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冥輪回深處,濁浪翻湧的忘川河上,奈何橋的青石板還沾著未散的劫氣,孟婆亭旁新熬的孟婆湯蒸騰著白霧,卻擋不住亡魂間偶爾爆發的混亂——自巫妖量劫落幕、封神劫致洪荒碎裂後,湧入幽冥的亡魂陡增數倍,既有仙妖大戰中隕落的修士,也有夏商更迭裡枉死的凡人,更有星域碎塊崩解時消散的生靈殘魂。這些亡魂或因執念難消不肯入輪回,或因不知輪回規則四處遊蕩,甚至有被劫氣浸染的惡靈試圖衝撞輪回殿,攪得幽冥秩序岌岌可危。
一襲素白長裙的平心娘娘立於輪回殿前,烏黑長發僅用一根碧玉簪束起,眉心一點淡金色的輪回印記隨呼吸輕輕閃爍。她曾是十二祖巫中的後土,為解亡魂無歸之苦,舍祖巫本源以身化輪回,如今雖褪去祖巫凶煞,周身卻縈繞著遠超以往的厚重威壓——那是承載三界生靈輪回之責後,天地規則賦予的“秩序之威”。此刻她望著殿外混亂的亡魂,玉指輕撚,一縷幽冥本源之力化作流光,將兩名爭鬥的惡靈輕輕束縛,聲音溫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爾等既入幽冥,便該遵輪回之序,何來放肆?”
被束縛的惡靈本是封神劫中助商紂作惡的妖修,死後仍存戾氣,此刻卻在平心的威壓下渾身顫抖,戾氣瞬間消散大半。平心見狀,輕歎一聲,揮手將它們送往忘川河下遊的“洗怨池”:“先去洗去周身怨煞,再論輪回之事。”做完這一切,她轉身踏入輪回殿——殿內中央,是她化輪回時凝聚的“輪回本源柱”,柱身刻滿了密密麻麻的符文,既有祖巫時代的先天符文,也有她化輪回後領悟的天地規則印記。隻是此刻,本源柱上的光芒忽明忽暗,顯然是因亡魂無序、規則未明,導致輪回運轉不暢。
“若不儘快規範流程、定立規則,恐幽冥動蕩波及三界。”平心走到本源柱前,伸出右手輕輕貼在柱身,一股精純的本源之力緩緩注入。隨著力量湧入,柱身上的符文逐漸亮起,投影出幽冥輪回的全貌:忘川河橫貫東西,將幽冥分為南北兩區,北區是待輪回的亡魂聚集的“望鄉台域”,南區是輪回六道的入口所在;奈何橋連接望鄉台與輪回入口,孟婆亭是亡魂入道前的最後一站;而輪回六道的入口此刻還隻是六個模糊的光門,光門周圍縈繞著混沌的氣息,顯然尚未明確各自的對應之責。
平心凝視著投影,腦海中浮現出與道尊龍宇的對話——封神劫剛落幕時,她曾前往起源殿拜訪龍宇,龍宇以鴻蒙盤推演後對她說:“輪回乃三界根基,六道有序則三界穩,六道無序則三界亂。你既為輪回之主,當定‘善惡有報’之則,讓生靈知因果、明報應,方能讓輪回真正成為三界的‘平衡之秤’。”當時她雖認同,卻因亡魂過多、事務繁雜,未能即刻推行,如今看來,定規則、整流程已刻不容緩。
“第一步,當明確六道的職責與對應生靈。”平心收回貼在本源柱上的手,走到投影前,玉指輕點其中一個光門。隨著她的動作,一縷本源之力注入光門,光門逐漸變得清晰,門楣上浮現出“天道”二字。“天道者,為三界有功、德行深厚之靈所居。”平心的聲音在殿內回蕩,同時調動幽冥規則之力,在天道門旁刻下對應的標準,“凡生前護佑蒼生、踐行大義者,如封神劫中助周伐商的忠良、巫妖劫中守護人族的修士,或積德行善至極致的凡人,死後魂入天道,享天界福報,亦可入仙途修行。”
話音剛落,天道門內傳出一陣祥和的光芒,幾道曾在封神劫中隕落的闡教弟子亡魂,本在望鄉台徘徊,此刻卻被天道門的光芒牽引,緩緩向光門飄去。平心見狀,微微點頭,又指向第二個光門:“此為‘人道’。”隨著本源之力注入,“人道”二字浮現,“人道乃生靈輪回之常道,凡生前無大善亦無大惡、恪守本分者,如耕作的農夫、經商的誠信之人、持家的凡人,死後魂入人道,投生為人,續享人間煙火,亦有機會在來世積善或修行。”
人道門亮起柔和的白光,望鄉台中大部分凡人亡魂被這光芒吸引,有序地向人道門走去。平心繼續輕點第三個光門,“阿修羅道”三字浮現,門內透出一股剛猛卻帶著戾氣的氣息:“阿修羅道,為生前好勇鬥狠、執念過深卻非大惡者所居。”她頓了頓,補充道,“如封神劫中雖助商卻未濫殺的截教弟子,或凡間為護親友而爭鬥的勇士,此類亡魂雖有戾氣,卻非作惡,入阿修羅道,可在道中磨礪心性,若能化解執念,亦可再入人道或天道。”
緊接著,第四個光門亮起,“畜生道”三字顯現,門內縈繞著樸素的生靈氣息:“畜生道,為生前有小惡、心性懶惰或傷害生靈者所居。”平心解釋道,“如凡間虐待牲畜的屠夫、偷雞摸狗的竊賊,或修仙者為私欲傷害弱小生靈,此類亡魂需入畜生道,體驗生靈之苦,若能在道中悟得生命可貴,可再入人道贖罪。”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第五個光門浮現“餓鬼道”三字,門內透出饑餓、痛苦的氣息:“餓鬼道,為生前貪得無厭、吝嗇至極者所居。”平心的聲音多了幾分嚴肅,“如商朝末年搜刮民脂民膏的貪官、囤積糧食見死不救的富人,此類亡魂入餓鬼道,永受饑餓之苦,不得飲食,唯有放下貪念,方可有機會入畜生道或人道。”
最後一個光門亮起,“地獄道”三字帶著森然的寒意,門內是無儘的黑暗與懲戒之力:“地獄道,為生前作惡多端、罪孽深重之人所居。”平心的語氣沉重,“如商紂那般殘害忠良、屠戮百姓的暴君,或修仙者為達目的弑師滅祖、屠戮族群,此類亡魂需入地獄道,受刀山、火海、油鍋之刑,以贖其罪,待罪孽消儘,方可再入輪回,從畜生道或餓鬼道開始贖罪。”
六道職責定畢,平心卻未停下動作——她發現,若僅定職責,仍有亡魂不知自己該入哪一道,甚至可能因亡魂記憶混亂,導致善惡評判出錯。“需設‘善惡評判台’,讓亡魂在入道前明明白白知曉自己的因果。”平心念頭一動,調動幽冥本源之力,在奈何橋與輪回六道之間,凝聚出一座巨大的石台,石台上方懸浮著一麵晶瑩剔透的“善惡鏡”,鏡麵光滑如冰,能映照出亡魂生前的所有經曆。
“善惡評判台,由‘判官’執掌。”平心抬手一揮,十道身影從幽冥本源中凝聚而出——這些是她從巫妖劫、封神劫中隕落的正直修士亡魂中挑選出的,生前無過、心懷正義,經她以輪回之力重塑魂體,成為幽冥的第一批判官。為首的判官身著黑色官袍,手持“生死簿”,腰間掛著“勾魂筆”,正是封神劫中因直言進諫被商紂殺害的忠臣比乾。
“比乾,你率九位判官駐守善惡評判台,凡入幽冥的亡魂,先由爾等核對生死簿,再以善惡鏡映照其生前善惡,依此判定其該入哪一道輪回。”平心將一本金色的生死簿遞給比乾,生死簿上記錄著三界所有生靈的生辰八字、壽命長短,“生死簿可隨生靈善惡自動增減壽命,若有亡魂陽壽未到卻死於非命,需查明原因,若為冤死,可酌情減免其罪孽,若為作惡遭報應,則按正常流程評判。”
比乾接過生死簿,躬身行禮:“臣定不負娘娘所托,公正評判每一位亡魂,絕不讓善惡顛倒。”其餘九位判官也紛紛行禮,隨後便前往善惡評判台駐守。平心看著他們的身影,又想到忘川河上偶爾會有亡魂因留戀人間,不肯過奈何橋、不肯喝孟婆湯,導致擁堵。“孟婆亭需加強秩序,孟婆湯亦需調整,確保亡魂喝後能忘卻前塵,安心入輪回。”
平心來到孟婆亭,孟婆正忙碌地為亡魂盛湯,見平心前來,連忙起身行禮。平心看著孟婆湯,眉頭微蹙:“此前的孟婆湯,雖能讓人忘卻記憶,卻無法徹底洗去亡魂的執念,有些亡魂喝後仍會記起片段,導致入道後仍有混亂。”她說著,取出一縷輪回本源之力,注入孟婆熬湯的大鍋之中,“此乃輪回本源,融入湯中,可徹底洗去亡魂的前塵記憶與執念,隻留一絲本源魂氣,以便來世重生。”
孟婆依言將輪回本源融入湯中,瞬間,孟婆湯的香氣變得更加醇厚,原本有些抗拒喝湯的亡魂,聞到香氣後竟主動走上前來。平心又在孟婆亭旁設下“引路童子”——這些是從早夭的善良孩童亡魂中挑選出的,經她以輪回之力滋養,變得天真無邪,負責引導亡魂排隊喝湯,避免混亂。
解決了評判、引路、忘憂的問題,平心又想到輪回的“循環規則”——若僅定善惡評判,卻無輪回後的反饋,生靈可能會覺得“善惡有報”隻是空談,無法真正約束自身行為。“需定‘因果循環’之則,讓生靈知曉,今生的善惡,會影響來世的命運,甚至會影響子孫後代。”
平心回到輪回殿,再次來到輪回本源柱前,雙手結印,將“因果循環”的規則刻入本源柱中。隨著規則的刻入,本源柱上的符文閃爍出金色的光芒,一道無形的規則之力擴散至三界——從此,凡三界生靈,今生行善,來世會投生到富貴之家、擁有良好資質;今生作惡,來世會投生到貧苦之地、或身患殘疾;若今生作惡多端,不僅自身會入地獄道受刑,其子孫後代也會受到影響,運勢低迷;若今生積德行善,其子孫後代也會福報深厚。
為了讓生靈更直觀地感受到“因果循環”,平心還在善惡評判台旁設下“因果鏡”,亡魂在被評判前,可通過因果鏡看到自己今生的善惡所對應的來世命運,以及對子孫後代的影響。有一位在封神劫中為商紂搜刮民財的貪官亡魂,通過因果鏡看到自己來世會投生為乞丐,一生饑寒交迫,其子孫後代也會代代貧苦,頓時悔恨不已,主動請求入地獄道受刑,以贖其罪。
平心看著這一幕,微微頷首,卻也明白,僅靠規則約束還不夠,還需讓三界生靈知曉輪回規則,這樣才能從根源上減少作惡、鼓勵行善。“需派人前往天界、修仙界、人界,宣講輪回規則與‘善惡有報’之理。”平心召來幽冥的“無常使者”——這些是她挑選出的速度最快、心性最穩的亡魂,經她以輪回之力改造,擁有穿梭三界的能力。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黑白無常,你二人率無常使者前往三界,向天界的仙神、修仙界的修士、人界的凡人宣講幽冥輪回的規則,告知他們‘善惡有報、因果循環’,讓他們知曉今生的行為會影響來世的輪回。”平心將一卷記錄著輪回規則的“幽冥法典”交給黑白無常,“此法典可顯化出影像,讓生靈更易理解,若有不遵規則、試圖擾亂輪回者,爾等可先警告,若不聽從,可依法將其擒回幽冥,交由判官評判。”
黑白無常接過幽冥法典,躬身領命,隨後便率無常使者前往三界宣講。平心站在輪回殿前,望著幽冥中逐漸變得有序的亡魂——它們不再混亂爭鬥,而是有序地經過望鄉台、善惡評判台、孟婆亭,然後進入對應的六道輪回,輪回本源柱上的光芒也變得穩定而明亮,整個幽冥輪回的運轉越來越順暢。
就在這時,一道金光從幽冥上空落下,化作道尊龍宇的身影。龍宇看著井然有序的幽冥,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平心,你將輪回六道規範得很好,‘善惡有報’的規則定得恰當,如此,三界方能長治久安。”
平心見到龍宇,連忙行禮:“若非道尊此前指點,臣亦難以如此順利地整飭輪回。隻是,臣還有一事擔憂——若有強大的修士或仙神,試圖篡改生死簿、乾擾評判,該如何應對?”
龍宇聞言,取出一枚黑色的令牌,遞給平心:“此乃‘輪回令’,持此令者,可調動起源殿的防禦之力,若有誰敢乾擾輪回,你隻需捏碎令牌,起源殿的護衛便會前來相助。此外,我已在輪回本源柱上布下‘鴻蒙禁製’,除非有我與你共同許可,否則無人能篡改生死簿、乾擾評判。”
平心接過輪回令,心中安定不少,再次行禮:“謝道尊相助,臣定能守護好幽冥輪回,讓‘善惡有報’的規則永遠流傳,為三界的穩定貢獻力量。”
龍宇點頭,目光望向幽冥深處的輪回六道,又望向遠方的三界:“洪荒碎裂雖慘烈,卻也開啟了三界六道的新紀元。你守護輪回,我守護起源殿,眾仙神各司其職,相信三界定會越來越繁榮,生靈也能在‘善惡有報’的規則下,找到自己的輪回之道。”
說完,龍宇化作金光離去,平心則繼續留在幽冥,監督輪回的運轉。她偶爾會前往善惡評判台,查看判官是否公正;偶爾會去孟婆亭,品嘗孟婆湯是否仍有效果;偶爾會跟隨無常使者前往三界,查看生靈是否知曉輪回規則。在她的努力下,幽冥輪回秩序井然,三界生靈也逐漸知曉“善惡有報”的道理,作惡者減少,行善者增多,三界的氣運也越來越旺盛。
若乾年後,當地球上的華夏先民開始記錄曆史時,“善惡有報、因果輪回”的理念已深深融入他們的文化之中,成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這一切的起源,都源於平心娘娘在幽冥輪回中所定下的規則,源於她對三界生靈的守護,源於那場讓洪荒碎裂、卻也讓三界六道走向有序的封神劫。
輪回殿內,平心娘娘立於本源柱前,眉心的輪回印記閃爍著柔和的光芒,她望著柱身上不斷流轉的符文,輕聲說道:“隻要三界還有生靈,隻要輪回還在運轉,‘善惡有報’的規則便不會改變,我會一直守護在這裡,直到永恒。”忘川河的水流緩緩流淌,奈何橋的青石板被亡魂的腳步磨得光滑,孟婆亭的香氣飄向幽冥的每一個角落,三界六道的輪回,就這樣在平心娘娘的守護下,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有序運轉著,成為三界最堅實的根基。
喜歡源道龍宇洪荒劫紀請大家收藏:()源道龍宇洪荒劫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