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界擴展後的第七天,地球收到了第一份正式的外交禮物——一顆被完美切割的可能性水晶,內部封存著來自“共鳴文明”的全部曆史。不是通過數據傳輸,而是通過直接的情感體驗。
當蘇芮觸碰水晶時,全人類在瞬間體驗了另一個文明的完整曆程:他們從海洋發光生物進化到星際旅行者的全過程,包括所有的喜悅、痛苦、成就與錯誤。
“這是...無限信任的證明。”張振華在聯合國特彆會議上說,“他們向我們展示了毫無保留的真實。”
作為回應,人類發送了地球生物圈樣本——不是數字記錄,而是實際的生命種子和基因庫,封裝在可能性合金製成的保護艙中。
“風險太大了!”一些代表反對,“如果被濫用...”
蘇芮的能量體在會場中央閃爍:“信任需要冒險。可能性聯盟的基礎不是完美防禦,而是共同成長。”
聯盟的第一次正式會議在月球軌道上的中立區舉行。與會文明的外形各異:有光之共鳴者、岩石智慧的結晶集群、氣態生命的壓力旋渦,甚至還有純數學存在的概率波形態。
會議語言不是聲音,而是通過可能性場直接共享概念。蘇芮擔任人類的主要翻譯,她的能量形態能同時理解所有文明的思想模式。
會議主題是“共享實驗成果”。每個文明都展示了他們在各自實驗場中的發現:
共鳴文明展示了“情感共振技術”,能將整個星係的情緒協調一致;岩石智慧分享了“地質記憶”,能讀取星球深層的曆史記錄;最令人驚訝的是氣態生命——他們通過改變自身密度,能創造出臨時維度裂縫。
輪到人類時,蘇芮展示了“可能性科學”的基礎原理:不是控製或預測可能性,而是與可能性共舞,尊重每個選擇的分支。
“有限中的無限。”共鳴文明代表評價,「這正是我們尋找的平衡。」
然而,聯盟內部並非完全和諧。一些較古老的文明對“新成員”持保留態度,特彆是那些經曆過多次文明失敗的實驗場代表。
“第十三號實驗體還太年輕。”一個形似恒星的古老存在發出脈衝信號,“需要觀察期。”
更棘手的是,人類內部出現了新的分裂。“星際開放派”主張全麵融入聯盟,分享所有技術和知識;“謹慎發展派”則要求逐步接觸,保持人類文化的獨立性。
分歧在一場危機中變得尖銳。
一艘人類科研船在探索新開放的蟹狀星雲區域時,意外觸發了一個古老的“文明過濾器”——這是實驗創造者留下的安全機製,旨在防止某些危險技術擴散。
過濾器啟動後,開始係統性消除人類的可能性技術基礎。全球的可能性引擎陸續失效,可能性合金開始退化,甚至連可能性變異者的能力都在減弱。
聯盟迅速響應。共鳴文明提供情感穩定場,岩石智慧加固地殼結構,氣態生命則嘗試中和過濾器效應。
但最有效的解決方案來自一個意想不到的方向——前十二個文明的殘留可能性。
蘇芮發現,通過調動這些文明殘留的可能性印記,可以“欺騙”過濾器,讓它認為人類文明已經通過了測試。
“但這需要所有前代文明同同意。”她解釋,“不是技術挑戰,而是道德考驗。”
張振華提出建立“文明議會”,不是由人類單獨決定,而是邀請所有前代文明的殘留意識參與表決。
過程極其複雜。蘇芮需要同時與十二個文明的殘留意識建立連接,而每個都有獨特的思維模式和價值觀。
第一個文明重視邏輯效率,要求看到詳細的成本收益分析;第二個文明注重情感共鳴,需要體驗人類的真實情感;第三個文明關注美學價值,要求欣賞人類的藝術成就...
最困難的是第十一個文明——他們因內部爭鬥而毀滅,殘留意識充滿了不信任和懷疑。
“他們需要看到證據。”蘇芮疲憊地說,“證明人類不會重蹈他們的覆轍。”
證據來自一個意想不到的源頭。“純化聯盟”的前成員們站了出來,不是通過技術展示,而是通過最樸素的人類行為:不同派彆的人們坐在一起,坦誠分歧,尋找共同點。
“看。”蘇芮向第十一文明展示這些場景,“我們不完美,但我們學習。”
所有前代文明最終同意了。過濾器被成功關閉,人類的技術基礎恢複,甚至因聯盟文明的幫助而更加先進。
但危機留下了深刻教訓:宇宙中遍布著未知的安全機製,盲目探索可能帶來災難。
聯盟決定建立聯合探索協議:所有新區域先由多文明團隊掃描檢測,共享發現,共同決定如何處理危險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