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經隊伍離了平頂山,一路向西行去。秋高氣爽,風清日朗,唐僧騎在白龍馬上,看兩側層林儘染,忍不住撚須感歎:“悟空,你看這西陲之地,雖不及東土繁華,卻也山明水秀,一派祥和。”
孫悟空金箍棒縮成繡花針藏在耳中,正蹦蹦跳跳在前探路,聞言回頭笑道:“師父,這祥和都是表麵文章。俺老孫火眼金睛掃過,前麵那城池上空似有妖氣縈繞,隻是不甚濃烈,倒像藏得極深。”
豬八戒扛著九齒釘耙,懶洋洋跟在後麵:“猴哥又來嚇唬人!這一路走得腳底板生疼,好不容易見著城池,定要好好吃頓齋飯,睡個安穩覺。管他什麼妖氣,有你這火眼金睛在,還能讓妖精傷了師父不成?”
沙和尚挑著行囊,沉穩道:“二師兄說得是,隻是小心駛得萬年船。大師兄既然察覺異樣,我等還是多加留意為好。”
說話間,前方城池輪廓愈發清晰,城門上方懸著一塊青石板匾,刻著“烏雞國”三個鎏金大字。城門下往來行人絡繹不絕,大多麵帶憂色,不似尋常城池百姓那般從容。
唐僧勒住韁繩:“悟空,你看百姓神色,似有愁苦。我們既入其境,當問個明白,若有難處,也好儘一份力。”
孫悟空應聲而去,不多時拉著一位白發老者回來。老者身著粗布衣衫,皺紋滿麵,見了唐僧連忙拱手:“長老可是東土來的取經高僧?”
唐僧點頭合十:“貧僧正是唐僧,奉唐王之命往西天拜佛求經。見貴地百姓麵帶憂色,不知是何緣故?”
老者長歎一聲,眼圈泛紅:“長老有所不知,我烏雞國三年前遭了大難。當年國王勤政愛民,國泰民安,卻不知為何,三年前夏日在禦花園八角琉璃井旁突然駕崩。新王繼位後,雖也算安分,可這三年來,我國滴雨未下,莊稼枯死,百姓流離,實在苦不堪言啊!”
豬八戒咋舌:“三年不下雨?這新王怕是德行有虧,觸怒了上天吧?”
老者連連搖頭:“不然不然。新王繼位後,倒也日日焚香祈雨,可就是不見成效。城中高僧道士請了無數,都束手無策。前日還有道士說,是井中出了妖邪,汙了龍脈,可誰也不敢下那八角琉璃井探查。”
孫悟空眼中精光一閃:“哦?還有這等事?那舊王駕崩得蹊蹺,新王祈雨無果,井中又有異樣,此事定有貓膩。師父,俺老孫今夜去皇宮探探,看究竟是何方妖邪作祟。”
唐僧叮囑道:“悟空,你行事需謹慎,不可驚擾百姓,更不可濫殺無辜。”
當晚,月黑風高。孫悟空施了個隱身法,悄無聲息潛入烏雞國皇宮。宮中燈火通明,新王正在大殿內與群臣議事,所言皆是祈雨之事。孫悟空繞過大殿,直奔禦花園,果然見園中八角琉璃井旁立著一座石亭,井欄上雕刻著精美的龍鳳圖案,隻是蒙著一層淡淡的黑氣。
他俯身看向井中,深不見底,黑氣正是從井底冒出。孫悟空取出金箍棒,晃了晃變成長繩,一頭係在石亭柱子上,縱身跳了下去。井水冰涼刺骨,卻擋不住他的神通,不多時便到了井底。
井底並非死水,而是一處寬敞的地宮,宮中有一座石棺,黑氣正是從石棺中溢出。孫悟空掀開棺蓋,隻見裡麵躺著一具屍體,身著國王冕服,麵色栩栩如生,竟似剛駕崩一般。屍體頭頂懸著一顆夜明珠,正是這顆珠子護住了屍身不腐。
“奇怪,這國王屍體完好,怎會被認定駕崩?”孫悟空正思索間,忽聞身後傳來腳步聲。他隱身藏在石柱後,見一個青麵獠牙的妖怪走了進來,正是那新王的模樣,隻是此刻褪去了人皮偽裝,露出了獅猁本相。
獅猁怪走到石棺旁,嘿嘿冷笑:“唐三藏師徒已到城中,那孫悟空倒是有些本事,竟能找到這裡。不過你這老東西,占了這烏雞國國王之位三年,也該知足了。等我拿了唐僧,吃了他的肉長生不老,再回來結果了你,永絕後患。”
孫悟空聞言大怒,現出身形罵道:“好你個大膽妖邪!竟敢謀害國王,霸占王位,還想算計我師父!看打!”
金箍棒帶著風聲砸向獅猁怪,獅猁怪猝不及防,忙側身躲閃,取出一柄狼牙棒抵擋。兩人在井底地宮大打出手,石棺被震得嗡嗡作響,夜明珠險些墜落。獅猁怪雖有些神通,卻哪裡是孫悟空的對手,幾個回合下來便節節敗退,身上挨了好幾棒,疼得嗷嗷直叫。
“潑猴休得放肆!我乃文殊菩薩座下坐騎,奉命在此等候取經人,你怎敢傷我?”獅猁怪急了,搬出後台求饒。
孫悟空收住金箍棒,冷笑:“你這妖邪,作惡多端,還敢冒充菩薩坐騎!俺老孫這就打殺你,再去南海問文殊菩薩,看他認不認你這孽障!”
說罷又要打,獅猁怪連忙化作一道黑氣,衝出地宮,往城外逃去。孫悟空怎肯放過,駕著筋鬥雲緊隨其後。兩人一路打至城外山穀,獅猁怪漸漸不支,被孫悟空一棒打翻在地,現出原形,竟是一頭青毛獅子,隻是少了一隻耳朵。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悟空住手!”就在孫悟空舉棒欲打時,空中傳來一聲佛號,文殊菩薩騎著青獅現身,身後跟著普賢菩薩。
孫悟空收棒行禮:“菩薩駕到,俺老孫有禮了。這妖邪謀害烏雞國國王,霸占王位三年,害百姓受苦,還想算計我師父,罪該萬死,為何攔我?”
文殊菩薩歎道:“悟空,此乃一樁因果。三年前,烏雞國國王曾許下大願,要供養我三日。可我化作凡僧前去,他見我衣衫襤褸,竟將我捆了,扔在禦花園八角琉璃井中,浸泡了三日三夜。若不是井中龍王暗中護佑,我早已殞命。這獅猁獸是我坐騎,我罰它下凡,將國王推入井中,霸占王位三年,以報當日之辱。如今三年期滿,因果已了。”
普賢菩薩補充道:“那國王雖有過錯,卻也不該遭此橫禍。獅猁獸雖奉命行事,卻不該讓百姓受三年大旱之苦,此乃它逾矩之處。”
孫悟空聞言恍然大悟:“原來如此!隻是那國王屍身尚在井底,百姓還在受苦,這妖邪的罪過也不能輕饒。”
文殊菩薩點頭:“自然。我會令它歸還王位,救活國王,再罰它隨我回五台山修行百年,以贖其罪。”
說罷,文殊菩薩對獅猁獸喝道:“孽畜,還不快去救活國王,歸還王位!”
獅猁獸連忙磕頭認錯,起身化作人形,隨孫悟空返回烏雞國皇宮。此時唐僧、豬八戒、沙和尚已被宮中侍衛請到殿中,新王突然返回,還帶著一個毛臉雷公嘴的和尚,群臣皆是大驚。
獅猁獸當著眾人的麵,褪去了新王的偽裝,承認了自己謀害舊王、霸占王位的罪行。隨後,它帶著眾人來到禦花園八角琉璃井,取出井底石棺中的國王屍體,又從口中吐出一顆仙丹,喂入國王口中。
片刻後,烏雞國國王緩緩睜開眼睛,麵色漸漸紅潤,竟是死而複生。國王得知前因後果,又羞又愧,連忙向文殊菩薩的方向跪拜:“多謝菩薩寬宏大量,臣當日有眼無珠,冒犯聖僧,罪該萬死。”
文殊菩薩的聲音從空中傳來:“國王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今後當勤政愛民,體恤百姓,不可再以貌取人。”
國王連連應諾,又向唐僧師徒道謝:“多謝長老與三位仙師相助,救我性命,還我國土。若不是你們,我這烏雞國不知還要受苦多久。”
唐僧合十道:“陛下不必多禮,我等隻是恰逢其會,儘了綿薄之力。如今妖邪伏法,陛下複位,還請即刻下令開倉放糧,救濟百姓,並焚香祈雨,上天定會眷顧。”
國王依言而行,當即下令開倉賑濟,又親自前往城外天壇祈雨。或許是因果已了,或許是國王誠心所致,當日午後,天空便烏雲密布,降下甘霖,滋潤了乾涸三年的土地。百姓們歡呼雀躍,紛紛焚香跪拜,感謝國王與取經高僧。
烏雞國國王大擺筵席,款待唐僧師徒。席間,國王取出黃金百兩、綢緞千匹,欲贈給師徒四人,卻被唐僧婉拒:“陛下心意貧僧心領,我等取經之人,隻求真經,不求財物。若陛下真想報答,便請廣興佛法,善待百姓,便是對我等最好的饋贈。”
國王見唐僧如此清廉,更是敬佩,當即下令在國中修建寺廟,供奉佛法。
次日清晨,唐僧師徒辭彆國王,繼續西行。烏雞國百姓夾道相送,直至城外十裡。孫悟空駕著筋鬥雲在前探路,回望那漸漸遠去的城池,笑道:“師父,這烏雞國一難,倒是了結了一樁因果。那文殊菩薩的坐騎,倒也算是替主子報了仇,隻是苦了百姓。”
唐僧歎道:“一飲一啄,莫非前定。那國王因一時傲慢種下惡因,才有三年之劫;獅猁獸因逾矩害人,也需受百年修行之罰。世間萬物,皆逃不過因果二字。”
豬八戒咂咂嘴:“管他什麼因果,隻要有齋飯吃,有好覺睡,俺老豬就滿足了。前麵不知道還有什麼妖怪等著,猴哥,你可得多加留意啊!”
沙和尚道:“二師兄說得是,我等還是小心為上,早日護送師父取得真經,返回東土。”
師徒四人說說笑笑,身影漸漸消失在西去的古道上。而烏雞國經此一事後,國王勤政愛民,百姓安居樂業,佛法大興,成為西陲之地的一方淨土。那八角琉璃井旁,後來建起了一座“救主亭”,世代供奉著唐僧師徒與文殊菩薩的畫像,流傳著這段救主還國的佳話。
喜歡源道龍宇洪荒劫紀請大家收藏:()源道龍宇洪荒劫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