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緩緩沉入西山,將天邊染成一幅瑰麗的織錦。杜家村家家戶戶的煙囪裡,炊煙嫋嫋升起,與暮色交融,空氣中彌漫著令人食指大動的濃鬱肉香,混合著油炸點心的甜香和米酒的醇香,交織成獨一無二的年節氣息。
杜遠家的院落裡,更是早早點亮了所有的燈籠和燭火,將每一個角落都照得亮堂堂的,歡聲笑語如同溫暖的潮水,不斷從屋內溢出,遠遠就能感受到那份熾熱的團圓之氣。
今年的年夜飯,遠比去年那略顯冷清、隻有祖孫三人對坐的家宴要熱鬨豐盛得多。杜遠不僅請來了爺爺杜老漢和母親杜柳氏,更是將早已被視為“編外家人”的藥王孫思邈和太上皇李淵也請了過來,圍坐一桌。
令人稍感意外的是,吳王李恪也並未返回皇宮參與那些繁文縟節的宮廷夜宴,而是選擇留在了杜家村,一同過來守歲。如此一來,一張大圓桌坐得滿滿當當,氣氛格外溫馨融洽,仿佛一個真正的、跨越了階級的大家庭。
桌上早已擺滿了杜柳氏帶著王萱忙碌了整整一個下午的成果:一大海碗油亮醬紅、肥瘦相間、顫巍巍誘人無比的紅燒肉;一條保持完整、清蒸後淋上醬汁、寓意“年年有餘”的鮮嫩鯉魚;烤得金黃焦脆、散發著玉米獨特甜香的烙餅;幾碟時令鮮蔬小炒,青翠欲滴,解膩爽口。
而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桌子正中央架起的那口黃澄澄的銅鍋,裡麵紅油翻滾,辣椒與花椒載沉載浮,正是太上皇李淵最愛的、杜家村特色的火鍋,各式切好的肉片、菜蔬擺滿了一旁的小幾,隨時可以下鍋涮煮。
雖然沒有宮廷禦宴那般極致的精美雕琢和山珍海味,卻充滿了家常的溫暖味道和團團圍坐、共享美味的暖意。
李淵當仁不讓地坐在主位,看著滿桌色香味俱全的佳肴和圍坐在身邊、言笑晏晏的眾人,笑得眼角皺紋都堆疊起來,仿佛又回到了當年晉陽起兵之前,兒孫繞膝、共享天倫的平凡時光。
他尤其關注新來的王萱,不斷用公筷熱情地給她夾菜,語氣裡滿是長輩的慈愛:
“萱丫頭,彆愣著,動筷子!嘗嘗這個紅燒肉,杜小子琢磨出的新方子,用糖色炒的,肥而不膩,入口即化,爛乎得很!”
“來來來,嘗嘗這魚,吃魚聰明!肚子上的這塊沒刺,最是鮮嫩,專門給你夾的!”
“多吃點,看你瘦得,風一吹就倒似的!在咱家吃飯,沒那麼多規矩,就跟在自己家一樣,千萬彆客氣!”
王萱受寵若驚,捧著碗連連道謝,聲音都有些發顫。她何曾想過,有朝一日自己竟能與退位的太上皇同席而坐,如同尋常人家的祖孫般吃飯?更能得到他如此毫無架子、發自內心的關懷?
看著碗裡迅速堆成小山的各式菜肴,感受著那份滾燙的、不摻任何雜質的溫暖,她隻覺得鼻子陣陣發酸,心中百感交集,五味雜陳,隻能深深地低下頭,小口小口地吃著碗裡的食物,借助這個動作來極力掩飾內心翻江倒海般的波瀾。
席間,氣氛輕鬆而熱烈。杜老漢紅光滿麵地說著村裡今年的新鮮趣事和來年的打算;杜柳氏則不停地給孫思邈和李淵布菜,關心著兩位老人的飲食和身體。
李恪全然放下了親王的架子,與杜遠熱烈地討論著格物之學的一些新發現和應用,偶爾還能插科打諢,說些長安的趣聞,引得眾人發笑。
王萱靜靜地聽著,感受著這種她生命中從未體驗過的、輕鬆融洽、充滿煙火氣息和真誠關懷的家庭氛圍,隻覺得一顆心仿佛被浸泡在溫水中,酸澀又溫暖,這是一種她從未奢望過的珍貴。
酒足飯飽之後,眾人移步到燒得暖融融的炭盆旁,圍著炭火一起守歲。炭火劈啪作響,映照著每一張帶笑的臉龐。
大家天南海北地閒聊著,話題廣博而有趣——從孫思邈講述的行醫途中遇到的奇異病例和深入淺出的養生之道,到李恪和杜遠討論的星象天文、地理奇觀。
再到杜遠偶爾拋出的、一些超越這個時代認知的科學小常識和物理現象……這些光怪陸離又蘊含著智慧的話題,聽得王萱目眩神迷,心中震撼不已,越發覺得眼前這個年輕的男子深不可測,仿佛胸中藏著浩渺的星辰與無垠的大海,其學識淵博得令人敬畏。
李淵聽得興致勃勃,撫掌大笑,朗聲道:“如此良辰美景,賢孫佳朋齊聚一堂,圍爐夜話,豈能無詩助興?杜小子,來來來,老夫早就知道你肚子裡有真章,今日這除夕守歲,正是好時機!賦詩一首,以助雅興,也為這除舊迎新添個大大的彩頭!”
眾人聞言,紛紛停下交談,期待的目光齊刷刷地投向杜遠。王萱也情不自禁地抬起眼眸,那雙依舊微紅的美眸中充滿了好奇與探究,她想親眼看看,這個男子是否真如外界傳言那般,擁有驚世駭俗的詩才。
杜遠推辭不過,隻得應承下來。他略一沉吟,目光掃過窗外沉沉的、偶爾被村民燃燒竹節爆竹)的劈啪聲劃破的夜色,再回望屋內炭火映照下的一張張溫暖而真實的笑臉,想到這一年來杜家村從貧瘠到富足的巨變,想到紅薯玉米帶來的豐收,想到大唐正在蒸蒸日上的國勢,想到這眼前來之不易的安寧、團圓與富足,心中感慨萬千,洶湧澎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想起蘇軾那首意境超然、豁達而又積極向上的《守歲》,與此情此景無比契合,便緩緩開口,聲音清朗而沉穩,一字一句地吟誦道:
“欲知垂儘歲,有似赴壑蛇。
修鱗半已沒,去意誰能遮。
況欲係其尾,雖勤知奈何。
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
晨雞且勿唱,更鼓畏添撾。
坐久燈燼落,起看北鬥斜。
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