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集 伏羲問道:昆侖虛晤鴻蒙宗,論人族萬載未來_源道龍宇洪荒劫紀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源道龍宇洪荒劫紀 > 第46集 伏羲問道:昆侖虛晤鴻蒙宗,論人族萬載未來

第46集 伏羲問道:昆侖虛晤鴻蒙宗,論人族萬載未來(1 / 1)

昆侖虛巔,常年雲霧如絮,繚繞在青黑色的岩石間,偶有仙鶴振翅穿雲,鳴聲清越,驚起崖邊垂落的冰棱碎屑,簌簌落在下方深不見底的雲海中。伏羲立於山門前,玄色衣袍被山風拂動,衣袂間繡著的八卦紋路在朦朧天光下若隱若現。他望著眼前那座似與山體渾然一體的石門,門上無紋無飾,卻透著一股“道在自然”的渾樸之氣,心中知曉,這便是鴻蒙宗的山門了。

“來者可是太昊伏羲?”石門左側的岩壁後,傳來一道蒼老卻中氣十足的聲音,未見其人,先聞其聲,話音落時,一位身著素白麻衣的老者緩步走出。老者須發皆白,卻麵色紅潤,雙目如古井般深邃,手中握著一根通體光滑的桃木杖,杖頭未雕任何花紋,隻纏著幾圈乾枯的藤蔓。

伏羲微微頷首,拱手行禮:“正是伏羲。久聞鴻蒙宗窺天地之理、知古今之變,今日特來昆侖虛,為我人族未來,向宗門求問大道。”

老者聞言,嘴角勾起一抹淺淡的笑意,側身讓開道路:“大道無形,卻藏於萬物。伏羲氏為人族畫八卦、定嫁娶、教漁獵,功德早已刻入天地,宗門長老們已在‘鴻蒙殿’等候。隨我來吧。”

跟著老者拾級而上,石階由昆侖玉髓鋪就,每一步踏下,都能感受到一股溫潤的氣息從腳底蔓延至四肢百骸,驅散了山巔的寒意。沿途不見草木,卻在石階縫隙中偶爾瞥見幾株通體透明的“悟道草”,草葉上凝結著細小的露珠,露珠中竟似有星河輪轉。伏羲心中暗歎,鴻蒙宗果然不凡,連尋常草木都染著道韻。

行至半山腰,眼前驟然開闊。一座圓形大殿懸浮在雲海之上,殿身由不知名的淺色玉石砌成,殿頂沒有瓦片,而是覆蓋著一層薄薄的光暈,光暈隨雲海流動而緩緩變幻,時而如晨曦初現,時而如繁星點點。老者指著大殿道:“那便是鴻蒙殿,殿內三位長老,分彆司掌‘過去’‘現在’‘未來’三境,今日你要問人族未來,需得三位長老共同解惑。”

踏入鴻蒙殿,殿內並無燭火,卻亮如白晝,光線源自殿中央那尊三足圓鼎。鼎身刻滿了細密的紋路,仔細看去,竟是天地初開時的山川河流、鳥獸魚蟲,甚至能看到遠古時期人族先祖茹毛飲血、與猛獸搏鬥的場景。鼎旁坐著三位老者,衣著與引路老者無異,隻是神色間多了幾分肅穆。

左側首位長老率先開口,聲音帶著歲月的厚重:“伏羲氏,你可知人族為何能在萬族林立的洪荒中立足?”

伏羲沉吟片刻,答道:“人族無猛獸之爪牙、無飛禽之羽翼、無鱗族之水性,卻能存活至今,靠的是‘合群’與‘求變’。先祖們聚居而居,互相扶持,又不斷摸索新的生存之法,從鑽木取火到結繩記事,再到今日的農耕漁牧,皆是‘變’的成果。”

中間的長老輕輕點頭,手指在鼎身一點,鼎上紋路驟然變化,浮現出人族部落的景象:有的部落因洪水侵襲而遷徙,有的部落因糧食匱乏而爭鬥,有的部落則在首領的帶領下開墾新的土地。“你說得不錯,但‘變’有順逆,‘合’有真假。如今人族部落漸多,小則數百人,大則數千人,部落間雖有互助,卻也因領地、資源起了紛爭,甚至有部落為爭奪水源,不惜殘殺同族。這,便是人族當下的‘劫’。”

右側司掌“未來”的長老目光落在伏羲身上,語氣平緩卻帶著分量:“你畫八卦,以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對應天、地、雷、風、水、火、山、澤,欲以天地之理引導人族,這份心,天地可鑒。但你要問的未來,並非一條定數之路,而是無數‘選擇’鋪就的岔路。今日我等與你論道,不是為你指一條唯一的路,而是讓你看清每條路的‘因’與‘果’。”

伏羲聞言,心中一凜,俯身行禮:“還請長老詳解。”

司掌“過去”的長老起身,走到殿壁前,抬手一揮,壁上浮現出一幅幅畫麵。最開始,是天地初開,萬物懵懂,人族先祖剛剛學會直立行走,手持石塊與野獸搏鬥;接著,是先祖們發現火的妙用,圍坐在火堆旁,分享食物、傳遞經驗;再後來,部落出現,有了簡單的分工,女子采集,男子狩獵,老人傳授經驗,孩童學習生存技能。

“這是人族的‘根’。”長老的聲音在殿內回蕩,“人族的過去,是在‘生存’二字上掙紮出來的。每一次進步,都伴隨著無數先祖的犧牲。你看,那位先祖為了保護部落的孩子,與熊搏鬥而死;那位先祖為了尋找可食用的植物,誤食毒草而亡;那位先祖為了探索河流的走向,被洪水卷走……正是這些犧牲,讓人族積累了生存的智慧,也讓‘守護’與‘傳承’成了人族的天性。”

伏羲凝視著壁上的畫麵,眼眶微熱。他曾在部落中聽過無數先祖的傳說,今日親眼所見,更能體會到那份沉甸甸的重量。“長老所言極是,人族能有今日,皆是先祖用鮮血與生命換來的。隻是如今,人族雖已不必時刻麵對猛獸的威脅,卻陷入了同族相爭的困境,這難道是先祖們不願看到的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司掌“現在”的長老接過話頭,手指在鼎上又一點,鼎身紋路再次變化,這次浮現的是不同部落的景象:東邊的“炎族”擅長農耕,田地連片,穀穗飽滿,族人們臉上帶著豐收的喜悅,但族中老者卻在憂心忡忡,因為西邊的“風族”近日頻頻在兩族邊界活動,似有搶奪糧食之意;南邊的“河族”依河而居,漁獲豐富,卻因河水泛濫,每年都有族人傷亡,族中巫師日夜祈禱,卻始終無法阻止洪水;北邊的“山族”擅長狩獵,族人身強體壯,卻因山林中的獵物日漸減少,不得不冒險深入更危險的深山。

“人族當下的困境,源於‘資源’與‘認知’。”長老緩緩道,“隨著人族人口增多,有限的資源無法滿足所有部落的需求,便有了紛爭;而各部落之間缺乏交流,彼此認知有限,隻知守護自己的領地,卻不知‘互助’方能共贏。炎族有多餘的糧食,卻因害怕風族搶奪而不願分享;河族知曉治水之法,卻因與山族素有嫌隙,不願傳授;山族有捕獵的技巧,卻不知如何將技巧轉化為更穩定的生存方式。如此一來,人族雖強,卻如一盤散沙,難成大事。”

伏羲眉頭緊鎖,他心中早已意識到這個問題。此前,他曾嘗試讓附近的幾個小部落聯合起來,共同應對洪水與猛獸,卻因部落首領各有私心,最終不了了之。“那依長老之見,人族當如何打破這一困境?難道真的要一直這樣內耗下去嗎?”

司掌“未來”的長老終於起身,他走到殿中央,望著伏羲道:“未來並非注定,而是取決於人族當下的選擇。我且為你展示兩條可能的路,你且看看。”

說罷,長老抬手在空氣中一分為二,左側浮現出一幅景象:人族部落間的紛爭愈演愈烈,小的衝突變成大規模的戰爭,部落首領為了勝利,不惜引入猛獸、利用洪水,最終導致山河破碎,田地荒蕪,人口銳減。幸存的人族不得不再次回到茹毛飲血的時代,在廢墟中艱難求生,曾經積累的智慧與技能,大多遺失在戰火中。

右側則浮現出另一幅景象:有一位人族首領站出來,聯合各部落的智者,建立起“人族聯盟”,製定共同的規則,炎族將農耕技術傳授給其他部落,河族帶領眾人治水,山族分享狩獵技巧,各部落互通有無,資源共享。隨著時間推移,人族不僅解決了溫飽問題,還開始探索更廣闊的天地,有人觀察星象,有人研究草藥,有人改進工具,人族的文明如同星火燎原,逐漸照亮了洪荒大地。

伏羲凝視著兩側的景象,心中震撼不已。左側的景象讓他不寒而栗,那是他最不願看到的未來;右側的景象則讓他心生向往,那正是他一直追求的目標。“長老,為何會有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未來?難道僅僅是因為‘聯合’與‘紛爭’的區彆嗎?”

“不止如此。”司掌“未來”的長老道,“關鍵在於‘道’的選擇。人族若選擇‘私’,則會陷入紛爭,最終走向毀滅;若選擇‘公’,則能團結一心,走向繁榮。但這‘公’並非易事,需要有人願意犧牲個人利益,需要各部落放下偏見,需要智者不斷探索,為族人指引方向。而你,伏羲氏,便是那個可能成為‘指引者’的人。”

伏羲心中一震,他從未想過自己會承擔如此重任。“我……我不過是一個普通的部落首領,畫八卦也隻是為了讓人族更好地理解天地變化,如何能成為人族的指引者?”

司掌“過去”的長老笑著搖頭:“你錯了。所謂指引者,並非要擁有超凡的力量,而是要擁有‘心懷天下’的格局與‘知行合一’的決心。你畫八卦,是為了讓人族知天地之理;你教漁獵,是為了讓人族有生存之能;你定嫁娶,是為了讓人族有傳承之序。這些舉動,早已超越了一個普通部落首領的職責,你心中裝的,是整個人族的未來。”

司掌“現在”的長老補充道:“如今人族雖有紛爭,但也並非毫無希望。各部落中,已有不少智者意識到聯合的重要性,隻是缺少一個能凝聚人心的領袖。你若能挺身而出,將八卦之理與人族的生存之道結合,向各部落傳遞‘互助共贏’的理念,或許能改變人族當下的困境。”

伏羲沉默良久,目光從殿壁上的先祖畫像,移到鼎身的人族景象,再到眼前三位長老的麵容。他心中的迷茫漸漸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堅定的信念。“長老們的話,伏羲謹記在心。我雖不敢保證一定能帶領人族走向繁榮,但我願儘我所能,為族人尋找一條光明之路。隻是,這條路上必定充滿荊棘,我該如何應對?”

司掌“未來”的長老微微一笑:“道阻且長,行則將至。你隻需記住三點:其一,‘以理服人’,用八卦之理向各部落解釋天地運行、萬物依存的道理,讓他們明白聯合的重要性;其二,‘以行帶人’,親自帶領族人治水、農耕、狩獵,用實際行動證明聯合的好處;其三,‘以仁待人’,無論麵對哪個部落,都要心懷善意,不輕易動武,即使有衝突,也要以化解矛盾為首要目標。”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三位長老說完,殿中央的三足鼎突然發出一道柔和的光芒,光芒籠罩住伏羲,他隻覺得一股暖流湧入體內,腦海中對八卦的理解愈發深刻,甚至能隱約看到人族未來的一些片段:有族人在田埂上勞作,有孩童在學堂中學習,有智者在觀察星象,有醫者在救治病人……這些片段雖模糊,卻充滿了生機與希望。

“今日論道已畢,你且下山去吧。”引路老者再次出現,對著伏羲拱手道,“鴻蒙宗雖窺天地之理,卻不乾預萬物運行,人族的未來,終究要靠人族自己去創造。望你不忘初心,不負先祖,不負天地。”

伏羲深深一揖,向三位長老與引路老者行禮:“多謝各位長老解惑,伏羲告辭。他日若人族能走向繁榮,定當再來昆侖虛,向宗門致謝。”

走出鴻蒙殿,山風依舊吹拂,卻不再讓人覺得寒冷。伏羲望著山下的雲海,心中充滿了力量。他知道,前路必定艱難,但隻要心中裝著人族的未來,隻要堅持“理”“行”“仁”三字,就一定能走出一條屬於人族的光明大道。

他轉身下山,玄色衣袍在風中獵獵作響,八卦紋路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遠處的天際,一輪紅日緩緩升起,照亮了昆侖虛的山峰,也照亮了人族未來的希望。伏羲的身影漸漸消失在山道間,但他的名字,以及他為族人追尋大道的故事,卻將永遠刻在人族的曆史中,成為後世子孫敬仰的傳說。

下山途中,伏羲路過一處山穀,看到幾隻幼鹿在溪邊飲水,母鹿警惕地望著四周,一旦有風吹草動,便立刻將幼鹿護在身後。這一幕讓伏羲心中一動:萬物皆有守護之心,人族亦然。隻要能讓各部落意識到,所有人族都是“同族”,都需要彼此守護,那麼聯合之事,便有了根基。

回到自己的部落,伏羲沒有立刻召集族人,而是先將在昆侖虛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悟整理成文字,刻在龜甲上。他將八卦與農耕、治水、狩獵的技巧結合,寫出了《八卦農經》《八卦水法》《八卦獵要》,希望能通過這些實用的知識,讓族人先感受到八卦之理的益處。

幾日後,伏羲召集部落中的長老與智者,向他們講述了在昆侖虛的經曆,以及自己對人族未來的看法。長老們起初還有些猶豫,但當他們看到《八卦農經》中記載的增產之法,看到《八卦水法》中提出的治水方案,心中的疑慮漸漸打消。一位白發長老握著伏羲的手道:“首領,你所謀之事,關乎人族萬代,我等願助你一臂之力!”

得到族內的支持後,伏羲開始派人前往周邊的部落,邀請各部落首領前來參加“人族議事會”。起初,有些部落首領心存戒備,不願前來;有些則抱著觀望的態度,姍姍來遲。但當伏羲向他們展示了八卦的妙用,以及聯合帶來的好處——炎族的糧食、河族的治水術、山族的狩獵技巧——各部落首領終於心動。

第一次“人族議事會”在伏羲部落的廣場上召開,來自十幾個部落的首領圍坐在一起,討論人族的未來。會上,雖有分歧,雖有爭論,但在伏羲的引導下,各首領最終達成共識:建立“人族聯盟”,推選伏羲為聯盟首領,共同製定規則,互助共贏。

此後,伏羲帶領人族聯盟開始了一係列的行動:組織各部落共同治水,疏通河道,修築堤壩,讓洪水不再危害族人;推廣農耕技術,教導各部落開墾田地,種植穀物,解決了糧食短缺的問題;建立“學堂”,讓各部落的孩童學習八卦之理、生存技能,培養未來的智者;設立“醫者堂”,收集草藥,傳授醫術,減少族人因疾病而傷亡的情況。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族聯盟的規模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部落加入進來。曾經的紛爭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族人間的互助與友愛。有人說,伏羲是天神派來拯救人族的;有人說,伏羲是先祖顯靈,指引人族走向繁榮。但伏羲自己知道,他不過是一個心懷人族的普通人,隻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

多年後,伏羲再次來到昆侖虛。此時的昆侖虛,依舊雲霧繚繞,但山腳下卻多了許多人族的足跡——那是各族智者前來拜訪鴻蒙宗,尋求大道的蹤跡。伏羲站在鴻蒙殿外,望著殿頂的光暈,心中感慨萬千。他知道,人族的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隻要一代又一代的人族堅守“理”“行”“仁”,就一定能在洪荒中站穩腳跟,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輝煌文明。

鴻蒙殿內,三位長老望著殿外伏羲的身影,相視一笑。司掌“未來”的長老輕聲道:“人族的路,終究要靠他們自己走。伏羲氏隻是點燃了一把火,接下來,就看後人能否讓這把火燎原了。”

司掌“過去”的長老點頭道:“從茹毛飲血到文明初現,人族已經邁出了最艱難的一步。隻要他們不忘本、不內耗,未來可期。”

司掌“現在”的長老望著鼎身中人族繁榮的景象,緩緩道:“天地之道,在於平衡;人族之道,在於團結。伏羲氏悟透了這一點,也踐行了這一點。相信人族的未來,定會如這昆侖日出一般,越來越光明。”

山風拂過,鴻蒙殿的光暈輕輕搖曳,仿佛在回應三位長老的話語。而殿外的伏羲,正轉身下山,他的身後,是越來越繁榮的人族部落,是越來越璀璨的人族文明,是無數先祖用生命守護的、屬於人族的未來。

喜歡源道龍宇洪荒劫紀請大家收藏:()源道龍宇洪荒劫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他們罵我退圈,我反手造個動物園 過路神豪隻想吃瓜 星際小可憐,惡毒閨蜜是真千金? 破繭,桑榆非晚 天外神石 瀕死時綁定老祖宗賬號 為了部落 重生賭愛 流氓天尊勇哥 魔獸世界:赤色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