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量劫塵埃落定,靈山佛音東傳,長安城內梵唄初鳴。玄奘法師攜真經歸唐,太宗李世民率滿朝文武、萬千百姓於朱雀大街迎候,那藏經的紫金缽與層層經卷,在晨光中泛著溫潤的光澤,似承載著三界眾生對安寧與智慧的期許。消息傳遍三界,天庭淩霄殿上,昊天上帝撫須頷首,瑤池金母眸含笑意,望著階下祥雲繚繞,緩緩開口:“佛法東傳,乃三界盛事,東土百姓久沐紅塵煙火,僧眾譯經傳法,需避塵擾、固道心,吾當率仙娥煉‘護經丹’,贈東土僧眾,護持真經不失。”
此言一出,天庭眾神紛紛附和。太白金星執笏上前:“金母聖明,東土雖為人間福地,卻也多凡俗紛擾、邪祟覬覦,譯經僧眾需日夜鑽研梵文,耗費心神,更需抵禦外界誘惑,護經丹既能安神定誌,又能驅邪避穢,實乃雪中送炭之舉。”昊天上帝亦道:“起源殿道尊曾言,西遊劫畢,當以護持文明為要,金母此舉,正合道尊之意,朕準了,所需天材地寶,儘可從天庭寶庫支取。”
瑤池金母謝過昊天,轉身便召來身邊四位貼身仙娥——蘭英、桂月、蓮心、梅香,此四仙娥皆是跟隨瑤池多年,精通丹道,尤以蘭英仙娥最為擅長煉藥,曾助太上老君打理兜率宮丹房,對各類仙草藥性了如指掌。“你們隨我前往起源殿丹藥庫,此次煉護經丹,需借起源殿的鴻蒙真火與千年靈泉,方能成丹。”瑤池金母話音剛落,手中已浮現出一枚鎏金令牌,正是龍宇早年所贈,憑此令牌可自由出入起源殿除核心寶庫外的所有區域。
四仙娥齊聲應諾,隨瑤池金母駕著七彩祥雲,往虛無海方向而去。祥雲穿梭於三界通道,隻見下方雲海翻騰,東土大唐的城池如繁星點點,長安城內更是香煙繚繞,僧眾們已開始整理經卷,籌備譯經之事。蓮心仙娥望著下方,輕聲歎道:“東土僧眾赤誠之心,天地可鑒,隻盼護經丹能助他們一臂之力。”桂月仙娥點頭:“聽說玄奘法師為取真經,曆九九八十一難,九死一生,我們定要煉出最好的丹藥,不辜負這份虔誠。”
不多時,祥雲抵達虛無海邊緣,隻見一片無邊無際的黑暗中,一座巍峨宮殿懸浮於混沌氣流之上,正是起源殿。宮殿通體由鴻蒙晶石鑄就,流光溢彩,殿頂鑲嵌著無數星辰般的寶石,門口兩側立著兩頭萬丈高的黃金獅獸,正是護衛殿的鎮守神獸。見瑤池金母到來,獅獸眼中金光一閃,躬身行禮,宮殿大門緩緩開啟,一股濃鬱的靈氣撲麵而來,夾雜著草木清香與丹藥的醇厚氣息。
“金母駕臨,玄空有失遠迎。”一道蒼老而溫和的聲音傳來,隻見玄空大長老身著青色道袍,手持拂塵,從殿內走出。他身為鴻蒙宗大長老,掌管起源殿日常事務,早已感知到瑤池的氣息。瑤池金母拱手笑道:“大長老客氣了,此次前來,是奉昊天上帝之命,為東土譯經僧眾煉製護經丹,需借丹藥庫的鴻蒙真火與靈泉一用。”
玄空點頭:“道尊早已算到此事,臨行前吩咐過,起源殿各寶庫儘可任由金母調用。丹藥庫已備好,隨我來吧。”說罷,玄空引著瑤池一行往殿內走去。起源殿內部廣闊無垠,走廊兩側懸掛著無數畫卷,皆是玄空所繪的三界奇景與量劫往事,其中一幅正是龍宇在巫妖劫中為玄冥擋東皇鐘的畫麵,筆觸雄渾,氣勢磅礴。蘭英仙娥駐足觀望,眼中滿是敬畏:“道尊神威,果然名不虛傳。”
穿過數條走廊,眾人來到丹藥庫門口。隻見庫房大門由千年玄鐵鑄就,門上雕刻著繁複的丹道符文,玄空抬手輕拂,符文亮起,大門緩緩打開。進入庫房,隻見內部分為三層,第一層擺放著無數藥架,上麵陳列著各類仙草靈藥,有三千年一開花的忘憂草、五千年一結果的紫芝、萬年不死的還魂草,甚至還有幾株傳說中的混沌仙草,散發著令人心神激蕩的靈氣。第二層是煉丹區域,擺放著數十個大小不一的丹爐,其中最大的一個三足兩耳,通體赤紅,正是用混沌精鐵打造的鴻蒙丹爐,爐底燃燒著一團幽藍色的火焰,正是鴻蒙真火,其溫度之高,可煉化萬物,又能精準控製火候,是煉丹的絕佳之火。第三層則是靈泉區域,一眼清澈見底的泉眼汩汩流淌,泉水呈乳白色,正是千年靈泉,此泉水蘊含濃鬱的鴻蒙靈氣,能中和丹藥燥性,提升丹藥品質。
“金母,鴻蒙丹爐、鴻蒙真火與千年靈泉皆已備好,所需藥材,庫房內一應俱全,若有欠缺,可隨時告知。”玄空說道。瑤池金母謝過玄空,轉身對四仙娥吩咐:“蘭英,你掌火候,鴻蒙真火需控製在文火,不可過烈;桂月,你負責挑選藥材,按丹方配比稱量;蓮心,你負責研磨藥材,需磨至粉末狀,不可有絲毫雜質;梅香,你負責注水,用千年靈泉調和藥材,掌控水量。”
“遵金母之命!”四仙娥齊聲應道,各自忙碌起來。瑤池金母則取出早已備好的丹方,此丹方是她結合太上老君的《丹經》與起源殿的《鴻蒙丹錄》所創,護經丹的主要成分包括:忘憂草三錢,安神定誌;紫芝五錢,滋補心神;還魂草二錢,固本培元;混沌仙草一錢,驅邪避穢;再輔以千年靈泉調和,經鴻蒙真火煉製七七四十九天,方可成丹。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桂月仙娥來到藥架前,仔細挑選藥材。忘憂草葉片翠綠,散發著淡淡的清香,她選取了三片最為鮮嫩的葉片,用玉秤稱量,不多不少正好三錢;紫芝通體紫紅,肉質飽滿,她挑了一朵年份最久的,稱量五錢;還魂草形如枯草,卻蘊含生機,她取了兩根,正好二錢;混沌仙草則生長在藥架最深處,葉片呈金色,散發著鴻蒙氣息,她小心翼翼地摘取一錢,生怕浪費分毫。
蓮心仙娥接過桂月挑選好的藥材,來到研磨區,取出一個羊脂玉碗,將藥材一一放入碗中,用一根玉杵輕輕研磨。她力道均勻,動作輕柔,忘憂草與紫芝很快便化為綠色與紫紅色的粉末,還魂草與混沌仙草則相對堅硬,蓮心仙娥運起仙力,玉杵轉動速度加快,不多時,所有藥材都化為細膩的粉末,無一絲顆粒。
梅香仙娥提著一個玉壺,來到千年靈泉邊,舀取靈泉。靈泉泉水甘甜清冽,倒入玉壺中,泛起層層漣漪。她提著玉壺來到鴻蒙丹爐旁,將靈泉緩緩倒入爐中,水量不多不少,正好沒過爐底三寸。
蘭英仙娥則來到鴻蒙丹爐前,雙手結印,對著爐底的鴻蒙真火輕聲念訣。隻見幽藍色的火焰微微晃動,火勢漸緩,化為文火,溫度柔和卻持久。她目光專注地盯著丹爐,隨時調整火候,確保丹藥能充分煉化。
瑤池金母站在丹爐旁,親自督陣。她不時查看藥材的煉化情況,用仙力感知爐內的變化。第一天,爐內藥材與靈泉融合,化為淡綠色的藥汁,散發著清香;第十天,藥汁逐漸濃稠,顏色變為深綠色;第二十天,藥汁開始凝結,形成一個個小小的丹坯;第三十天,丹坯顏色變為金黃色,散發著淡淡的靈光;第四十天,丹坯逐漸圓潤,靈光越來越盛;第四十九天,爐內突然爆發出一陣強烈的金光,香氣彌漫整個丹藥庫,甚至飄散到起源殿之外,引得護衛殿的神獸紛紛側目。
“成丹了!”蘭英仙娥喜道,連忙收了火候。瑤池金母眼中閃過一絲笑意,抬手對著丹爐一招,隻見數十顆金黃色的丹藥從爐中飛出,懸浮在空中。每顆丹藥都有拇指大小,圓潤光滑,表麵刻著細小的符文,散發著濃鬱的靈氣與清香,聞之令人心神舒暢,雜念儘消。
玄空大長老走上前來,拿起一顆護經丹仔細端詳,點頭讚道:“金母好手段,此丹蘊含鴻蒙靈氣與仙草精華,安神定誌、驅邪避穢之力遠超尋常丹藥,東土僧眾得此丹,定能順利完成譯經大業。”瑤池金母笑道:“多虧起源殿的鴻蒙真火與靈泉,否則難以成此佳品。”
隨後,瑤池金母命梅香仙娥取來數十個玉瓶,將護經丹一一裝入瓶中,每個玉瓶可裝百顆丹藥,共裝了五十瓶,足夠東土所有譯經僧眾使用。裝好丹藥後,瑤池金母謝過玄空,帶著四仙娥與丹藥,駕著祥雲返回天庭。
回到天庭,瑤池金母即刻派太白金星前往大唐長安,將護經丹贈予玄奘法師。太白金星駕著祥雲,很快便抵達長安,此時玄奘法師正與一眾弟子在弘福寺整理經卷,聽聞太白金星到來,連忙率眾弟子出迎。
“玄奘法師,貧道奉瑤池金母之命,特來贈‘護經丹’,此丹可安神定誌、驅邪避穢,助法師與眾僧眾譯經傳法。”太白金星說罷,取出五十個玉瓶,遞予玄奘。玄奘法師雙手接過玉瓶,躬身行禮:“多謝金母厚愛,多謝上仙辛勞,玄奘與眾弟子感激不儘。”
太白金星笑道:“法師不必多禮,此乃三界共襄盛舉,願真經早日傳遍東土,護佑眾生。”說罷,太白金星駕雲離去。玄奘法師捧著玉瓶,回到寺內,打開其中一個玉瓶,一股清香撲麵而來,眾弟子聞之,隻覺心神激蕩,連日來整理經卷的疲憊一掃而空。
“師父,此丹靈氣濃鬱,果然是仙家至寶!”大弟子窺基感歎道。玄奘法師點頭:“此乃瑤池金母一片心意,我們當好好珍惜,每日服用一粒,潛心譯經,不負道尊、佛祖與天庭的厚望。”隨後,玄奘法師將護經丹分予眾弟子,每人一瓶,叮囑他們每日清晨服用。
自此,東土僧眾每日服用護經丹,心神愈發清明,道心愈發堅定。譯經之時,縱使窗外人聲鼎沸、紅塵繚繞,他們也能心無旁騖,專注於經文之中;遇到晦澀難懂的梵文,隻需凝神靜氣,便能豁然開朗。更有甚者,一些僧眾曾遇到邪祟侵擾,試圖擾亂譯經,卻被護經丹散發的靈光擊退,邪祟不敢再靠近弘福寺半步。
長安城內的百姓聽聞天庭贈予仙家丹藥,紛紛感歎佛法東傳乃是天意,對玄奘法師與眾僧眾愈發敬重,每日前往弘福寺禮佛祈福者絡繹不絕,香火愈發旺盛。太宗李世民得知護經丹的神效後,更是下旨擴建弘福寺,為譯經僧眾提供更好的環境。
數月後,玄奘法師與眾弟子已順利譯出多部真經,經卷流傳開來,東土百姓爭相誦讀,人心向善,社會安定。消息傳到三界,起源殿內,龍宇立於窗前,望著東土方向,嘴角微揚。玄冥站在他身旁,手中把玩著一顆護經丹的仿製品,輕聲道:“瑤池此舉,倒是幫了不少忙。”龍宇點頭:“護經丹不僅護持了真經,更護持了東土的文明火種,甚好。”
天庭之上,瑤池金母聽聞譯經進展順利,心中欣慰。她望著東土方向,眼中滿是期許:“願真經永傳,三界安寧,這護經丹,總算沒有白煉。”蘭英、桂月、蓮心、梅香四位仙娥也相視一笑,她們知道,自己的辛勞沒有白費,這小小的丹藥,正為東土的文明傳承貢獻著力量。
護經丹的清香,彌漫在長安的空氣中,也彌漫在三界的每一個角落。它不僅是一枚丹藥,更是三界眾生對和平、智慧與文明的向往,見證著佛法東傳的盛事,也見證著三界秩序的穩固與繁榮。而這一切,都將被玄空大長老記錄在《東土文明錄》中,永存於起源殿的藏經閣,成為三界曆史中一段不朽的佳話。
喜歡源道龍宇洪荒劫紀請大家收藏:()源道龍宇洪荒劫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