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集 先天神隻崛起:劫後氣運孕巔峰_源道龍宇洪荒劫紀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源道龍宇洪荒劫紀 > 第164集 先天神隻崛起:劫後氣運孕巔峰

第164集 先天神隻崛起:劫後氣運孕巔峰(1 / 2)

先天神隻崛起:劫後氣運孕巔峰,道尊典語引洪荒

龍漢初劫的餘燼在洪荒大地上漸次冷卻,不周山巔的劫雲雖已散儘,卻在天地間留下一道肉眼難辨的金色氣運洪流——那是龍族、鳳族、麒麟族衰敗後逸散的本源氣運,攜著三族興衰的因果,如萬千遊絲般飄蕩,最終朝著昆侖墟、洛水之濱、陳地星台等先天聖地彙聚。此時的洪荒,六條主靈脈雖斷,先天之氣卻因三族枷鎖破除而愈發活躍,三清、女媧、伏羲這幾位自盤古開天便誕生的先天神隻,正立於氣運更迭的風口,迎來修為突破的關鍵契機。而就在這場突破浪潮最盛之時,昆侖墟深處的起源殿——那座由道尊龍宇執掌、常年隱於鴻蒙結界後的神聖之地,忽然傳出一道清越的玉磬聲,一本承載著洪荒未來教化根基的典籍,正悄然飛向八景宮。

一、昆侖墟三清:道基承氣運,《道德經》顯真意

昆侖墟的靈氣濃度本就冠絕洪荒,龍漢初劫後,三族散逸的氣運中,屬蘊含盤古開天本源的“道韻氣運”最為濃鬱,儘數被盤踞於此的三清吸納。彼時老子居於西麓八景宮,元始隱於東麓清濁崖,通天守在南麓金鼇島此時仍為昆侖支脈),三人雖各守一方,卻借昆侖地脈相連,共享這股磅礴氣運。而當老子的“無為道”即將突破瓶頸、元始的“清濁道”剛煉化心魔、通天的“殺伐道”初定方向時,起源殿的異動,為這場先天神隻的集體突破,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老子:八景宮悟“無為”,起源典籍落掌心

八景宮坐落於昆侖墟西麓的雲霧之間,宮內供奉著鴻鈞早前贈予的太極圖雛形,殿外一株先天梧桐樹因沾染盤古殘陽,葉片始終泛著淡淡的金光。劫後第七日清晨,老子一襲青衫坐於殿內蒲團上,指尖撚著一枚從劫後戰場尋回的龍族鱗片——鱗片上殘留的祖龍本源氣息,正緩緩化作一縷金氣,融入他的經脈。此時的他,已借三族道韻氣運將“無為道”推演至極致,準聖中期的瓶頸如薄冰般,隻需最後一縷契機便能破碎。

“三族爭而失道,氣運散而歸天,此乃‘有為’之失;吾等承天應命,納氣運而修己身,當守‘無為’之真。”老子睜開雙眼,眸中映出太極圖的黑白流轉,圖上雙魚忽然加速旋轉,將殿外飄來的氣運遊絲儘數卷入。就在他的道基與氣運即將完全融合、突破近在咫尺之時,昆侖墟深處忽然傳來一聲清越的玉磬聲——那聲音不似凡物所發,更像是起源力與洪荒法則共鳴的韻律,瞬間穿透了八景宮的結界,落在老子耳中。

老子心中一動,起身望向昆侖墟深處——那裡正是起源殿的方向,自龍漢初劫爆發以來,那片區域始終被鴻蒙結界籠罩,連先天神隻的神識都無法探入。可此刻,結界中竟飛出一道混沌色的流光,如隕星般劃破天際,直奔八景宮而來。流光速度極快,轉瞬便至殿外,在半空中緩緩展開,化作一本三尺長、兩尺寬的典籍。

典籍封麵呈混沌色,似玉非玉、似帛非帛,觸感溫潤如先天靈玉,封麵上沒有任何文字,卻在老子的神識觸碰時,自動浮現出三個古拙的篆字——《道德經》。書頁由先天玉髓所製,薄如蟬翼卻堅不可摧,上麵的字跡以起源力書寫,時而化作太極虛影,時而融入自然道韻,首行“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十一個字,剛映入老子眼簾,便讓他的道基猛地一顫。

“此乃……道尊手筆?”老子雙手接過典籍,掌心瞬間傳來一股溫熱的起源力,順著經脈湧入他的元神。這股力量不似他自身的“無為道韻”,卻與“無為”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仿佛是對“無為”道途的極致詮釋。他低頭翻閱,隻見書頁上不僅記載著對“道”“德”“無為”的闡釋,更有對洪荒法則的解讀——“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道儘天道公平,“上善若水”詮釋處世之道,“治大國若烹小鮮”暗示未來教化之法。每一句都如晨鐘暮鼓,敲在老子的道基之上,讓他此前對“無為”的些許迷茫,瞬間煙消雲散。

就在老子沉浸於典籍之時,一道溫和卻帶著威嚴的聲音忽然在他腦海中響起——那是龍宇的密語,不似神識傳音,更像是起源力直接烙印在他的元神中:“李耳老子本名),此《道德經》初稿,乃吾觀洪荒億萬年興衰所著,今贈予你。你之‘無為道’,契合洪荒未來教化之需,然‘無為’非‘不作為’,乃‘順天應人,護道不擾道’。日後巫妖劫起,人族將興,此典當為你立教之基、教化之本。切記,道在萬物,德在人心,莫因權勢而偏離初心,莫因劫數而動搖道途。”

密語落下,老子周身忽然爆發出一股磅礴的道韻,三族散逸的道韻氣運如潮水般湧入他的體內,準聖中期的瓶頸應聲而碎!他的元神瞬間壯大三倍,眉心處浮現出一道淡金色的太極印記,太極圖雛形也生出三道新的紋路,威力直逼先天靈寶。突破後的老子捧著《道德經》,對著起源殿的方向深深一揖:“弟子謝過道尊指點,必不負此典,不負洪荒。”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抬手將《道德經》收入元神之中——這本典籍將隨他的道途不斷完善,日後成為人教的根本典籍,曆經巫妖劫、封神劫而不朽,成為洪荒萬族敬仰的“聖典”。而此刻,殿外的先天梧桐樹忽然開花,花瓣飄落之處,靈植儘數複蘇,昆侖墟的靈氣愈發濃鬱,仿佛在慶賀這場突破,也在見證這本聖典的誕生。

二)元始:清濁崖斬心魔,道韻共鳴證真道

當老子突破的道韻傳遍昆侖墟時,東麓清濁崖上的元始正手持盤古幡雛形,與自身的心魔對峙。他的“清濁道”因龍漢初劫的殺伐記憶,始終存在一絲“濁念”,此前雖借氣運壓製,卻未能徹底煉化。而當《道德經》的道韻飄至清濁崖時,元始忽然心中一震——那道韻中蘊含的“清濁共生”之意,恰好擊中了他道基的要害。

“道可道,非常道……清可清,非常清;濁可濁,非常濁。”元始輕聲念叨著《道德經》中的句子,手中的盤古幡忽然發出一聲清鳴,幡麵展開的混沌氣流中,竟映出《道德經》書頁的虛影。他此前一味追求“清濁分離”,認為隻有斬除濁念,方能道基純淨,可此刻才悟得:清與濁本就是道的兩麵,如天與地、日與月,若無濁念,何來對清道的堅守?若無殺伐記憶,何來對守護的執念?

三族散逸的清運氣運此刻恰好湧至清濁崖,元始不再刻意排斥心魔,而是以盤古幡的混沌氣流包裹那縷濁念,同時引《道德經》的道韻入體——他將濁念中的“殺伐之欲”轉化為“守護之念”,將清念中的“孤傲之心”轉化為“包容之德”。過程中,清濁崖的黑白崖壁忽然生出金色紋路,與他眉心的“清濁印記”遙相呼應,崖下的昆侖泉也泛起清濁交融的漣漪,似在印證他的道途。

七日七夜後,元始周身爆發出一陣強光,準聖中期的瓶頸轟然破碎!他的元神中,清濁二氣完美交融,不再是此前的涇渭分明,而是如太極般流轉不息。盤古幡雛形上的混沌氣流凝練成一道微型盤古虛影,這是準聖巔峰的標誌,意味著他已能初步引動盤古開天的本源之力。

突破後的元始望著昆侖墟深處,眼中滿是敬畏:“道尊此典,不僅助老子突破,更點醒了吾之迷障。‘清濁共生’方為真道,此前吾執於‘清’,卻忽略了‘濁’的價值——這便是《道德經》中‘有無相生’的真意。”他抬手對著崖下的一塊巨石輕輕一斬,盤古幡氣流劃過,巨石瞬間分為兩半,一半純白如玉,一半漆黑如墨,卻在落地的瞬間又重新合攏,化作一塊黑白交融的奇石。這奇石,正是他“清濁共生”道途的具象化,日後將成為闡教的“鎮教奇石”,警示弟子“明辨是非,不執一端”。

三)通天:金鼇島融殺伐,典意點醒護道心

南麓金鼇島的誅仙台上,通天正手持誅仙四劍雛形,感受著島上殘留的殺伐之氣。他的“殺伐道”此前因龍漢初劫的毀滅景象而迷茫——若一味追求殺伐,豈不是會重蹈三族的覆轍?就在他心神不定之時,《道德經》的道韻順著海風飄至金鼇島,其中“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一句,如驚雷般炸在他的腦海中。

“殺伐非道,護道方為道!”通天猛地睜開雙眼,手中的誅仙四劍雛形發出一聲龍吟,四道血色劍氣環繞著他飛速旋轉,將三族散逸的戰氣氣運儘數融入道基。他此前認為“殺伐”是力量的體現,卻忽略了“殺伐”的目的——祖龍殺伐是為了守護龍族,鳳皇殺伐是為了守護鳳族,而他的“殺伐”,應當是為了守護洪荒弱小、平定亂世,這正是《道德經》中“不爭而善勝”的真意。

五日五夜後,金鼇島忽然震動,四道劍氣猛地合為一體,化作一柄血色長劍虛影,懸浮在通天頭頂。準聖中期的瓶頸如紙糊般破碎,他的眉心處浮現出一道劍形印記,周身的殺伐之氣也變得溫潤起來,不再是此前的暴戾。突破後的通天對著起源殿的方向拱手:“道尊之典,點醒吾之迷局。‘殺伐護道’,方是吾之歸宿——日後吾之截教,當容天下萬物,以殺伐之力護持那些不被天道眷顧的生靈,這便是對‘道’的堅守。”

他抬手對著東海輕輕一揮,一道血色劍氣劃過海麵,卻沒有傷到任何魚蝦,隻是將海中殘留的龍族怨念儘數驅散。劍氣消散之處,《道德經》的道韻與他的殺伐道韻交融,竟在海麵上形成一道“殺伐護生”的虛影——這道虛影日後將成為截教的“護教圖騰”,象征著“以殺止殺,以力護道”的理念。

二、洛水之濱女媧:生機孕道韻,典意映造人心

洛水之濱的靈氣自盤古開天以來便帶著“生機”屬性,龍漢初劫後,三族散逸的“生機氣運”如溫潤的流水,儘數彙聚於此——隻因這裡是女媧的居所,而女媧自誕生之日起,便掌洪荒“生機法則”,與這股氣運天生契合。

此時的女媧正立於洛水岸邊,手中捧著一捧九天息壤——那是玄空受龍宇所托,經鎮元子轉贈的至寶,此刻息壤中正散發著淡淡的綠色光芒,與洛水中的生機之氣交融。她望著水中自己的倒影,倒影旁浮現出一個個模糊的小人輪廓——那是她早在龍漢初劫前便萌生的“造人”念頭,隻是彼時三族混戰,她無暇顧及,如今劫後洪荒蕭條,這念頭愈發強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三族失道,洪荒生靈凋零,天道需新的族群來承接氣運。”女媧輕聲說道,將手中的息壤輕輕撒入洛水。息壤遇水即化,化作萬千綠色光點,在水中凝聚成一個個三寸高的小人雛形——這些雛形沒有靈智,卻能自主吸收洛水中的生機之氣。而就在此時,昆侖墟方向傳來的《道德經》道韻,如一縷清風飄至洛水之濱,其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句,瞬間讓女媧的道基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她忽然悟得:“造人”並非簡單的“孕育生靈”,而是“道生萬物”的體現——人,當是“道”在洪荒的具象化,是“德”的承載者。此前她卡在準聖中期,正是因為缺少對“造人意義”的深刻理解,而《道德經》的道韻,恰好為她補上了這一課。


最新小说: 大明餘暉中的守夜人 我成了最有錢的公務員 重生後,放棄白月光轉追清純校花 重回92,從小樹林開始發家逆襲! 反派崽崽駕到,爆改親爹戀愛腦 官場影帝:我靠演技平步青雲 太帥了美女都喜歡我怎麼辦 打賞返現,美女主播被我套路壞了 我有九層寶塔 官場言靈:我靠說話咒翻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