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啟踏著禹帝餘威登臨帝位時,洪荒大地剛從五帝治世的餘澤中緩過勁來,卻仍藏著巫妖劫後的細碎裂痕——山川間偶有未散的劫氣纏擾生靈,部落間因治水餘利的分配爭端漸起,人族雖借三皇五帝之功擺脫了茹毛飲血的蒙昧,卻尚未有一套能統攝萬邦的秩序。啟立於陽城宮的青銅殿內,指尖摩挲著案上禹帝遺留的治水玉簡,眸中映著殿外跪拜的各族首領,心中已生定世之念。
這日清晨,陽城宮的晨鐘連響九聲,驚醒了城中尚在沉睡的百姓。身著玄色繡龍紋祭服的夏啟,率文武百官登上城南新築的祭天台。台基由九塊青灰色巨石壘成,每塊石上都刻著上古圖騰——有伏羲演卦的八卦紋,有女媧造人的摶土圖,最頂端的石塊則刻著禹帝治水時的疏導之景。啟手持玉圭,麵向東方初升的朝陽,以蒼勁的嗓音宣讀詔令,聲音借著人族初興的氣運,傳遍了陽城周邊百裡:“自禹父鯀治水,至禹定九州,人族方有安身之地。今吾承禹之業,當立禮製、設官職,使天下有章可循,萬民有規可依!”
話音落時,祭天台下的百官齊齊拱手應和,聲震雲霄。啟先是定禮製:將人族禮儀分為祭天、祭祖、朝會、婚喪四大類。祭天需用三牲牛、羊、豕),由帝親自主持,每年春秋各一次,祈求洪荒風調雨順;祭祖則需到禹帝的太廟,百官與各族首領皆需隨行,以示不忘先祖之功;朝會定每月初一、十五舉行,各部首領需向啟彙報部內諸事,不得延誤;婚喪之禮則規定貴族與平民的差異——貴族婚娶需三媒六聘,喪葬需守孝三年,平民雖簡,卻也需行拜天地、祭祖先之儀。這套禮製並非憑空而來,啟翻閱了禹帝留下的《九州記事》,借鑒了三皇時期的樸素禮儀,又融入了人族對洪荒天地的敬畏,既顯帝王威嚴,又不失對生靈的尊重。
禮製既定,啟便著手設官職。他將朝中官職分為三公、六卿、十二牧。三公為最高官職,分彆是太師、太傅、太保——太師主軍事,掌人族軍隊的訓練與調遣;太傅主教化,負責向萬民傳授耕種、紡織之術;太保主禮儀,監管祭天、祭祖等儀式的執行。六卿則輔助三公,分彆掌治粟管糧草)、司馬管車馬)、司空管建築)、司寇管刑罰)、司徒管戶籍)、宗伯管宗族)。十二牧則對應九州之外的十二部落,由啟親自任命親信擔任,負責統轄部落、征收貢賦,同時監察部落中的劫氣異動。官職定下後,啟又讓人鑄造了十二枚青銅印信,印上刻著對應的官職名稱與饕餮紋,賜給十二牧,言明“持此印者,如吾親臨”。
可秩序雖立,啟卻深知人族最大的短板——修法不足。巫妖劫後,人族雖有零星的修煉之法流傳,卻多是殘缺不全的巫法或妖術,稍有不慎便會引劫氣入體,輕則走火入魔,重則爆體而亡。禹帝生前曾得玄空鴻蒙宗大長老)所贈《黃帝內經》上卷,書中記載的吐納之法能強身健體、抵禦輕症,可對於修煉、禦敵卻毫無助益。啟想起禹帝臨終前的囑托:“鴻蒙宗乃道尊龍宇所創,藏有洪荒至道,若人族欲興,需求其法典相助。”
這日午後,啟在太極殿召見了兩位親信——太傅伯益與太保仲虺。伯益曾隨禹帝治水,精通草木之性,為人沉穩;仲虺則是夏朝的開國功臣,足智多謀,曾助啟平定有扈氏之亂。啟將案上的《黃帝內經》上卷推到二人麵前,沉聲道:“今吾定禮製、設官職,人族秩序初立,可修法缺失,難抵洪荒凶險。鴻蒙宗有《黃帝內經》下卷,傳言載有修煉之法,吾欲派爾二人入鴻蒙宗求法,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伯益與仲虺對視一眼,皆麵露凝重。他們雖未去過鴻蒙宗,卻也聽聞鴻蒙宗位於昆侖虛深處,沿途不僅有凶獸出沒,更有巫妖劫後殘留的混沌氣流,稍有不慎便會喪命。可伯益深知修法對人族的重要性,拱手道:“為人族興盛,臣願往!”仲虺也隨之躬身:“臣願與伯益同往,定不負帝之托。”
啟見二人應允,心中大喜,當即讓人取來兩件寶物——一件是禹帝留下的“避劫玉佩”,玉佩由昆侖玉製成,刻著道尊龍宇的簡易道紋,能抵禦輕微的劫氣;另一件是“定風珠”,可驅散沿途的混沌氣流。啟將寶物遞到二人手中,叮囑道:“鴻蒙宗乃聖地,爾等需心懷敬畏,不可失了人族禮數。若道尊或玄空長老有何要求,儘可應允,隻要能求得《黃帝內經》下卷,一切都值。”
三日後,伯益與仲虺帶著啟的親筆書信、十匹絲綢、五十斤青銅夏朝珍貴之物),以及兩名護衛,踏上了前往鴻蒙宗的路途。從陽城到昆侖虛,需穿越三重大山、兩條大河,沿途皆是荒無人煙的地帶。剛出陽城百裡,他們便遇到了第一重凶險——青丘山的九尾狐。那九尾狐乃巫妖劫後殘存的妖修,修有千年道行,見伯益等人攜帶寶物,便化為人形攔在路中,媚聲道:“爾等凡人,攜帶重寶欲往何處?不如將寶物留下,我便放爾等離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伯益雖無修法,卻也鎮定自若,將避劫玉佩握在手中,朗聲道:“吾等乃夏帝之使,欲往鴻蒙宗求法,爾乃妖修,若敢阻攔,便是與道尊為敵!”九尾狐聽聞“道尊”二字,眼中閃過一絲忌憚——它曾在巫妖劫中見過道尊龍宇的虛影,深知其威能。可寶物的誘惑讓它不願輕易放棄,仍欲上前搶奪。就在這時,仲虺取出定風珠,往空中一拋,珠子瞬間釋放出柔和的白光,白光中蘊含著淡淡的道力,九尾狐觸碰到白光後,竟渾身顫抖,不敢再上前一步。“鴻蒙宗的道力!”九尾狐驚呼一聲,不敢再糾纏,化作一道紅光遁入山林。
曆經半月跋涉,伯益與仲虺終於抵達昆侖虛腳下。昆侖虛高聳入雲,山頂被雲霧籠罩,隱約可見一座古樸的山門,門上刻著“鴻蒙宗”三個大字,字中流轉著淡淡的混沌氣息。山門前站著兩名童子,身著青衣,腰間掛著玉佩,見伯益等人前來,上前問道:“爾等何人,為何來此?”
伯益連忙取出啟的親筆書信,躬身道:“吾乃夏朝太傅伯益,此乃太保仲虺,奉夏帝啟之命,前來求見玄空長老,欲求《黃帝內經》下卷。”童子接過書信,轉身入山通報。片刻後,童子歸來,道:“玄空長老有請。”
伯益與仲虺跟隨童子入山,沿途所見皆是奇景——山路兩旁長滿了千年靈芝、萬年雪蓮,林間有靈鹿漫步、仙鶴飛舞,空氣中彌漫著濃鬱的靈氣,讓人心曠神怡。行至半山腰,一座巨大的殿宇出現在眼前,殿宇由混沌石建成,殿頂覆蓋著琉璃瓦,殿門前立著兩根盤龍柱,柱子上刻著道尊龍宇的本體——九爪金龍的虛影。這便是鴻蒙宗的藏經閣,也是玄空長老平日修行、整理典籍之地。
玄空長老早已在殿外等候,他身著灰色道袍,須發皆白,卻麵色紅潤,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玄空乃是時空神魔殘魂所化,跟隨龍宇多年,見證了洪荒的興衰,對人族也多有照拂。伯益與仲虺見玄空長老,連忙躬身行禮:“晚輩伯益、仲虺,見過玄空長老。”
玄空微微點頭,引二人入殿。殿內陳設簡單,隻有一張案幾、幾把木椅,案上堆滿了竹簡典籍,其中最顯眼的便是一卷用獸皮製成的典籍,上麵刻著“黃帝內經”四個古字。玄空指著案上的典籍,笑道:“夏帝欲求《黃帝內經》下卷,可是為了人族修法之事?”
伯益連忙點頭:“長老明鑒!我族人雖立秩序,卻無修法護身,難抵洪荒凶險,還望長老賜下法典,助我人族興盛。”玄空聞言,歎了口氣:“巫妖劫後,洪荒凶險未消,人族弱小,確實需要修法自保。這《黃帝內經》下卷乃道尊當年根據黃帝的修煉心得改編而成,不僅有吐納之法,更有禦氣、禦敵之術,適合人族修煉。隻是……”
仲虺見玄空欲言又止,連忙道:“長老若有要求,儘管開口,我族定當應允。”玄空看著二人,緩緩道:“道尊曾言,人族需靠自身之力興盛,不可全依賴外力。我可將《黃帝內經》下卷賜給你們,但你們需答應我三件事:其一,此法典需傳於人族萬民,不可隻供貴族享用;其二,修煉此法典者,需心懷善念,不可用其欺淩弱小、濫殺生靈;其三,夏朝需派人入鴻蒙宗學習,每年一人,學成後歸族傳授修法,確保法典不失傳。”
伯益與仲虺聞言,心中大喜,連忙躬身應道:“長老所言,我等定當轉告夏帝,一一照辦!”玄空見二人應允,便將《黃帝內經》下卷遞給伯益,又取出一卷竹簡,道:“此乃《鴻蒙基礎修法綱要》,可輔助《黃帝內經》修煉,一並賜給你們。”
伯益與仲虺接過典籍,如獲至寶,再次向玄空行禮致謝。玄空又叮囑道:“沿途凶險,我派兩名弟子送你們回陽城,可保你們平安。”二人連忙道謝,隨後便跟隨玄空的弟子下山。
一月後,伯益與仲虺帶著《黃帝內經》下卷與《鴻蒙基礎修法綱要》回到陽城。啟聽聞二人歸來,親自到城門口迎接。當啟接過典籍,看到上麵的道紋與文字時,眼中滿是激動。他當即下令,將《黃帝內經》下卷與《鴻蒙基礎修法綱要》抄錄百份,派十二牧送往各部落,同時挑選百名聰慧子弟,由伯益與仲虺傳授修法。
此後數月,夏朝境內掀起了修煉的熱潮。百姓通過修煉《黃帝內經》,不僅身體變得強健,還能抵禦輕微的劫氣;士兵修煉後,戰力大增,能輕鬆應對山林中的凶獸。啟見人族日益興盛,心中欣慰,又讓人在陽城建立了“修法院”,由伯益擔任院長,專門傳授修法,同時記錄修煉過程中的疑難問題,待來年派往鴻蒙宗的弟子請教。
這日,啟再次登上祭天台,望著下方安居樂業的百姓,心中感慨萬千。他知道,人族能有今日,不僅靠禮製與官職,更靠鴻蒙宗傳來的修法。而這一切,皆源於道尊龍宇的庇佑。啟對著昆侖虛的方向深深一拜,心中默念:“道尊之恩,人族永不敢忘!”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此時,昆侖虛鴻蒙宗的藏經閣內,玄空正將夏朝求法之事記錄在《鴻蒙宗紀事》中,隨後起身前往起源殿,向道尊龍宇彙報。起源殿懸浮於虛無之海,殿內的鴻蒙盤正緩緩旋轉,映出夏朝的景象。龍宇端坐於殿中,九爪金龍的本體雖未顯現,卻有淡淡的龍威彌漫。玄空躬身道:“啟稟道尊,夏朝已求得《黃帝內經》下卷,人族修法初興,秩序漸穩。”
龍宇睜開眼,目光透過起源殿,望向夏朝的方向,淡淡道:“人族乃洪荒未來之望,此乃必經之路。封神劫將至,人族需儘快強大起來,方能在劫中立足。”玄空聞言,心中了然,躬身退下。而龍宇則繼續凝視著鴻蒙盤中的景象,眸中閃過一絲深意——夏朝的興盛,隻是封神劫的序幕,真正的考驗,還在後麵。
修法院的建立,讓夏朝的修法傳承有了根基。伯益每日清晨便在院中開課,百名子弟盤膝而坐,跟著他誦讀《黃帝內經》下卷的經文:“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氣為萬物之始……”聲浪穿過陽城的街巷,引得百姓駐足傾聽。有孩童模仿著子弟的吐納姿勢,雖不得要領,卻也透著對修法的向往。
這日,司寇皋陶帶著兩名刑徒來到修法院。刑徒皆是因偷搶部落糧食被擒,按夏朝律法本應處以鞭刑,可皋陶見修法院傳法興盛,便想試試修法能否教化頑劣。他向伯益躬身道:“長老,此二人雖犯過錯,卻非十惡不赦之徒,可否讓他們入修法院旁聽,若能悔改,便從輕發落?”
伯益沉吟片刻,看向兩名刑徒。二人低著頭,臉上滿是羞愧。伯益點頭道:“道尊傳法,本為渡化眾生,便讓他們留下吧。若敢再犯,定不姑息。”此後,兩名刑徒每日跟著子弟修煉,吐納之法不僅強健了他們的體魄,更讓他們的心性逐漸沉穩。三月後,他們主動向皋陶請罪,願為陽城修築城牆贖罪,皋陶見狀,便免了他們的刑罰,讓他們加入了築城的隊伍。
此事傳開後,越來越多的百姓希望能入修法院學習。啟得知後,與百官商議,決定擴大修法院規模,在陽城周邊的部落各設一座分院,由修法院的子弟擔任分院講師。仲虺還提出:“可讓各分院收集當地的草藥、礦石,記錄其特性,既能輔助修煉,也能為日後人族醫藥、煉器打下基礎。”啟欣然應允,當即下令執行。
與此同時,啟對官職的調整也在穩步推進。三公中的太師澆,奉命訓練人族軍隊。他借鑒《黃帝內經》中的禦氣之法,創造出“煉氣陣”——百名士兵結成陣形,將體內的氣彙聚一處,能輕易擊退山林中的凶獸。一次,陽城東南的雲夢澤出現一頭巨鱷,體長三丈,興風作浪,吞食了不少百姓。澆率百名士兵前往,以煉氣陣凝聚氣刃,斬傷巨鱷,最終將其製服。百姓們歡呼雀躍,對夏朝的軍隊更添敬畏。
太傅伯益則忙著整理各分院傳來的草藥、礦石記錄。他發現昆侖虛附近的草藥蘊含的靈氣最濃鬱,便讓人繪製了“洪荒草藥分布圖”,標注出安全的采摘路線。司空禹禹帝之子,承父職)則根據修法者的體質,改進了房屋建築——用蘊含微弱靈氣的木材搭建屋頂,能讓人在睡眠時也能緩慢吸收靈氣,輔助修煉。
可就在夏朝蒸蒸日上時,十二牧中的幽都牧傳來急報——幽都部落遭遇了“劫氣之禍”。幽都位於夏朝北部,靠近幽冥輪回邊緣,巫妖劫後殘留的劫氣本就濃鬱。近日,部落中不少人突然發狂,攻擊同伴,身上還浮現出黑色的紋路。幽都牧派人探查,發現是地底的劫氣泄漏,滲入了部落的水源。
啟得知後,心中焦急。他知道劫氣的凶險,若不及時處理,恐會波及其他部落。他當即召集三公六卿議事,伯益道:“《黃帝內經》中記載,‘靈氣可驅劫氣’,可部落中的修法者尚少,難以應對大規模的劫氣泄漏。不如派人前往鴻蒙宗,請玄空長老指點應對之法?”
仲虺卻搖頭道:“往返鴻蒙宗需兩月,恐延誤時機。臣聽聞道尊曾賜夏帝‘避劫玉佩’,其道紋能抵禦劫氣,不如仿造玉佩,製成護身符分發給幽都部落百姓?”啟覺得有理,當即讓人取出避劫玉佩,召來工匠,命他們仿製。可工匠們嘗試了數次,都無法在玉佩上刻出道紋——道紋蘊含道力,非尋常工匠所能掌控。
就在眾人一籌莫展時,修法院的一名子弟突然開口:“啟稟帝上,弟子修煉時曾感應到玉佩中的道紋,或許能試著刻畫。”這名子弟名叫玄易,是伯益最得意的弟子,修煉進度最快,已能初步掌控體內的氣。啟大喜,讓玄易嘗試。玄易接過玉石與刻刀,凝神靜氣,將體內的氣注入刻刀,緩緩在玉石上刻畫。雖刻出的道紋不如原版清晰,卻也散發著淡淡的靈氣。
啟讓人將玄易刻好的玉佩送往幽都部落,同時派澆率百名士兵隨行,協助驅散劫氣。半月後,幽都牧傳來捷報——百姓佩戴玉佩後,發狂的症狀逐漸緩解,士兵以煉氣陣凝聚靈氣,堵住了地底的劫氣泄漏口。啟心中大石落地,對玄易讚不絕口,當即任命他為修法院副院長,負責傳授道紋刻畫之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此事讓啟更加意識到修法的重要性。他決定履行與玄空長老的約定,挑選一名優秀子弟送往鴻蒙宗學習。經過層層篩選,玄易因天資聰穎、心性沉穩,成為了首選。臨行前,啟親自為玄易送行,將一枚青銅令牌交給他:“此乃‘夏禹令’,持此令,可在洪荒各部通行。你在鴻蒙宗需用心學習,早日歸來,助人族興盛。”
玄易躬身接過令牌,眼中滿是堅定:“臣定不負帝上所托!”隨後,他帶著《黃帝內經》修煉心得、各部落的草藥記錄,以及十匹絲綢,在鴻蒙宗弟子的護送下,踏上了前往昆侖虛的路途。
玄易抵達鴻蒙宗後,玄空長老親自接見了他。見他帶來的修煉心得與草藥記錄,玄空十分欣慰:“人族能自主探索修法與洪荒資源,實屬難得。從今日起,你便隨我學習,不僅要學《黃帝內經》的深層奧義,還要學道紋、陣法之術。”此後,玄易每日在鴻蒙宗修行,白天跟隨玄空學習,夜晚則記錄所學,準備日後傳回夏朝。
而在陽城,啟並未停下治世的腳步。他讓人將玄易刻製的護身符推廣到各部落,同時下令修建“靈台”——一座高達十丈的高台,用於觀測星象、感應洪荒氣運。靈台建成後,啟每日清晨都會登上靈台,望著洪荒的天空,心中默念:“人族定能在洪荒立足,不辜負道尊的庇佑。”
此時,起源殿內,龍宇正透過鴻蒙盤看著夏朝的一切。玄空侍立一旁,道:“啟治世有方,人族修法漸興,靈台的建立更是能讓人族提前感知劫氣異動,為封神劫做準備。”龍宇微微頷首,目光落在玄易身上:“此子天資尚可,若能好好培養,將來可為人族的棟梁。封神劫雖慘烈,卻也是人族崛起的契機。”
鴻蒙盤緩緩旋轉,映出夏朝百姓安居樂業、修法者刻苦修煉的景象。啟立於靈台上,望著遠方的昆侖虛,心中充滿了期待——他知道,玄易歸來之日,便是人族更加強盛之時,而夏朝的秩序,也將在修法的加持下,愈發穩固。隻是他未曾想到,這份穩固,在封神劫的洪流麵前,將會麵臨何等嚴峻的考驗。
喜歡源道龍宇洪荒劫紀請大家收藏:()源道龍宇洪荒劫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