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流轉,貞觀四年年底公元630年)。大唐帝國這艘巨艦,仿佛駛入了一片前所未有的風平浪闊之境,航速迅捷而平穩。
那場席卷天下的糧食大豐收,尤其是紅薯與玉米這兩種“天賜祥瑞”的全麵推廣,如同最強勁的東風,徹底擊潰了縈繞在中原大地上空千百年的饑饉幽靈。
官倉滿溢,粟米陳陳相因;民倉豐實,戶戶炊煙不斷。即便是最窮鄉僻壤的農戶,那飽經風霜的臉上,也第一次出現了對明日篤定而踏實的笑容,取代了祖輩相傳的、對青黃不接時月的深深憂慮。
四海之內,一種自隋末以來久違的、蓬勃向上的生機,如同春草般瘋狂滋長,彌漫在每一寸空氣之中。
而在這片浩蕩的盛世氣象之中,杜家村,這個坐落於京畿之地卻又超然物外的村落,更是宛若一顆被精心打磨後的璀璨明珠,散發著令人目眩神迷的獨特光芒,吸引著整個帝國的目光。
如今的杜家村,早已褪儘了昔日的貧瘠與蒙昧,完成了脫胎換骨般的蛻變。村口那條曾經晴天揚塵、雨天泥濘的黃土小路,早已被平整堅實、可並行四輛馬車的水泥大道取代,道上車馬絡繹,駝鈴與車輪聲終日不絕。
長安城裡,那座聲名遠播的“金穀豐登樓”終日賓客盈門,喧囂鼎沸。其內飄散出的奇異香氣,能勾得行人駐足,遠飄數裡之外。
酒樓所用的食材,大多來自村中自建的、規模龐大的養殖場和利用琉璃與暖道技術建造的溫室大棚,形成了從田間地頭到富貴餐桌的一條完整產業鏈。其所推出的紅燒肉、玉米烙、爆炒時蔬等新式菜肴,風靡整個長安飲食界,日進鬥金已不足以形容其火爆。
村外遠處,規模宏大的水泥工坊日夜轟鳴,高大的煙囪冒著白煙,如同巨獸吞吐。
產出的灰色粉末水泥)不僅供應著杜家村自身那一片片白牆灰瓦、整齊劃一、潔淨宜居的屋舍建設和道路硬化,更是通過朝廷工部的渠道,被源源不斷地運往帝國四方,用於修築堅固的官道、龐大的水利設施乃至邊關雄關要隘,已然成為一項關乎國計民生的戰略物資。
那神秘的琉璃工坊依舊守衛森嚴,每次舉行拍賣,仍能引得四方豪商巨賈雲集,一擲千金,為杜家村和皇家內帑帶來令人咋舌的巨額財富。
而“金穀豐釀”所出的各色美酒,更是超越了單純的商品,成為了達官顯貴宴席上彰顯身份與品味的標配,往往一壇難求,有價無市。
財富如同滾雪球般以驚人的速度湧入杜家村,其地下庫房裡的銅錢串子堆積如山,絹帛錦緞塞滿巨櫃,真正到了“錢多得不知該如何花”的境地。
杜遠不得不持續地、近乎揮霍般地加大投入:一方麵,不斷擴建各類工坊,吸納來自天下四方的流民、手藝人,提供優厚的薪酬和住所,使其安居樂業;
另一方麵,則以前所未有的氣魄,大力投資於未來——規模宏大、設施齊全的“金穀醫學院”已然落成,藥王孫思邈及其眾多弟子在此潛心鑽研醫學、培養醫護人才,聲名遠播,求學者絡繹不絕;
而寬敞明亮的“金穀學堂”裡,每日清晨便傳出朗朗讀書聲,村裡乃至附近村莊的適齡孩童,無論貧富,皆可在此免費接受啟蒙教育,學習文字、算數,甚至還有一些杜遠親自編撰的、有趣的格物基礎知識,啟迪智慧。
整個杜家村,處處可見忙碌而充滿乾勁的身影。工匠專注於手中的活計,農夫照料著高產的土地,學子埋頭苦讀,醫者懸壺濟世……各行各業井然有序,又和諧交融,構成了一幅生機勃勃、富足安康、遠超世人想象的盛世田園畫卷。
更令人嘖嘖稱奇的是這裡獨特而融洽的氛圍。由於太上皇李淵長期在此頤養天年,皇帝李世民和朝廷眾位重臣頻繁往來,村民們早已見慣了這些天潢貴胄、紫袍公卿。
最初的敬畏與拘謹過後,淳樸的村民們發現,這些“了不得的大人物”在杜家村的地界上,似乎格外地平易近人,尤其是有他們無比敬愛的“杜先生”在中間從容周旋、談笑風生,便也逐漸放下了心防,恢複了往日的自然與熱情。
於是,便出現了一幅幅在大唐其他任何地方都絕無可能見到的奇妙景象:
李世民穿著一身不起眼的常服,在村裡溜達,興致勃勃地查看新安裝的、效率更高的水車,旁邊可能會有個叼著旱煙袋的老農,很自然地走上前,甚至伸出粗糙的手拍拍他的肩膀這個動作每次都嚇得後麵喬裝改扮的侍衛魂飛魄散,差點就要拔刀),熟稔地打著招呼:“喲,老李又來瞅新鮮啦?瞧瞧俺們這新弄的大家夥,比工部發下來的那批好使喚多了吧?還是杜先生有法子!”
李淵更是徹底褪去了太上皇的光環,融入了這裡的市井煙火,成了村民們口中獨一無二的“李老丈”。
他時常背著手,慢悠悠地晃到某戶人家的院門口,瞅瞅院裡金燦燦新收的玉米棒子,點評一下屋簷下晾曬的、油光鋥亮的臘肉,甚至到了飯點,會被熱情好客的主人硬拉上桌:“李老丈,趕巧了!今天家裡按杜先生教的方子燉了隻肥雞,香得能饞死個人!來來來,彆客氣,添雙筷子,咱爺倆喝兩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就連程咬金、尉遲恭這等在戰場上能止小兒夜啼的絕世猛將,也常被一些膽大的村婦笑嘻嘻地調侃:“程公爺,瞅您這肚腩,又圓潤了不少!是不是又偷摸去俺們酒樓後廚順好東西吃啦?”“尉遲公爺,您就行行好,笑一個唄?整天板著張黑臉,村頭王寡婦家那娃兒見了您都不敢哭出聲哩!”兩人往往不怒反笑,甚至還會插科打諢,與村民們笑鬨成一片。
房玄齡、杜如晦等文臣相公,則格外喜歡在學堂外的回廊下駐足,聽著裡麵傳來的稚嫩卻認真的讀書聲,麵露微笑。偶爾會有大膽的學子跑出來拉住他們的衣袖請教問題,他們也會極其耐心地俯身解答。
就連以鐵麵無私、嚴肅刻板著稱的魏征,有一次在村中小徑上沉思時,也被幾個玩鬨的頑童用新編的草螞蚱不小心丟中了官帽。他先是愕然,隨即無奈地搖搖頭,彎腰撿起那精致的草編螞蚱,非但沒有斥責,反而就勢和圍攏過來的孩子們講起了萬物有靈、應愛惜草木的道理。
在這裡,宮廷中那套等級森嚴、不可逾越的秩序,被一種更為樸素、自然、融洽的鄉情鄰裡關係所悄然淡化。
杜家村,仿佛一個被無形結界保護起來的獨特“世外桃源”,其祥和富足的底氣,不僅來自於那堆積如山的、有形的財富,更來自於知識帶來的力量、技術帶來的革新,以及那種上下同心、官民融洽、其樂融融的獨特氛圍。這種無形卻強大的力量,比有形的刀槍劍戟更為堅韌,也更能潤物無聲地吸引和凝聚人心。
杜遠漫步於村中,將這一切欣欣向榮、和諧自在的景象儘收眼底,心中充滿了欣慰與成就感。
他知道,自己當初播下的那些關於財富、技術和文明的種子,正在這片曾經貧瘠的土地上,沐浴著貞觀的陽光雨露,開出最絢爛奪目的花朵,結出最豐碩甜美的果實。
而他將那支耗費了無數心血、按照超時代理念練就的兩千“特種部隊”的指揮權,完全交予太上皇李淵,既是對這位老人的絕對信任與孝心,也是為了更好地守護這片來之不易的世外桃源。
這支深藏在秦嶺餘脈山穀中的可怕力量,如同定海神針,默默蟄伏,無聲地守護著杜家村的每一份安寧與祥和,也讓李淵在此居住得更加安心、愜意,樂不思蜀。
杜家村,已然超越了普通村落的概念,它成為了貞觀盛世下一個充滿活力、極度富足、開放包容、和諧融洽的獨特樣板與耀眼燈塔,持續不斷地吸引著帝國四麵八方投來的好奇、讚歎與向往的目光。
喜歡老李,你想屁吃了!請大家收藏:()老李,你想屁吃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