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陳倉穀的智者
陳倉穀的晨霧還沒散儘,少年伏羲已經背著竹簍,站在崖邊的柏樹下。他指尖捏著三枚蓍草,目光落在穀底蜿蜒的溪流上——水流衝刷著鵝卵石,在晨光裡泛著碎銀般的光,像極了昨夜夢中那些糾纏的紋路。
“伏羲!該去采桑了!”
穀口傳來阿母的呼喊,伏羲應了一聲,將蓍草小心收進獸皮袋。他剛轉身,就見族裡的獵手風跌跌撞撞跑來,獸皮上沾著血,手裡攥著半塊斷裂的石矛。
“凶獸!是鐵脊熊!”風的聲音發顫,“阿父和三個獵手都被它傷了,現在還困在西坡!”
伏羲心裡一緊。鐵脊熊是陳倉穀最凶猛的凶獸,皮厚如鐵,尋常石矛根本刺不透。他立刻往部落的石屋跑,路上召集了十幾個年輕族人,每人帶上打磨鋒利的石斧和捆著藤蔓的木矛。
西坡的景象一片狼藉。幾棵大樹被攔腰折斷,地上散落著獸骨和血跡,鐵脊熊正用爪子拍打著一塊巨石,石後傳來獵手們的悶哼。伏羲讓族人分成兩隊,一隊繞到熊的身後,用藤蔓纏住它的後腿;另一隊拿著燃燒的樹枝,在熊的正麵吸引注意力。
“扔火把!”
伏羲一聲令下,十幾支燃燒的樹枝朝鐵脊熊飛去。熊被火燙得咆哮,轉身去撲身後的族人,卻沒注意到腳下的藤蔓——幾個年輕人趁機拉緊藤蔓,將熊的後腿捆在一起。鐵脊熊失去平衡,重重摔在地上,伏羲立刻舉起石斧,朝它的眼睛砍去。
鮮血濺在伏羲的獸皮上,鐵脊熊掙紮了幾下,終於沒了動靜。族人們圍上來,把受傷的獵手抬回部落。阿父的腿被熊爪抓傷,傷口很深,伏羲從竹簍裡拿出幾株草藥,這是他昨天在崖邊發現的,嚼碎後敷在傷口上,用獸皮仔細包紮好。
“伏羲,你怎麼知道這種草能止血?”阿父虛弱地問。
伏羲坐在石床邊,拿出那三枚蓍草:“我觀察過,這種草長在背陰的崖邊,葉片上有細細的紋路,像人的血脈。上次我被毒蛇咬,用它敷過,很快就好了。”
部落的長老廩走過來看了看傷口,又看了看伏羲手裡的蓍草,眼神裡滿是讚許:“伏羲這孩子,總能從天地萬物裡看出門道。前幾日他教大家用樹枝編網捕魚,現在族裡的魚乾都堆滿了石屋;昨天他又說,按月亮的圓缺算日子,能知道什麼時候種粟最合適。”
伏羲低下頭,指尖輕輕摩挲著蓍草。他總覺得,天地間藏著一種規律——水流有方向,草木有枯榮,星辰有軌跡,就連凶獸的出沒,也和季節有關。他想把這些規律記下來,卻隻能靠腦子背,有時候記混了,就會讓族人白跑一趟。
那天晚上,伏羲坐在火堆旁,看著跳動的火苗發呆。火光照在地上,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長,影子隨著火光晃動,像一條條扭動的蛇。他突然想起白天鐵脊熊的傷口,想起草藥的紋路,想起溪流的走向——如果用一根樹枝,把這些紋路畫在地上,是不是就能把規律記下來?
伏羲拿起一根燒黑的樹枝,在石地上畫了起來。他先畫了一條橫線,代表天;又畫了一條橫線,代表地;中間畫了一條彎曲的線,代表人和萬物。畫完後,他盯著地上的圖案,突然覺得心裡亮堂起來——天在上,地在下,人在中間,萬物都在天地間生長,這就是最根本的規律啊!
“伏羲,你畫的是什麼?”廩長老走過來,彎腰看著地上的圖案。
伏羲指著圖案說:“長老,這是天、地、人。我想把天地間的規律畫下來,比如什麼時候會下雨,什麼時候有凶獸,這樣族人就不用再受苦了。”
廩長老蹲下身,仔細看著圖案,又抬頭看向星空:“好孩子,你這是在替天地說話啊。以後,你就多琢磨這些事,部落裡的事,我們大家一起幫你。”
伏羲點點頭,握緊了手裡的樹枝。他知道,這條探索規律的路還很長,但隻要能讓族人過上安穩的日子,再難他也願意走。
第二章河圖洛書的啟示
陳倉穀的雨季來得突然。連續下了十天的雨,穀底的溪流漲成了大河,衝垮了部落的粟田,連儲存的糧食也被雨水泡得發潮。族人們坐在石屋裡,看著外麵的雨簾,臉上滿是愁容。
“再這樣下去,我們的粟就全壞了,冬天該怎麼過?”一個婦人小聲說。
伏羲站在石屋門口,看著渾濁的河水,心裡也很著急。他想起前幾天在崖邊看到的景象——河水上漲時,水裡的石頭會隨著水流移動,有的石頭被衝得很遠,有的卻留在原地。他突然覺得,水流的規律和粟的儲存,或許有相通的地方。
“大家跟我來!”伏羲轉身對族人說,“我們去把粟搬到崖上的山洞裡,那裡地勢高,不會被雨水泡到。”
族人們立刻行動起來。男人們扛著裝滿粟的獸皮袋,女人們抱著孩子,跟著伏羲往崖上走。崖上的山洞很乾燥,能容納所有的糧食,伏羲還讓族人在洞口搭起了茅草棚,防止雨水流進洞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安頓好糧食的那天下午,雨停了。伏羲坐在崖邊,看著河水慢慢退去,河麵上漂浮著一些樹枝和石頭。突然,他看到一隻巨大的烏龜從水裡爬出來,趴在河邊的石頭上。這隻烏龜的殼上有奇怪的紋路,黑色的點和白色的圈排列得整整齊齊,像極了他之前畫在地上的圖案。
伏羲趕緊跑下崖,走到烏龜身邊。烏龜不怕人,隻是慢悠悠地伸著脖子,殼上的紋路在陽光下格外清晰。伏羲蹲下身,仔細數著殼上的點和圈——正麵有九個黑點,背麵有七個白點,側麵有八個黑點和六個白點。他突然想起星辰的位置,北鬥七星的位置,不就和這七個白點的排列一樣嗎?
“這是洛書!”廩長老不知什麼時候走了過來,聲音裡帶著激動,“我年輕時聽老首領說過,天地間有奇書,藏著萬物的規律,沒想到今天真的出現了!”
伏羲把烏龜殼上的紋路畫在石地上,又想起上個月在河東岸看到的景象——那天他去捕魚,看到一匹龍馬從水裡躍出來,馬背上的鬃毛有紅色和黑色的條紋,排列成九個格子,每個格子裡都有不同數量的圓點。當時他沒太在意,現在和洛書的紋路一對比,才發現兩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長老,上個月我在河東看到一匹龍馬,它背上的紋路和這洛書很像。”伏羲說。
廩長老眼睛一亮:“那是河圖!河圖洛書,都是天地的啟示啊!伏羲,你能看到這些,說明你是被天地選中的人,要帶領人族走出困境。”
接下來的幾天,伏羲把河圖和洛書的紋路畫在獸皮上,反複研究。他發現,河圖上的圓點代表天,條紋代表地,兩者結合,能算出日月的運行;洛書上的點和圈代表星辰,能算出季節的變化。他還發現,用五根蓍草,按照河圖洛書的規律排列,就能預測天氣和凶獸的出沒。
有一次,伏羲用蓍草算了一卦,說三天後會有大風。族人們半信半疑,但還是按照他的建議,把粟田的籬笆加固了,把石屋的屋頂綁緊了。三天後,果然刮起了大風,很多大樹被吹倒,但部落的粟田和石屋卻完好無損。
從那以後,族人們都相信伏羲能通天地。每當遇到難題,大家都會來找伏羲,伏羲則用河圖洛書的規律,幫族人解決問題——他教大家按季節種粟,讓粟的產量提高了一倍;他教大家根據星辰的位置辨彆方向,讓獵手們再也不會在山林裡迷路;他還教大家用藤蔓編網,不僅能捕魚,還能困住小型凶獸。
廩長老看著伏羲的成長,心裡很欣慰。他知道,陳倉穀的部落已經離不開伏羲,而伏羲的能力,也早已超出了一個部落的需要。他開始琢磨,是不是該讓其他部落也知道伏羲的智慧,讓更多的人族受益。
第三章部落聯盟的雛形
消息是從西邊的薑水部落傳來的。一個名叫薑炎的少年,背著半袋發黴的粟,跌跌撞撞地跑進陳倉穀,找到伏羲時,嗓子已經啞得說不出話。
“我們部落……被洪水淹了……粟全壞了……還有凶獸……”薑炎喝了水,才斷斷續續地說出情況。
伏羲立刻召集族人,帶上儲存的粟、打磨好的石器和草藥,跟著薑炎去薑水部落。薑水部落的景象比想象中更慘——很多石屋被衝垮,地上滿是泥漿,幾個老人躺在草堆上,臉色蠟黃,孩子們餓得直哭。
“伏羲首領,你們可來了!”薑水部落的長老羌迎上來,老淚縱橫,“洪水衝了粟田,又來一群土狼,我們的獵手傷了一半,現在連吃的都沒有了。”
伏羲讓族人把粟分給薑水部落的人,又讓懂草藥的族人給受傷的獵手包紮傷口。他走到被衝垮的粟田邊,看著渾濁的薑水,心裡有了主意——他讓兩個部落的族人一起,在薑水邊上挖一條溝渠,把洪水引到遠處的窪地,再用石頭和泥土把粟田的堤壩加固。
“以後每年雨季前,我們都要提前挖好溝渠,這樣洪水就不會淹到粟田了。”伏羲對羌長老說。
羌長老點點頭,看著伏羲忙碌的身影,心裡很感動。他活了幾十年,見過很多部落的首領,卻從沒見過像伏羲這樣,不僅有智慧,還願意幫其他部落的人。
接下來的幾天,伏羲又教薑水部落的人編網捕魚,教他們按河圖洛書的規律辨彆凶獸的出沒時間。薑水部落的族人很快就掌握了這些技能,不僅捕到了很多魚,還成功趕走了前來偷襲的土狼。
離開薑水部落那天,羌長老召集了所有族人,對伏羲說:“伏羲首領,你救了我們部落,還教我們這麼多本事。以後,我們薑水部落願意聽你的指揮,你讓我們做什麼,我們就做什麼。”
伏羲愣了一下,隨即搖搖頭:“羌長老,我們都是人族,應該互相幫助,不用聽我的指揮。”
“不行!”羌長老很堅定,“你有智慧,能通天地,隻有你能帶領我們人族過上好日子。我們薑水部落,願意加入你們!”
就這樣,薑水部落成了第一個加入陳倉穀部落的部落。消息很快傳開,周邊的部落——比如住在東邊洛水畔的洛部落,住在北邊岐山下的岐部落,都派人來拜訪伏羲。他們有的是因為受了洪水的災,有的是因為被凶獸困擾,伏羲都一一幫他們解決了難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洛部落的首領洛是個年輕的姑娘,她帶來了部落裡最好的蠶絲,對伏羲說:“伏羲首領,我們洛部落會養蠶抽絲,能織出又軟又暖的絲布。我們願意把絲布分給大家,也願意加入你們,跟著你一起過日子。”
岐部落的首領岐是個憨厚的漢子,他帶來了部落裡打磨的最好的石器,說:“我們岐部落擅長做石器,以後大家需要石斧、石矛,我們都能做。我們也願意加入你們!”
不到半年的時間,就有五個部落加入了伏羲的部落聯盟。伏羲把聯盟的總部設在陳倉穀,因為這裡地勢平坦,又靠近水源,方便各個部落往來。他還製定了一些規則:每個部落要把多餘的糧食和工具拿出來,放在聯盟的倉庫裡,哪個部落需要,就可以去取;遇到洪水或凶獸襲擊,所有部落要一起行動,互相幫助;每個部落的首領,每個月都要到陳倉穀來開會,商量聯盟的大事。
聯盟的日子過得很紅火。各個部落互相學習技能——陳倉穀的部落教大家看河圖洛書,薑水部落教大家種粟,洛部落教大家養蠶織絲,岐部落教大家做石器。族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不僅有足夠的糧食吃,還有絲布穿,石器也越來越鋒利。
有一天,伏羲坐在聯盟的倉庫裡,看著堆積如山的糧食和工具,心裡很感慨。他想起小時候,部落裡經常餓肚子,遇到凶獸隻能躲;現在,聯盟裡有這麼多部落,這麼多人,再也不用怕餓肚子,也不用怕凶獸了。他知道,這隻是一個開始,以後還會有更多的部落加入聯盟,人族會越來越強大。
第四章四方諸侯的推舉
聯盟成立的第三年,一場大旱席卷了中原大地。連續三個月沒下雨,粟田乾裂得能塞進手指,河裡的水也淺了很多,連魚都難捕到。
各個部落的首領都慌了神,紛紛趕到陳倉穀,找伏羲商量對策。
“伏羲首領,再不下雨,我們的粟就全枯死了!”洛首領著急地說。
“河裡的水越來越少,以後連喝水都成問題了!”岐首領皺著眉頭。
伏羲坐在石椅上,手裡拿著三枚蓍草,閉著眼睛沉思。他想起河圖洛書裡的規律,天旱的時候,星辰的位置會發生變化,隻要找到對應的方位,舉行祭祀,或許就能引來雨水。
“大家彆慌。”伏羲睜開眼睛,對首領們說,“我觀察過星辰,三天後,在東邊的洛水畔舉行祭祀,應該能引來雨水。”
首領們雖然半信半疑,但還是按照伏羲的安排,各自回去準備祭祀的東西——洛部落帶來了最好的絲布,薑水部落帶來了最肥的牛羊,岐部落帶來了打磨得最亮的石器。
三天後,各個部落的族人都聚集在洛水畔。伏羲穿著洛部落織的絲布,手裡拿著蓍草,站在祭祀的高台上。他按照河圖洛書的方位,把牛羊放在東邊,把絲布放在西邊,把石器放在北邊,自己則站在南邊,閉上眼睛,嘴裡念著對天地的祈禱。
族人們都屏住呼吸,看著高台上的伏羲。過了大約半個時辰,天空突然暗了下來,一陣風吹過,遠處傳來轟隆隆的雷聲。緊接著,豆大的雨點落了下來,砸在地上,濺起小小的水花。
“下雨了!下雨了!”族人們歡呼起來,紛紛跑到雨裡,張開雙臂,感受雨水的滋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