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集:龍宇觀運:鴻蒙盤映夏商周脈絡_源道龍宇洪荒劫紀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源道龍宇洪荒劫紀 > 第126集:龍宇觀運:鴻蒙盤映夏商周脈絡

第126集:龍宇觀運:鴻蒙盤映夏商周脈絡(1 / 1)

起源殿內,混沌氣流如絲絛纏繞,殿心懸浮的鴻蒙盤忽綻七彩霞光。龍宇一襲玄金龍紋道袍立於盤前,九爪金龍虛影在身後若隱若現,指尖道力輕觸盤麵,引得億萬道金色紋路如活物般流轉——這是他繼巫妖劫後首次以鴻蒙盤深窺人族氣運脈絡,目標直指三皇五帝落幕、大禹治水之後的千年變局。

玄冥一襲墨色祖巫長袍靜立側旁,玉指輕撚垂落的青絲,目光落在鴻蒙盤上不斷變幻的光影:“自舜傳位於禹,人族治水初見成效,可這氣運流轉間似有暗滯,莫非後續仍有波折?”她話音剛落,鴻蒙盤上忽有大水虛影翻騰,無數人族百姓在洪水中奔逃,而後一道身披麻衣、手持耒耜的身影踏浪而來,正是治水的大禹。

龍宇指尖道力微凝,盤麵光影驟變:“禹治水需經十載,其間需鑿龍門、疏九河,更要破共工餘部引發的水患。你看此處——”他指向盤上一處泛著黑氣的區域,“共工舊部不甘覆滅,欲借洪水攪亂人族氣運,幸得玄空派鴻蒙宗弟子暗中相助,以陣法穩固河道,才助禹渡過此劫。”

隨著道力注入加深,鴻蒙盤上的大水漸漸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廣袤的平原,平原上百姓聚居,築起城池,更有青銅鼎立於城中央,鼎身刻滿山川鳥獸紋路。玄冥眼中閃過詫異:“此乃九州鼎?竟在此刻鑄成?”

“正是。”龍宇頷首,聲音帶著幾分悠遠,“禹治水成功後,收天下九州之金鑄九鼎,以鼎象征九州一統,人族氣運自此凝聚,三皇五帝開創的基業得以延續。然九鼎鑄成之日,亦是夏王朝啟幕之始——你且看盤上那道漸強的紫色氣運,便是禹之子啟的命格。”

話音未落,盤上光影再變:禹晚年本欲循禪讓製傳位於伯益,卻見啟率部眾於鈞台會盟,以“父傳子繼”為由奪位,伯益雖有不滿,卻因啟手握重兵、又得人族大部分部落支持,最終隻能退讓。自此,禪讓製終結,世襲製開啟,夏王朝正式建立,啟成為夏朝首位君主。

“竟有此變?”玄冥眉頭微蹙,“禪讓製乃三皇五帝定下的規矩,啟此舉豈非人族氣運的轉折?”

龍宇輕輕搖頭,指尖劃過盤麵,引動更多光影:“禪讓製需以‘賢’為基,然曆經五帝,人族部落漸成勢力,各部族更願追隨有血脈傳承、手握實權者。啟奪位雖破舊製,卻也讓人族從鬆散部落聯盟走向集權王朝,氣運雖有短暫波動,終歸是向前流轉。你看夏朝百年間的景象——”

盤上浮現出夏朝都城斟鄩的盛況:城內宮殿巍峨,百姓耕作有序,青銅冶煉技術日漸成熟,不僅能鑄鼎,更能打造兵器與農具;史官開始記錄年月,將帝王事跡刻於甲骨之上;更有律法初定,規範百姓言行。隻是到了夏朝中期,盤上光影忽顯昏暗,一位身著華麗王袍的君主沉迷酒色,宮殿內夜夜笙歌,城外百姓卻因賦稅繁重、災荒頻發而流離失所。

“此乃夏桀?”玄冥一眼認出那君主的命格氣息,“傳聞他暴虐無道,莫非夏朝亡於他手?”

“正是。”龍宇道力加重,盤麵光影急轉:夏桀寵愛妺喜,為博其歡心建酒池肉林,殺忠臣關龍逄,更對不滿的部落大肆征伐。此時,黃河下遊的商部落逐漸崛起,首領湯仁政愛民,收留夏朝流民,更得伊尹輔佐——盤上忽見一道白衣謀士身影,正是伊尹,他向湯獻“苦肉計”,自囚於夏都,暗中收集夏朝軍情,助湯製定滅夏之策。

不久後,湯率商部落聯軍於鳴條與夏軍決戰,夏軍因常年征戰、軍心渙散,一觸即潰。夏桀逃亡南巢,夏朝滅亡,商王朝建立。盤上商湯的金色氣運衝天而起,與九州鼎的氣運相連,都城遷至亳,商朝初期一派欣欣向榮:伊尹輔政,定百官製,勸農桑,更完善甲骨文,將祭祀、軍事、農事等事詳細記錄,青銅技術更勝夏朝,司母戊鼎的虛影在盤上一閃而過,儘顯商朝國力。

“商朝氣運似比夏朝更盛,可為何盤尾仍有陰霾?”玄冥指向盤麵末端那道若隱若現的黑色氣流。

龍宇目光微沉,引動鴻蒙盤深處的脈絡:“商朝中期雖有‘盤庚遷殷’穩定國運,晚期卻出了一位沉迷祭祀、窮兵黷武的君主——帝辛,也就是後世所說的紂王。你看此處——”盤上浮現出紂王在鹿台設宴的場景,他剖比乾之心,囚箕子,逐微子,更因蘇妲己的蠱惑實則有狐妖借妲己之身亂政,乃封神劫前的暗兆),殘害忠良,欺壓諸侯。

此時,西岐的周部落崛起,首領姬昌周文王)廣納賢才,渭水之濱聘薑子牙為相——盤上出現一位白發老者垂釣的身影,正是薑子牙,他向姬昌獻“三分天下有其二而服侍殷”之策,暗中聯絡不滿紂王的諸侯。姬昌死後,其子姬發周武王)繼位,於孟津會盟八百諸侯,以“替天行道”為名討伐紂王。

牧野之戰的場景在盤上展開:商軍主力遠在東夷,紂王倉促組織奴隸與戰俘應戰,這些人陣前倒戈,周軍順利攻破朝歌。紂王自焚於鹿台,商朝滅亡,周王朝建立,定都鎬京。姬發封薑子牙於齊,封周公旦於魯,推行分封製,以禮樂治國,盤上可見百姓遵循禮樂、諸侯朝貢的祥和景象,周王朝初期的“成康之治”更讓人族氣運達到新的高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夏商周三代更迭,雖有戰亂,卻也讓人族文明不斷遞進。”玄冥看著盤上流轉的氣運,輕聲感歎,“從部落到王朝,從禪讓到世襲,從青銅到禮樂,人族當真在一步步走向興盛。”

龍宇收回道力,鴻蒙盤的霞光漸漸收斂,隻餘淡淡的金色光暈縈繞:“三代更迭乃天道使然,亦是人族自身成長的必經之路。隻是你我需留意——商朝末年那狐妖亂政,已顯封神劫的端倪;周朝分封製雖穩一時,卻也為後世諸侯爭霸埋下隱患。鴻蒙盤所見,既是未來脈絡,也是警示,待大禹治水功成、夏朝建立,我等需提前布局,為日後應對封神劫做準備。”

玄冥點頭,目光落在殿外浩瀚的洪荒星空:“有你我在,定能護人族氣運不失,保洪荒安穩。”龍宇握住她的手,二人並肩立於起源殿,望著鴻蒙盤上殘留的夏商周光影,心中已對未來千年的洪荒走向,有了清晰的謀劃。

鴻蒙盤的光暈尚未完全消散,龍宇指尖又凝起一縷道力,輕點盤麵邊緣——方才顯化的周初盛景旁,忽有一道細微的灰色氣流悄然蔓延,如蛛網般纏繞在“成康之治”的光影上。

“分封製的隱患,比想象中來得更早。”龍宇聲音微沉,玄冥順著他的目光望去,隻見盤上畫麵流轉:周成王、周康王之後,周昭王、周穆王雖曾征伐四方,卻也耗損國力;到周厲王時,因壟斷山林川澤、壓製百姓言論,引發“國人暴動”,厲王逃亡彘地,朝政由諸侯暫代,史稱“共和行政”。

“諸侯暫代朝政,已顯尾大不掉之兆。”玄冥眉頭微蹙,看著盤上諸侯勢力漸強的虛影——魯、齊、晉等諸侯國,疆域不斷擴張,軍力遠超王室直屬的“西六師”“東八師”,甚至有諸侯在封地內私鑄青銅器、製定律法,隱隱脫離王室掌控。

龍宇道力再注,盤麵光影急轉至周宣王時期:宣王雖曾勵精圖治,試圖重振王室史稱“宣王中興”),可晚年誤判軍情,伐薑戎大敗,精銳儘失;更因乾涉魯國立儲,引發諸侯不滿,周王室的威望自此一落千丈。“中興隻是回光返照,王室與諸侯的裂痕,已難彌補。”

話音未落,盤上忽現鎬京被圍的慘烈景象:周幽王為博褒姒一笑,“烽火戲諸侯”,待犬戎真的來犯,諸侯以為又是戲耍,遲遲不來救援。犬戎攻破鎬京,殺幽王、擄褒姒,搶走王室禮器,西周就此滅亡。玄冥看著畫麵中流離失所的百姓,輕歎:“一念荒唐,竟讓百年基業毀於一旦。”

“西周亡後,平王東遷洛邑,東周開啟——這才是分封製隱患總爆發的開始。”龍宇引動道力,盤上浮現出東周的疆域圖:周王室的直屬領地僅剩洛邑周邊百裡,形如小國;而齊、晉、楚、秦等諸侯國強盛起來,開始“尊王攘夷”,借王室名義爭奪霸權,春秋時代就此拉開序幕。

畫麵中,齊桓公在管仲輔佐下“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晉文公於城濮之戰大敗楚國、確立霸權,楚莊王“問鼎中原”、挑戰王室權威,秦穆公稱霸西戎、為日後秦國崛起奠基——諸侯間的戰爭連年不斷,百姓雖仍認“周天子”為共主,卻早已依附於各國諸侯。

“春秋之後,便是戰國。”龍宇指尖劃過盤麵,灰色氣流愈發濃重,畫麵中出現“三家分晉”“田氏代齊”的場景:韓、趙、魏瓜分晉國,田氏取代薑氏掌控齊國,周天子被迫承認這些新諸侯,王室徹底淪為傀儡;此後,各國不再滿足於“稱霸”,轉而追求“統一”,戰爭規模更大、手段更烈——商鞅變法強秦,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孫臏、龐涓“圍魏救趙”,白起“長平之戰”坑殺趙軍四十萬……

玄冥看著盤上屍橫遍野的戰場,眼中閃過不忍:“人族為統一,竟付出如此慘重代價?”

“分久必合,乃天道循環。”龍宇聲音帶著幾分釋然,道力引動盤麵最終的光影:秦國曆經六世積累,到秦始皇嬴政時,終於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統一華夏,建立秦朝——盤上出現嬴政稱“始皇帝”、設郡縣、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修長城的景象,人族首次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九州鼎的氣運與秦朝的金色氣運融為一體,遠超夏商周三代。

“雖曆經戰亂,終歸走向統一。”玄冥望著那道衝天的氣運,眼中露出欣慰,“隻是這秦朝的氣運,似也不夠綿長?”她指著盤麵末端,秦朝的金色氣運雖盛,卻如煙火般短暫,轉瞬便被紅色氣流取代。

龍宇點頭:“秦始皇雖統一華夏,卻施行暴政——修阿房宮、築驪山墓、征發徭役,百姓苦不堪言;秦二世繼位後,趙高亂政,民怨沸騰,最終引發陳勝吳廣起義,劉邦、項羽隨之起兵,秦朝二世而亡。此後楚漢相爭,劉邦擊敗項羽,建立漢朝,人族文明才真正進入穩定發展的新階段。”

鴻蒙盤的霞光徹底斂去,隻餘九州鼎的虛影在盤麵中央靜靜懸浮。龍宇收回手,看向玄冥:“夏商周三代,從禪讓到世襲,從部落到王朝,從分裂到統一,既是人族氣運的流轉,也是文明遞進的必然。隻是每一次更迭,都伴隨著戰亂與苦難,這也是封神劫後,洪荒天地對人族的考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冥握住他的手,目光堅定:“日後若人族再遇此等劫難,我等定要適時出手,減少生靈塗炭。”龍宇頷首,二人並肩望向殿外——此刻洪荒大陸上風平浪靜,可他們心中清楚,夏商周的千年脈絡已在鴻蒙盤中清晰顯現,而守護這人族文明的傳承與安穩,便是他們接下來漫長歲月中,重要的使命之

起源殿內的混沌氣流隨鴻蒙盤的沉寂漸歸平穩,龍宇卻未收回目光,指尖輕懸盤麵上方,似在捕捉那隱於氣運流轉下的更深層脈絡。“夏商周三代的更迭,不隻是人族內部的治亂,更藏著洪荒天地法則的微調。”他忽然開口,引得玄冥重新聚焦盤麵。

話音落時,龍宇道力輕吐,鴻蒙盤邊緣忽泛起一層淡青色光暈,原本已消散的夏初光影竟再度浮現——畫麵中,大禹鑄完九州鼎後,曾率百官於塗山祭拜天地,鼎身忽映出三道虛影:一道屬木,對應東方青帝;一道屬火,對應南方赤帝;一道屬土,對應中央黃帝。“九州鼎不僅是人族一統的象征,更暗合洪荒五方五帝的法則,大禹此舉,實則是人族氣運與天地法則的首次深度綁定。”

玄冥湊近細看,果見鼎身虛影與洪荒天地間的五行氣流隱隱呼應:“難怪夏朝雖亡,九州鼎卻能流轉商周,成為王朝正統的標誌——它早已不是凡物,而是人族與天地相連的‘契’。”

“這‘契’的力量,在商朝時更為明顯。”龍宇道力一轉,光影跳至商王武丁時期:武丁重用傅說,勵精圖治,商朝國力達頂峰,此時祭祀活動空前頻繁,甲骨文中頻繁出現“求雨”“問戰”“占卜豐年”的記錄。畫麵中,商王祭祀時,甲骨裂紋竟與鴻蒙盤上的天道紋路重合,一縷天地靈氣自祭祀台彙入人族部落,助百姓渡過旱災。“商朝以‘祭祀’通天地,雖有迷信成分,卻無意中強化了人族與天地的溝通,為後來周朝‘禮樂’合道埋下伏筆。”

談及周朝,鴻蒙盤上的青色光暈忽轉為金色——周成王時期,周公旦製禮作樂,畫麵中百姓依“禮”耕作、諸侯循“樂”朝貢,連天地間的氣流都隨禮樂節奏平緩流動。“周公製禮,實則是將人族的行為規範與天地秩序對應:君臣、父子、夫婦之禮,暗合天地陰陽、尊卑之序;樂律的五聲十二律,對應五行十二月。自此,人族不再僅憑本能敬畏天地,而是以‘文明’與天地共振。”龍宇解釋道。

玄冥看著畫麵中因禮樂而祥和的人族部落,忽然想起此前所見的戰國亂局:“既已與天地共振,為何春秋、戰國仍戰亂不休?”

“因‘人欲’與‘天道’的失衡。”龍宇道力加重,盤麵光影驟變至戰國末期:各國為爭霸,大肆破壞禮樂,商鞅變法雖強秦,卻重“法”輕“禮”;長平之戰後,四十萬趙軍屍骨堆積,怨氣直衝雲霄,竟擾動了天地間的陰陽氣流,導致秦國境內連續三年大旱。“人族文明進步的同時,欲望也在膨脹——諸侯貪求疆域,君主沉迷權位,最終打破了‘禮樂’維係的平衡,連天地都為之降下警示。”

就在此時,鴻蒙盤中央的九州鼎虛影忽微微震顫,一道微弱的金色氣流自鼎身溢出,緩緩流向畫麵中即將統一的秦國。“這是……”玄冥麵露疑惑。

“是九州鼎最後的‘護持’。”龍宇輕聲道,“秦始皇雖行暴政,卻完成了人族大一統,讓分裂數百年的華夏重歸一體——九州鼎認可這份‘統一’之功,便以殘存氣運護持秦朝完成製度革新,哪怕秦朝短暫,郡縣製、統一文字等根基,卻為後世漢朝的穩定打下了基礎。”

光影最終停留在漢朝初年:劉邦稱帝後,采用“休養生息”之策,百姓得以安居,畫麵中天地靈氣重新滋養農田,五穀豐登,孩童在田間嬉戲,老者於樹下講論三代故事。鴻蒙盤的光暈徹底散去,隻餘九州鼎的虛影靜靜懸浮,似在見證這人族文明的新生。

龍宇收回道力,轉身看向玄冥,眼中帶著對未來的篤定:“夏商周三代,是人族從‘蒙昧’走向‘文明’的淬煉——有治世的榮光,也有亂世的苦難,但每一步,都在夯實人族立足洪荒的根基。待封神劫過後,我們需做的,便是守護這份根基,讓人族文明在洪荒天地間,真正長久傳承下去。”

玄冥點頭,目光掃過起源殿外的星空,仿佛已看到千百年後,人族百姓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創造輝煌的景象。而此刻,鴻蒙盤上殘留的夏商周氣運,正悄然融入洪荒天地,為這人族的未來,埋下了更深的伏筆。

喜歡源道龍宇洪荒劫紀請大家收藏:()源道龍宇洪荒劫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空姐的NBA男友 江上撈屍人 我在古墓開直播,彈幕預告我死亡 地下骨笛 刑偵異聞錄:血色迷局 諸天萬界:從僵約洪溪村開始 修道五年,我下山當風水先生 世態炎涼,天生我才撞南牆 異界打仗太菜我教他們玩孫子兵法 曆史脫口秀:從三皇五帝到溥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