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初生七百餘載,中洲腹地的萬壽山還未像後世那般被冠以“地仙之祖道場”的名號,卻已是洪荒少有的靈秀之地。
此時正是辰時,第一縷先天紫氣破開雲層,斜斜落在萬壽山主峰的崖壁上。崖下有一潭靈泉,泉眼處泛著瑩瑩綠光——那是中洲三條主靈脈之一的“厚土靈脈”核心所在。泉邊生著幾株丈許高的古木,樹皮如老龍鱗,枝頭卻掛著晶瑩如玉石的葉片,葉片脈絡間流轉著淡淡的土行本源氣。
玄空踏著晨露,正站在靈泉邊的一塊青石板上。他身著月白道袍,袖口繡著半朵混沌青蓮虛影,手中握著一卷玉冊,冊頁上正以鴻蒙紫氣勾勒著靈脈走勢圖。冊頁邊緣已記滿了小字,正是他近日來探查中洲靈脈的記錄:“……西起昆侖餘脈,東至東荒邊緣,厚土靈脈主支長約三萬裡,分支七十二道,現於萬壽山聚為泉眼,土行本源濃度較昆侖虛高三成……”
他此行的目的,是為起源殿防禦庫尋找“九天息壤”。這息壤乃盤古肉身化洪荒時,由其丹田濁氣凝結而成,能聚土成山、定地脈、鎮靈根,是築造大陣根基的至寶。鴻蒙宗山門雖隱於昆侖深處,但龍宇曾言“洪荒劫數將起,需備萬全之策”,玄空便主動請纓,遍曆洪荒尋此靈物。
尋了月餘,他順著土行本源的氣息一路追蹤,最終感應到萬壽山的靈泉處有極濃鬱的厚重之氣,與典籍中記載的九天息壤氣息隱隱相合。隻是這氣息被一層溫和卻堅韌的禁製籠罩著,似是有人在此地布下了守護陣法。
“此陣不似殺伐之陣,倒像是……護靈陣?”玄空指尖輕觸靈泉邊緣的空氣,一道淡金色的漣漪蕩開,漣漪上浮現出細密的符文,符文組合成“地、生、養”三字古篆。他眼中閃過一絲訝異,“以大地本源為基,以生機之氣為引,布陣者道心倒是純粹。”
正思忖間,身後忽然傳來一聲輕笑,聲音如古玉相擊,帶著大地般沉穩的厚重感:“閣下觀我這‘厚土養靈陣’三日了,不知看出了幾分門道?”
玄空轉身,見來者是一位身著土黃色道袍的中年道人。這道人麵如冠玉,卻生著一雙古井無波的眼眸,眼眸深處似有山川河流流轉;腰間懸著一塊刻著“地”字的墨玉牌,牌上縈繞著淡淡的黃霧,細看之下,黃霧竟是由無數細小的土行符文組成。
最讓玄空在意的是,這道人周身的氣息與萬壽山的靈脈渾然一體,仿佛他便是這山、這地的一部分。玄空心中微動,拱手道:“貧道玄空,自昆侖鴻蒙宗而來。因尋一物,驚擾了道友清修,還望海涵。”
“鴻蒙宗?”中年道人挑眉,眼中閃過一絲了然,“原來是龍宇道尊座下大長老。貧道鎮元子,在此萬壽山潛修已六百載。”
玄空心中了然。他曾在《先天生靈名錄》中記過此名:鎮元子,先天戊土之氣所化,與大地共生,掌洪荒土行本源,性子沉穩,隱世不涉紛爭。隻是典籍中未提他竟在此地布下如此精妙的護靈陣。
鎮元子走到靈泉邊,俯身掬起一捧泉水,泉水在他掌心化作一顆土黃色的珠子,珠子裡隱約能看到遊動的靈脈虛影。“玄空道友尋的,可是九天息壤?”
玄空略感意外,點頭道:“正是。道友如何得知?”
“此泉下三寸,便是厚土靈脈的核心,核心處凝結著一塊拳頭大的九天息壤。”鎮元子將土珠放回泉中,泉水瞬間恢複原樣,“這息壤自洪荒初生便在此地,與靈脈共生,我布此陣,一半是護它,一半是護周圍的靈根。”他抬手示意了一下泉邊的古木,“這些‘養靈木’,需息壤之氣滋養方能結果。”
玄空看向那些古木,這時才發現枝頭除了玉葉,還藏著幾顆指甲蓋大小的青果,青果上裹著一層薄薄的土霧,正緩慢地吸收著靈泉的氣息。
“原來如此。”玄空道,“我宗需息壤加固山門陣法,本欲尋得後以等價靈物交換,卻不想此物在此地有大用。既如此,貧道告辭便是。”說罷便要轉身,他雖需息壤,卻不願奪人所護之物。
“道友且慢。”鎮元子叫住他,眼中帶著一絲欣賞,“尋常先天神隻見了九天息壤,多是強取豪奪,道友卻能因它有大用而放棄,這份道心,鎮元子佩服。”他頓了頓,繼續道,“實不相瞞,這息壤雖與靈脈共生,卻也因過於厚重,壓製了靈脈的生機流轉。道友若能用它築陣護道,倒是比困在此地更有價值。”
玄空愕然:“道友願意割愛?”
鎮元子搖頭:“非是割愛,是換。”他從袖中取出一個巴掌大的玉盒,玉盒上刻著繁複的生紋。打開玉盒,裡麵躺著一粒拇指大小的種子,種子呈紫金色,表麵布滿了細密的螺旋紋路,紋路間流轉著淡淡的生命本源氣,哪怕隔著玉盒,玄空都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磅礴生機。
“此乃人參果種。”鎮元子輕撫玉盒邊緣,語氣帶著一絲鄭重,“混沌初分時,我於不周山腳下得此種子,它本是混沌青蓮旁生的伴生靈根,蘊含大地與生命雙重本源。隻是我掌土行本源有餘,悟生命法則不足,養了三百載,它始終未發新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看向玄空:“聽聞鴻蒙宗有‘源七子’,其中源土子擅育靈根,源木子掌生命法則。道友若能將此種子帶回,讓它得機緣生根發芽,鎮元子願將那九天息壤相贈。”
第23集:鎮元子結好中)
玄空凝視著玉盒中的人參果種,指尖微動,一縷鴻蒙紫氣自指尖溢出,探向種子。紫氣觸到種子的瞬間,紫金色的種皮上忽然亮起一道光紋,光紋化作一株微型的果樹虛影,虛影上結著三顆娃娃狀的果實,果實落下時,竟隱約傳來嬰兒啼哭般的靈力波動。
“果然是混沌伴生靈根。”玄空收回紫氣,眼中閃過驚歎,“這種子裡不僅有土行與生命本源,還藏著一絲‘造化’之氣。難怪道友難育,它缺的不是水土,是能引動造化之氣的‘源’。”
鎮元子聞言一怔:“源?”
“洪荒萬物,皆從‘源’來。”玄空解釋道,“盤古開天,源為混沌;萬物化生,源為本源。此種子源自混沌青蓮,需以混沌清氣為引,方能破殼。我鴻蒙宗恰好有此物。”
鎮元子眼中露出喜色。他守著這顆種子三百年,日夜以土行本源溫養,卻始終不見動靜,如今聽玄空所言,竟有培育之法,怎能不激動?他將玉盒向前一遞:“若道友能讓它發芽,九天息壤任憑取走。”
玄空卻未接玉盒,反而從懷中取出一個通體瑩白的蓮子。蓮子約莫拇指大小,表麵光滑如玉,卻並非凡玉,而是由混沌之氣凝結而成的“混沌玉”;蓮子中心有一點青芒,青芒流轉間,竟能看到混沌初開時的虛影——那是一株撐天拄地的青蓮,蓮葉上托著日月星辰,蓮莖上盤繞著龍鳳麒麟。
“此乃混沌蓮子。”玄空將蓮子遞向鎮元子,“盤古開天時,混沌青蓮崩碎,化十二品蓮台、弑神槍等物,唯此蓮子藏於青蓮根部,未被波及,後為我宗道尊所得,賜我以備不時之需。”
鎮元子看著那枚蓮子,呼吸微微一滯。他能清晰地感受到蓮子中蘊含的力量——那是比他體內土行本源更古老、更磅礴的混沌之力,且這力量中帶著“生”與“滅”的平衡,生與滅流轉間,竟與他所悟的“大地承載萬物,亦埋葬萬物”之道隱隱相合。
“道友這是……”鎮元子不解,他本是想用人參果種換息壤的處置權,怎料玄空竟回贈如此至寶?
“鎮元子道友以靈根相托,是信我鴻蒙宗;我以蓮子相贈,是謝道友贈息壤之情,亦是結一份善緣。”玄空笑道,“人參果種需混沌清氣引動,這蓮子卻需大地本源滋養。你我交換,恰好各補所缺。”
他頓了頓,指尖輕叩蓮子,蓮子中心的青芒忽然亮起,一道信息傳入鎮元子識海——那是培育混沌蓮子的方法:需以九天息壤為基,以厚土靈脈為源,日夜以自身本源溫養,百年後可生根,千年後可開花,三千年後,或能重開混沌青蓮之姿。
鎮元子閉上眼,消化著信息,再睜眼時,眼中已滿是鄭重。他將裝著人參果種的玉盒雙手奉上,玄空亦雙手接過;隨後,玄空將混沌蓮子遞去,鎮元子同樣雙手接過。
兩物交換的刹那,奇異的景象出現了——
人參果種離開鎮元子的氣息籠罩,落入玄空手中時,玄空袖中飛出一縷淡青色的氣流那是源木子暫借他的生命本源),氣流纏上種子,紫金色的種皮上頓時裂開一道細紋,細紋中冒出一絲嫩芽,嫩芽接觸到鴻蒙紫氣,竟瞬間長到寸許長,葉片上還頂著一滴晶瑩的露珠。
而混沌蓮子到了鎮元子手中,他體內的土行本源自發湧出,湧入蓮子。蓮子表麵的混沌玉殼上忽然浮現出無數根係狀的紋路,紋路紮入鎮元子的掌心,順著他的經脈,與他體內的厚土靈脈氣息相連。蓮子中心的青芒變得更加明亮,那道混沌青蓮的虛影竟凝實了幾分,蓮莖上的龍鳳麒麟虛影仿佛活了過來,發出一聲輕微的龍吟鳳鳴。
靈泉邊的厚土養靈陣忽然自行運轉起來,淡金色的符文在空中組成一個巨大的“和”字,“和”字落下,融入靈泉,泉眼處的九天息壤忽然震動了一下,一塊拳頭大、呈黃中帶紫之色的土壤破土而出,懸浮在玄空麵前,上麵還沾著幾顆閃爍著靈光的泉珠。
“息壤既已認主,便請道友取走吧。”鎮元子看著懸浮的息壤,語氣平和。他此刻心中已無半分不舍,反而覺得這交換太過值當——混沌蓮子的價值,遠超九天息壤,玄空肯以此相贈,顯然是真心結好。
玄空收起息壤,將人參果種收入一個刻著“源生陣”的木盒中,笑道:“三百年後,道友若有空,可來昆侖鴻蒙宗一觀。那時人參果種當已結果,你我共飲靈果釀的酒。”
“一言為定。”鎮元子撫須而笑,“三百年後,我必攜混沌蓮子所化之芽,赴昆侖之約。”
兩人相視一笑,無需再多言語。
此時,萬壽山的晨霧漸漸散去,陽光灑滿山林。靈泉邊的養靈木忽然簌簌作響,枝頭的青果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長大,片刻間便長到拳頭大小,果皮由青轉黃,最後定格在金黃帶紅的色澤,果形也漸漸化作迷你的嬰兒模樣,隻是尚未成熟,還閉著眼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遠處的山林中,幾隻先天靈猴被這邊的道韻吸引,跑來泉邊飲水,飲過泉水後,靈猴眼中竟多了幾分靈性;一隻羽毛灰暗的青鳥落在養靈木上,啄了一口青果落下的汁液,翅膀上竟泛起了淡淡的靈光,似要化形。
玄空看著這一幕,取出玉冊,提筆記錄:“洪荒七三二年,中洲萬壽山,遇鎮元子,以混沌蓮子換人參果種,得九天息壤。二人心意相通,結下善緣。觀其陣,感其道,知大地之德,在承載,在孕育,在不爭。此等心性,未來必為洪荒護靈之柱……”
鎮元子立於一旁,看著玄空認真記錄的模樣,眼中露出讚許。他能感覺到,玄空的記錄並非為了炫耀或存檔,而是帶著一種對洪荒萬物的敬畏與珍視——這種心境,與他守護靈根的初衷不謀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