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日後。
大夏立國百年的護國佑聖法會,在劉銘的建議下,竟比原定日程提前了足足半個月召開了。
這一日,長安城萬人空巷。
皇城之下,人山人海,旌旗招展,梵音聲聲,香火鼎盛,氣氛莊嚴肅穆,又帶著節慶般的喧囂。
法會主壇高聳,俯瞰著下方黑壓壓的人群和來自蕃邦各國的僧眾。
壇上,經幡獵獵,佛像莊嚴,法器林立。最珍貴的,當然是那一枚佛骨真身舍利。
此刻,站在主壇最中央的,正是身披金線袈裟,手持九環錫杖,寶相莊嚴,接受萬民仰望的“護國佑聖禪師”——劉銘大師!
不對,是劉銘易容成的統領天下都僧綱、皇帝替身和尚——廣智大師謝雲深!
皇帝謝雲湛攜後宮嬪妃、皇室宗親,端坐於特意搭建的觀禮高台之上,麵色紅潤,誌得意滿。
太後蘇玨和皇後蘇宜秀分坐兩側,臉上掛著得體的微笑,眼底深處卻各懷鬼胎,冰冷如霜。
她們既不滿於當今皇帝,更忌憚那位真正的“隱帝”廣智上位,此刻隻盼著這場法會莫要橫生枝節才好。
太後蘇玨皺著眉,心道:
“曼安這孩子,明明已經帶著涼王府的高手去殺廣智,卻怎麼還是讓謝雲深這賤種混進了長安城,並且順利主持了法會?
唉!曼安這孩子,看來言過其實,難當大任!”
不多時,吉時已到,鐘磬齊鳴,聲震九霄。
隻見壇上的“廣智大師”緩緩抬起雙手,那姿態不像是在做法事,反倒像是一位即將指揮龐大樂團的指揮家。
他目光掃過下方的各國藩僧,將九環錫杖放在一邊,隨即雙手猛地向下一壓,隨即又瀟灑地向上一揚。
奇跡發生了!
伴隨著一陣鐘磬之聲,法壇下方,那些膚色各異的外國僧人們,仿佛經過了嚴格的排練,臉上堆著近乎諂媚的、極其不佛係的燦爛笑容,齊唰唰地伸出右手,用雖然蹩腳、口音濃重卻異常響亮的漢語,放聲高唱道:
“太祖的故事……
太祖的故事……”
歌聲談不上美妙,甚至有些滑稽,但那整齊劃一的動作、那努力表現出來的崇敬之情,以及歌誦太祖時表現出的虔誠和恭順之意,還是瞬間點燃了全場!
法壇下的長安百姓們何曾見過外國和尚集體唱讚歌?頓時爆發出了雷鳴般的喝彩與掌聲。
皇帝謝雲湛卻是心中一驚。
這麼多參加觀禮的藩僧,怎麼一起呼喚起了太祖的名諱?
卻見下一秒,眾藩僧向兩側一分,一道絕美身影翩然出現。
正是“婆竭龍女”阿依遮娜!
阿依遮娜今日未跳天魔舞,而是穿著一身素雅白衣,宛如聖女,手拿一個鐵皮攏成的大喇叭,朱唇輕啟,滿麵笑容,聲音空靈婉轉,帶著奇異的異域風情,開始了她的獨唱:
“一百年前整,
就在這座長安城,
有一位聖君,
終結了亂世,
救拔了蒼生……”
阿依遮娜經過了劉銘的親自訓練,歌聲極具穿透力,每一個字都仿佛帶著魔力,勾勒出一幅太祖皇帝英明神武、開創盛世的畫卷。
謝雲湛聽得如癡如醉,想起太祖開國打江山的不易,不由得淚水涔涔而下。
“一百年之後,
又在這座長安城。
又一位聖君,
把太祖遺誌,
全心來繼承……”
皇帝謝雲湛被這突如其來的馬屁拍得渾身舒坦,雖然覺得有點古怪,但臉上還是忍不住露出了極其受用的笑容,下意識地挺直了腰板。
在此曲的高潮階段。“廣智大師”劉銘再次舉起雙手,順著節奏陶醉地上下起伏,如同交響樂高潮前的引導。
台下各國藩僧都是廣智大師的忠實擁躉,經過劉銘兩天的訓練,早已心領神會,情緒愈發飽滿,笑容愈發虔誠,一見廣智大師的手勢,立即用儘全身力氣,深情款款地、搖頭晃腦地唱起了高腔:
“啊~陛下!啊~~陛下!!!
你邁開了盛世大夏的新步伐……
啊~~~
太祖的故事!
太祖的故事……”
歌聲在“廣智大師”一個有力的收勢下戛然而止。
全場寂靜了一瞬,隨即爆發出山呼海嘯般的歡呼與讚歎!
百姓們激動萬分,紛紛跪地叩拜,高呼道:
“大夏萬歲!”
“太祖萬歲!”
“陛下萬歲!”
謝雲湛淚崩了。
賈嬛不失時機地擦著眼淚對皇帝附耳道:
“陛下,這劉蹶厥子,若不是懷著對我大夏,以及對陛下的無限忠愛之情,又怎能做出如此感人的詩歌啊!”
謝雲湛激動地拍著賈嬛的手道:
“是啊!劉銘果然深得朕心!辦得好!當賞!重賞!”
然而,在這片普天同慶、萬民歡騰的熱烈氣氛中,在觀禮人群的一個極不起眼的角落裡,有一個人,已經氣得渾身發抖,臉色鐵青,雙目噴火,幾乎要當場爆炸!
這個人,正是真正的廣智大師——謝雲深!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數日前,謝雲深在河北與謝曼安帶領的涼王府高手遭遇,雙方都知道對方的意圖,當即一言不合,揮刀相向,連鬥數日。
謝雲深深恐誤了隱帝計劃的大業,於是使了一招金蟬脫殼之計,讓麾下的一個河北高僧偽裝成自己,繼續與謝曼安糾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