎總有一個來自杜家村的淡泊身影,若隱若現。
農業改革所遭遇的頑固阻力、世家大族積蓄的怨恨,在這席卷一切的赫赫武功麵前,仿佛暫時被衝淡、壓製。但深諳政治的人們都明白,潛藏的暗流從未消失,隻是在更深處洶湧蓄力,等待著下一次翻湧的時機。
喜歡老李,你想屁吃了!請大家收藏:()老李,你想屁吃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