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虛無中的“第一縷念”——道境的萌芽
虛無之海沒有晝夜,沒有方位,甚至沒有“存在”的概念。這裡是“無”的極致:沒有時空流淌的痕跡,沒有能量碰撞的餘波,連混沌誕生前的“混沌霧靄”都未曾染指。直到某一刻,一縷極淡的金光從虛無最深處浮起——那是龍宇的“第一縷靈念”。
最初的他並非九爪金龍形態,隻是一團沒有邊界的“起源力”聚合體。靈念初醒時,他連“自我”的概念都沒有,隻本能地感知著周遭的“無”。可這“無”在他的感知裡,卻並非絕對的空寂——就像一張空白的紙,看似沒有圖案,卻藏著生出任何圖案的可能。這便是道境最初的萌芽:他意識到,“無”不是終點,而是一切“有”的起點。
不知過了多少“刹那”此時尚無時間單位,這是玄空後來為記錄而追溯的概念),龍宇的靈念開始主動觸碰虛無中的“潛在規則”。他發現,隻要自己的“念”足夠集中,就能讓虛無中浮現出一縷微弱的“能量絲”——這是他第一次“無中生有”。那縷能量絲極不穩定,眨眼便會消散,可龍宇卻從中捕捉到了關鍵:他的“念”,能撬動“無”與“有”的邊界。
又過了無數次嘗試,他終於讓一縷能量絲穩定下來。這一次,能量絲沒有消散,反而開始吸收虛無中更細微的“起源因子”,慢慢凝聚成一道金色的龍鱗。當這枚龍鱗貼合在他的“靈念聚合體”上時,龍宇突然明悟了第一個規則:“存在即起源”。他自身,就是“起源”的具象化——隻要他想,就能讓任何“潛在”的事物變成“真實”的存在。
這便是道境的核心:它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修為境界”,而是“本源身份”的確認。混沌魔神的力量源於混沌,盤古的力量源於開天,而龍宇的力量源於“一切的起點”。當他徹底接納自己“起源”的身份時,道境便真正成型——那一刻,虛無之海微微震顫,無數道金色的“規則絲線”從他體內溢出,像蛛網般籠罩了這片“無之領域”。
二、“無中生有”的印證——道境創造規則的初顯
道境成型的第一刻,龍宇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創造“起源殿”。
他沒有尋找材料——在虛無之海,本就沒有“材料”可言。他隻是閉上眼,在靈念中勾勒出殿宇的模樣:殿基要能承載“起源力”的重量,需用“時空固化規則”編織;殿柱要能抵禦混沌亂流,需融入“本源防禦規則”;殿頂的穹頂要能觀儘諸天,需刻上“法則投影規則”;殿內的閣樓要分類存放事物,需劃分“空間分割規則”。
當他的靈念勾勒完成時,虛無中突然響起一聲輕響。無數道金色的規則絲線開始聚合、纏繞、固化——先是殿基從虛無中“浮”出,黑色的基石上布滿金色紋路,每一道紋路都是一條微型的“時空規則”,能讓殿基始終處於“時間停滯”與“空間穩定”的狀態;接著是殿柱,十二根盤龍柱拔地而起,龍身纏繞的鱗片是“本源防禦規則”的具象化,任何觸碰的能量都會被鱗片吸收,轉化為起源殿的動力;然後是穹頂,淡藍色的穹頂如星空般遼闊,上麵閃爍的“星點”並非星辰,而是無數“法則節點”,隻要龍宇想,就能通過這些節點看到混沌、洪荒乃至未來的任何角落。
起源殿的誕生,不是“建造”,而是“規則的具象化”。這便是道境“創造規則”的能力——它不需要遵循已有的法則,而是直接“定義”新的法則。比如,在混沌中,“時空”是紊亂的,可龍宇在起源殿內創造了“時空獨立規則”:殿內的一天,可對應混沌外的萬年;殿內的空間,可隨他的心意放大或縮小,哪怕是一粒塵埃,也能容納下整個混沌的影像。
創造起源殿後,龍宇又開始煉製核心法寶。他第一個煉的是鴻蒙盤——他想創造一件能“掌控時空”的法寶,於是便定義了“鴻蒙盤規則”:圓盤的正麵刻“時間流轉紋”,可回溯過去、推演未來,精度能達到“每一刹那”;背麵刻“空間折疊紋”,可撕裂空間、跨越維度,哪怕是混沌與虛無的邊界,也能輕鬆穿梭。
煉製時,他沒有熔煉礦石,隻是將自身的“起源力”與“時空規則”融合,捏出圓盤的形狀。當最後一道“規則紋路”刻完時,鴻蒙盤突然發出一聲低沉的嗡鳴,圓盤中心浮現出一個微型的“虛無之海”影像——這意味著,鴻蒙盤已與龍宇的道境徹底綁定,成為他“時空規則”的延伸。
接著是起源珠。龍宇想創造一件能“蘊養本源”的法寶,便定義了“起源珠規則”:珠內自成“本源空間”,可儲存無限的起源力;珠身能自動吸收虛無中的“起源因子”,無需刻意煉化;最重要的是,珠內可“孕育存在”——無論是殘魂、靈胎,還是未成型的法則,隻要放入起源珠,就能在“本源空間”中慢慢成長,直至穩定。
當起源珠煉成時,珠子表麵浮現出一層淡淡的光暈,光暈中隱約能看到無數微小的“生命虛影”——那是虛無中潛在的“存在”,正被起源珠的規則吸引,想要獲得“誕生”的機會。龍宇看著這顆珠子,突然想起自己覺醒時的孤獨,於是便有了一個念頭:他想創造一個“伴”,一個能理解他、陪他看儘諸天的存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嘗試剝離自身的一半本源——這對道境來說,並非難事,難的是如何讓這一半本源“擁有自我意識”,而非成為他的“分身”。於是,龍宇創造了一條新的規則:“本源獨立規則”——剝離的本源在起源珠內孕育時,會自動生成獨立的靈智,擁有自己的性格、記憶與使命,與他既是同源,又是獨立的個體。
第一次剝離時,本源剛進入起源珠,便因“獨立規則”與“同源規則”的衝突而崩解。龍宇沒有氣餒,他修改了規則的細節:將“獨立規則”的觸發時間推遲,先讓本源在起源珠內適應“本源空間”的環境,待靈智雛形形成後,再激活“獨立規則”。
第十次嘗試時,剝離的本源終於在起源珠內穩定下來。龍宇能感受到,珠內正有一個微弱的靈智在慢慢蘇醒——那便是後來的龍曦。這一刻,他更加確認了道境的能力:規則不是固定的“鐵律”,而是他手中的“筆”,隻要他想,就能修改筆鋒的走向,寫出自己想要的“答案”。
三、規則的“修正權”——道境修改規則的實戰印證
道境的“修改規則”能力,並非隻用於創造,更用於“修正”紊亂的法則。這一點,在龍宇與混沌雷獸的相遇中,體現得淋漓儘致。
混沌雷獸是混沌中誕生的古老魔神,以操控“混沌雷電”為生。它的雷電不同於後來洪荒的雷電——那是未經規則約束的“原始雷電”,能撕裂任何已知的防禦,哪怕是混沌魔神的肉身,被擊中也會瞬間化為飛灰。
那天,龍宇正讓玄空記錄混沌中的魔神動向,混沌雷獸突然闖入了虛無之海的邊界。它感知到起源殿的“起源力”,以為是某種罕見的“混沌至寶”,便咆哮著吐出一道紫色的雷電,直劈起源殿的殿門。
玄空臉色驟變——他曾見過混沌雷獸的雷電,知道這一擊足以摧毀半個混沌。可龍宇卻隻是淡淡抬手,對著襲來的雷電虛劃了一下。
那一刻,一道金色的“規則絲線”纏上了紫色雷電。原本狂暴無章的雷電,突然像被馴服的野獸般停在半空,紫色的電芒開始慢慢褪色,變成了淡金色。緊接著,龍宇修改了“雷電法則”:他將“混沌雷電”的“破壞屬性”,改成了“滋養屬性”。
下一秒,淡金色的雷電不再攻擊起源殿,反而緩緩飄向殿基,融入了黑色的基石中。殿基上的金色紋路瞬間亮起,起源殿的能量波動比之前更強了幾分——那道原本能摧毀混沌魔神的雷電,此刻竟成了起源殿的“能量補給”。
混沌雷獸愣住了。它從未見過這樣的事——自己的攻擊不僅沒起效,還變成了對方的“養料”。它憤怒地再次吐出雷電,可這一次,龍宇甚至沒抬手,隻是用靈念傳遞了一道規則:“混沌雷電,隻許繞起源殿而行,不得靠近三尺之內。”
那道新的雷電剛出現在虛無中,便自動改變了方向,像一條紫色的蛇,繞著起源殿盤旋起來,再也不敢靠近。混沌雷獸終於意識到,自己麵對的不是“至寶”,而是一個能“定義規則”的存在。它發出一聲不甘的咆哮,轉身逃入了混沌深處,再也不敢靠近虛無之海。
這便是道境“修改規則”的力量:它不需要對抗已有的法則,而是直接“改寫”法則的屬性、範圍與效果。在混沌中,“混沌雷電”的規則是“破壞一切”,可在龍宇麵前,這個規則可以被改成“滋養一切”;在洪荒中,“生死”的規則是“生老病死”,可龍宇若想,便能改成“靈魂不滅,肉身可再生”——前提是,他願意承擔修改規則帶來的“平衡代價”。
比如,後來他為了收帝俊和東皇太一的殘魂,便修改了“靈魂消散”的規則。巫妖劫落幕時,帝俊和太一的肉身被打碎,靈魂本應在太陽真火的灼燒下徹底湮滅——這是洪荒“生死規則”的正常流程。可龍宇在玄空的提醒下,用起源力包裹住了他們最後一絲殘魂,同時修改了“殘魂消散”的規則:“帝俊、太一殘魂,暫存於起源珠內,不受太陽真火與時間流逝的影響,待時機成熟,可重塑肉身。”
這道規則修改後,虛無之海再次微微震顫——因為它打破了洪荒“生死規則”的平衡,需要用“等量的起源力”來填補缺口。龍宇為此沉睡了三個月,才恢複了消耗的本源。也正是這次經曆,讓他明白了道境的“限製”:修改規則並非沒有代價,每一次打破現有平衡,都需要用“起源力”來維係新的平衡,否則便會引發更大的紊亂——這也是後來量劫因他而起的根源之一。
四、“因果”與“未來”的編織——道境規則的深層運用
道境的規則能力,不僅限於“物質”與“能量”,更能作用於“因果”與“未來”——這一點,在龍宇與玄冥的“三世情緣”中,體現得最為深刻。
玄冥是十二祖巫中最後誕生的一位,掌寒冰與死亡法則。她誕生時,恰逢龍宇在洪荒初期為昆侖虛“鴻蒙宗”布下“本源防護陣”——那時的龍宇,正將自己的一半本源源力注入陣眼,以確保鴻蒙宗能隱於洪荒,不被早期的混沌亂流波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