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無之海與三界夾縫間,起源殿懸於混沌氣流之上,殿外鴻蒙盤緩緩轉動,清輝漫過碎裂後仍在漂移的洪荒殘片。龍宇立於殿中最高處的觀星台,萬億丈九爪金龍本體隱於道韻之下,隻顯一襲玄色道袍身影,目光透過殿宇屏障,落在那片正從洪荒核心區剝離的最大碎塊上——此刻它還隻是塊裹著岩漿與塵埃的混沌岩體,卻已被龍宇的道力提前鎖定,注定成為後世承載華夏文明的地球。
“玄冥,你看這碎塊。”龍宇聲音輕緩,卻帶著定鼎乾坤的力量,玄冥的身影自殿側緩步而來,素手輕拂過觀星台邊緣的道紋,目光落在那片岩體上時,眼底閃過三世情緣中曾見的未來碎片——有農耕火種,有筆墨書香,還有那綿延千年的文明脈絡。“尊上,此塊雖為洪荒殘軀,卻藏著‘生生不息’的氣數。”玄冥輕聲應道,指尖凝出一縷本源力,與龍宇的道力在觀星台前交織,化作一道淡金色光絲,纏向那片岩體。
龍宇頷首,抬手間鴻蒙盤光華大漲,盤麵浮現出無數細密道紋,正是他以道境修為推演的地球氣運軌跡。“洪荒三劫,龍漢碎混沌、巫妖裂天地、封神破洪荒,此塊承洪荒核心靈脈,若不鎮其氣運,恐難逃崩解或被域外邪祟侵襲的下場。”話音落,龍宇周身道力澎湃,九道金色龍氣自他袖中飛出,如九條遊龍般穿梭過混沌氣流,精準落在岩體四周。
第一道龍氣撞入岩體核心,岩漿翻湧間竟緩緩凝聚成一顆淡藍色的“氣運珠”,珠內隱約可見山川河流的雛形——那是未來地球的龍脈根基,昆侖山脈的虛影在珠內若隱若現,長江、黃河的河道脈絡如銀線般纏繞,將洪荒殘存的靈脈牢牢鎖在岩體內部,避免靈氣逸散導致生機斷絕。第二道龍氣覆在岩體表麵,岩漿漸漸冷卻,化作厚重的地殼,塵埃凝聚成雲層,開始在岩體周圍形成最初的大氣層,隔絕混沌氣流的侵蝕。
餘下七道龍氣則在岩體四周布下“七星鎮運陣”,東方角宿對應未來的泰山,西方奎宿鎖昆侖山,南方井宿定衡山,北方鬥宿鎮恒山,中央軒轅宿護嵩山,七星光芒交織成網,將岩體穩穩固定在三界邊緣的星域中,既不被天界的仙力波及,也不被幽冥的陰氣侵擾,更能緩慢吸收虛無之海的混沌靈氣,滋養岩體生機。
玄冥靜靜看著龍宇布道,忽然想起巫妖量劫時,他為自己擋下東皇鐘與太陽真火的模樣——那時他周身也是這般澎湃的道力,卻帶著護人的決絕,如今這份力量用來守護一方文明的火種,更顯道境大能的慈悲。“尊上,此塊氣運已穩,可那‘文明火種’,該如何留存?”玄冥輕聲問道,目光落在岩體上剛成型的一片平原區域,那裡未來將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龍宇抬手,起源珠自他懷中飛出,懸浮在觀星台前,珠內映照出洪荒人族在三皇五帝時期的生活圖景:有神農嘗百草的身影,有黃帝戰蚩尤的勇武,有倉頡造字的專注,還有大禹治水的堅韌。“文明火種,不在器物,而在人族的‘傳承’。”龍宇指尖輕點起源珠,珠內飛出無數淡白色的“記憶光點”,每一點都承載著洪荒人族的智慧——有農耕種植的技巧,有天文曆法的知識,有文字符號的雛形,還有倫理道德的萌芽。
這些光點穿過混沌氣流,如細雨般落在岩體的平原區域,滲入剛冷卻的土壤中。龍宇又以道力凝聚出三枚“傳承玉符”,分彆刻著“農”“文”“德”三字,嵌入平原下的龍脈節點:刻“農”字的玉符埋在未來的黃河流域,將洪荒的五穀種子靈氣封入土壤,為後世農耕文明打下基礎;刻“文”字的玉符藏在長江中下遊,留存倉頡造字的本源印記,讓文字傳承有跡可循;刻“德”字的玉符則鎮在中原腹地,承載三皇五帝的治世理念,種下“仁政愛民”的文明根基。
“此塊日後名為‘地球’,這平原區域,將是華夏文明的搖籃。”龍宇收回目光,鴻蒙盤的光華漸緩,岩體已穩定下來,開始圍繞一顆新生的恒星運轉,大氣層內凝結出第一滴雨水,落在土壤上,激起細微的生機。玄冥走到他身側,看著那滴雨水在土壤中暈開,輕聲道:“尊上以道力定其序,以傳承留其魂,此文明必能綿延不絕。”
龍宇微微頷首,指尖再凝一道道紋,融入起源殿的護殿大陣中:“日後三界運轉,若地球遇滅頂之災,起源殿的道力將自動護持此塊,保華夏火種不熄。”他頓了頓,目光望向岩體上那片漸漸顯露出綠色的區域——那是第一株從土壤中萌發的植物,帶著洪荒靈脈的氣息,也帶著新生的希望。“洪荒碎而文明生,這便是劫後的生機。”
觀星台前,鴻蒙盤的清輝與起源珠的柔光交織,映照著遠處緩緩轉動的地球。龍宇與玄冥並肩而立,看著那片承載著華夏文明火種的土地,道韻在兩人周身流轉,一如巫妖量劫時那場生死相護,如今化作守護一方文明的綿長道心。而此刻嵌入地球龍脈的傳承玉符,已開始緩緩釋放力量,為日後華夏先民的誕生、農耕的興起、文字的創造,埋下了跨越萬古的伏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雨水落在地球新生的土壤上,並未如混沌中其他殘片般迅速蒸發,反而順著“農”字玉符散出的靈脈紋路,在平原下彙聚成細小的水脈——那是未來黃河支流的雛形。龍宇指尖輕動,一道更細密的道力滲入水脈,將洪荒時期大禹治水時總結的“疏堵之法”化作無形的規則,藏進水脈流轉的軌跡裡,為後世華夏先民應對水患埋下先天指引。
“單有農耕根基還不夠。”龍宇目光掃過地球另一側仍被岩漿覆蓋的區域,那裡未來將是西域戈壁,此刻卻藏著洪荒時期遺留的礦物靈材。他抬手召來一縷混沌氣流,裹著數枚從起源殿兵器庫取出的“礦脈種子”,擲向那片岩漿區。混沌氣流遇熱不散,反而將岩漿暫時逼退,“礦脈種子”落入岩層後,瞬間與地球靈脈相連,化作鐵礦、銅礦的本源——這是為後世華夏青銅文明、鐵器時代預留的物質根基。
玄冥看著那片岩漿區漸漸冷卻,岩層下透出淡淡的金屬光澤,輕聲道:“尊上既留農耕之基,又備冶煉之源,是想讓這文明從一開始,便有‘生’與‘造’的雙重支撐?”她想起龍漢初劫時,自己曾見洪荒生靈因缺乏生存之法而覆滅,如今龍宇為地球文明鋪下的每一步,都在規避過往劫難的教訓。
龍宇點頭,指尖再點起源珠,這次飛出的不再是記憶光點,而是三道凝聚了道境感悟的“規則印記”。第一道印記化作“時序”,融入地球圍繞恒星的軌跡中,讓晝夜交替、四季更迭的規律愈發清晰,與太日後傳下的“觀星定節氣”形成呼應;第二道印記化作“水土”,讓平原區域的土壤更易孕育作物,水脈更易滋養生靈,避免洪荒時期“土硬水濁”的困境;第三道印記則化作“靈韻”,散入地球各處,讓山川草木能緩慢吸收虛無之海的靈氣,雖不如洪荒鼎盛時濃鬱,卻足以支撐生靈修行,為後世修仙界與人界的關聯留下通道。
“這些印記,需借人族之手才能真正激活。”龍宇望向地球平原上那株剛萌發的植物,植物頂端已隱約結出細小的穀穗——那是“農”字玉符催生的第一株五穀原型。他抬手召來一隻從禦獸殿選出的“靈鵲”,此鵲曾見證三皇五帝時期的人族發展,通人性、識五穀。靈鵲振翅飛向地球,落在穀穗旁,用喙輕輕啄下穀粒,將其播撒在平原各處,每一粒穀種落地時,都帶著“農”字玉符的靈氣,瞬間紮根生長。
玄冥看著靈鵲在平原上忙碌的身影,忽然想起自己曾在未來碎片中見過的畫麵:華夏先民手持耒耜,在田埂間勞作,身後是金黃的稻浪。“這靈鵲,便是連接現在與未來的信使吧?”她輕聲問道,眼底閃過溫柔的笑意——過往劫難中的血色,似乎都在這新生的生機中漸漸淡去。
龍宇嗯了一聲,目光轉向地球大氣層外的“七星鎮運陣”。此刻七星光芒愈發璀璨,東方角宿的光芒落在泰山雛形上,讓山體愈發穩固,成為未來華夏的“五嶽之首”;西方奎宿的光芒則滋養著昆侖山雛形,使其成為地球靈脈的核心,日後將孕育出無數靈藥;中央軒轅宿的光芒籠罩中原腹地,在那裡種下“華夏正統”的氣運,讓後世無論經曆多少戰亂,文明的核心都能在此延續。
“還需為這文明留一道‘護持’。”龍宇周身道力再次澎湃,這次他沒有動用鴻蒙盤或起源珠,而是直接剝離自身一絲道境本源,化作一道淡金色的“守護結界”,罩在地球之外。這結界平時隱而不顯,但若遇域外邪祟侵襲,或地球文明麵臨滅頂之災,便會自動激活,既不會乾預文明的自然發展,又能在關鍵時刻守住火種。
玄冥感受到那道結界中熟悉的道力——與巫妖量劫時,龍宇為自己擋下東皇鐘的道力同源,隻是此刻多了一份“守護千萬載”的綿長。“尊上以自身本源為護,此文明定能渡過日後的無數風雨。”她輕聲說道,抬手將自己一絲本源力也融入結界,讓結界多了一份“生生不息”的特質,與龍宇的道力相輔相成。
龍宇側頭看向玄冥,眼底閃過暖意。兩人並肩立於觀星台,看著地球在七星陣的護持下,平原上的五穀漸漸蔓延,水脈漸漸拓寬,靈鵲的身影在田間穿梭,大氣層內的雨水愈發溫潤。遠處,其他洪荒殘片已化作星域,唯有地球在道力的護持下,透著與眾不同的生機。
“洪荒碎而華夏生,這便是劫後的意義。”龍宇輕聲說道,抬手收回落在地球上的道力,隻留下那些已融入地球根基的印記與結界。起源殿外,鴻蒙盤緩緩轉動,將地球的氣運軌跡記入道境推演中,未來華夏文明的脈絡——從農耕到文字,從禮法到修行,從王朝更迭到文明延續——已在這道力定序的瞬間,埋下了跨越萬古的伏筆。
玄冥看著地球緩緩轉動的身影,忽然輕聲道:“日後若有機會,真想親自踏上這片土地,看看先民們如何將這些火種,燃成燎原之勢。”龍宇聞言,嘴角勾起一抹淺淡的笑意:“會有機會的。待三界秩序穩定,待人族真正崛起,我們自會見證這文明的輝煌。”
觀星台前的光芒漸漸收斂,起源殿重新歸於平靜,唯有鴻蒙盤上,代表地球的光點愈發明亮,如一顆藏在三界邊緣的星辰,靜靜等待著華夏文明火種點燃的那一天。而此刻,地球平原上的第一株五穀已成熟,穀穗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仿佛在向遙遠的起源殿,傳遞著新生的訊息。
喜歡源道龍宇洪荒劫紀請大家收藏:()源道龍宇洪荒劫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