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室內。
林笙依然在他的本子上。
用筆尖飛快地記錄著什麼,發出沙沙的聲響。
“你和蒼龍,那麼多年沒打過了。”
楚瑩在他身邊坐下,輕聲詢問道。
“現在記錄的這些信息,還能用嗎?”
“不能了。”
林笙頭也不抬地回答。
“對於職業選手來說,最擔心的就是自己的習慣被人記住,所以不斷進行微調是很重要的。”
“而數據分析師也同樣要跟上這種微調。”
“以一周為期限,一個選手的戰鬥信息,就需要進行一次全麵的更新。”
“我現在做的,隻是基於他最近的比賽錄像,進行一些戰術上的假設。”
雖然林笙嘴上,總是對劉子銘充滿了不屑和調侃。
但在戰術層麵,他給予了這位老對手最高級彆的重視。
這幾天在基地。
他不僅僅是在觀看回放。
更是在進行一種近乎苛刻的數據解構。
他將劉子銘最新的戰鬥錄像,與幾年前的舊資料一幀一幀地進行對比。
分析著他每一個出刀角度和發力習慣。
甚至是移動時重心變化的細微差彆。
這些東西,肉眼隻能看個大概。
所以,在每天的個人練習中。
林笙都會將這些觀察到的模糊印象,輸入到全息對練係統中。
讓粒子係統去模擬記錄。
去構建一個儘可能還原劉子銘的全息影像。
他需要通過這種實景演練,將那些肉眼的感性觀察。
轉化為真實有效的數據。
當然,這個數據模型也不可能百分百準確。
剩下的,就要靠選手在實戰中。
憑著肌肉記憶和戰鬥直覺去臨場適應和修正。
一般交手幾個回合,這個數據模型就會被林笙在腦海中。
徹底修正完畢。
這也是為什麼,林笙的戰鬥,總是一開始顯得有些困難。
然後越打越順,直到最後。
對手都會產生一種被完全看透的挫敗感。
直到戰鬥結束的前一秒,他都在去學習,去探索,去適應。
也不是說其他選手就不會這麼做。
但正如一句老話所說。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如果想要在這條殘酷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你就必須要比彆人,付出更多倍的努力。
但努力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就比如現在螢火戰隊,還沒有專業的戰具調試小組。
大部分技術支持,都隻能靠外包。
去尋求量子工業之類的大廠進行指導和調整。
再由林笙自己進行微調。
這導致螢火戰隊的副戰具研發進度特彆緩慢。
也不可能像鄧雪瑩的“爆裂獅心”那樣,成為一張決定性的底牌。
當然,在林笙看來。
“爆裂獅心”的強大。
也不過是吃了版本更迭和烽煙戰隊資金雄厚的紅利。
一旦其打法規則被研究透徹。
這種過分依賴特定結構的武器,反而更容易受限。
你需要不斷更迭技術以防被人研究。
那麼投入的資金就會越來越大。
如果不是烽煙這種豪門。
萬萬不能頭鐵去走這條路。
技術會不斷更迭。
但人也必須要跟上。
現在螢火戰隊的人算是跟上了。
但技術卻落後了不少。
蘇依和吳宇的副戰具,甚至現在都還在概念開發階段。
尼娜在上一場和鄧雪瑩的最終決戰裡。
強行解除了兩個限製器,就已經讓她賽後渾身酸痛了好幾天。
這些都是技術不到位導致的。
量子工業不可能派專門的技術員來你的基地進行實時調整。
畢竟那是人家的專利技術。
大戰隊的解決方式是自己成立研發團隊,買斷原型技術。
自主後續開發和升級。
還有自己的妹妹林芸。
她的那把新月,本身都還是一件未經大賽檢驗的新產品。
就更彆提副戰具了。
“林笙……”
楚瑩小聲地呼喚,打斷了他的思緒。
當然,現在最讓林笙感到不安的。
還是眼前這個丫頭。
“林笙!”
見林笙不說話,楚瑩不由得提高了音量。
休息室裡其他人的目光。
都好奇地側了過來。
“想上soo賽啊?”
林笙終於抬起頭,看著她笑著問道。
“雙、雙人賽也可以!”
楚瑩立刻說道。
林笙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