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想讓我和王守義開戰,不同意就直接派兵攻打我遼東!”
李萬年的臉色也不太好看。
“這耶律阿保機也欺人太甚,我們現在有八九萬的兵馬,真要打起來,契丹不一定會贏!”
祝英台也是氣不過。
“我們現在有多少甲胄?”
李萬年問道。
“全部算上,也就兩萬五千副甲胄!現在披甲率不到三成了!”
祝英台如此說道。
“哎,軍隊擴張太快,導致披甲率下降也實屬正常,其次就是甲胄的製作難度高,這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我們的軍隊發展思路要更換,組建兩萬五千的披甲精銳,其中五千是重甲騎兵,兩萬是重步兵,其次,再在組建一萬五千的輕騎兵,這樣我們就有兩萬的輕重騎兵,剛好對應我們有四萬匹馬,這樣算來,我們的精銳士兵大概有四萬五千,剩下的一半作為普通兵員!”
李萬年說完,祝英台沒有反對,畢竟有四萬五千的精銳已經是極好的了。
“還是早上討論的官製的問題你起碼要在科舉之前搭好架子,科舉之後,就可以按人才類型填充到這個架子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祝英台催促道。
“好,我已經有所想法,我將名單畫下來!”
說完,李萬年開始畫圖,將組織結構圖畫下來。
祝英台聽到是要畫畫,也湊過來,隻見李萬年按照自己先進的思維,畫了一張組織結構圖。
圖上,他作為一號人物,然後副手是兩位節度副使,然後下麵就是三位觀察使以及兵馬水軍使,
觀察使下麵就是各州刺史,兵馬使往下就是馬軍使,步軍使以及水軍使。
本來按照他的想法,就是祝英台作為節度副使,兼任總督兵馬使,負責軍務,王建作為總督觀察使總督三位觀察使,但是王建一旦掌握了真正的權力,哪怕是文臣的權力,怕也是按耐不住野心,故而就隻能當讓觀察使和總督兵馬水軍使平級。
這樣,王建兼任其中高麗道觀察使,但不掌兵權,給了對方部分裡子,又不至於權力的失控。
當然,要是身邊還有更聽話的文臣,他自然是會重新調整官製,設立總督觀察使。
同時,他給給這些官員做了品級,首先是節度使是正二品,節度副使是正三品,觀察使以及總督兵馬水軍使和軍需使都是從三品,刺史、馬軍使、水軍使以及步軍使都是正四品下。
看到這些官職,祝英台好奇道:“你不設六部嗎?”
“我要是設了六部,契丹人知道了不得跟我拚命,而且其他各方估計都忍不了!”
喜歡當兵就發十八個老婆,不要就坐牢請大家收藏:()當兵就發十八個老婆,不要就坐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