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既投入又覺知的狀態,正是他在生活中追求的。
放映後的討論會上,觀眾們分享著各自的感受和理解。同一個電影,卻在每個人心中激起了不同的漣漪。
「這就是夢的美妙之處,」導演說,「它既是個人的,也是共享的。」
夢的療愈
晚上,他們參觀了一個夢境療愈工作坊。參與者們分享著反複出現的夢境,並在導師的引導下探索其中的含義。
「夢是我們的潛意識在說話,」導師說,「聆聽夢境,就是聆聽內心深處的聲音。」
一個女士分享了她多年來反複做的一個夢:「我總是在迷宮中尋找什麼,但永遠找不到出口。」
通過引導,她逐漸意識到這個夢與她現實生活中的困惑相關——她一直在外部世界中尋找答案,但答案其實在內心。
「當我們理解夢的信息,」導師說,「夢就會轉化,或者停止重複。」
張振華想起自己在諧律寰宇麵對的各種挑戰,本質上都是在學習聆聽存在通過各種形式傳遞的信息。
星夢之間
深夜,他們再次來到那個小山丘。今天的夜空格外清澈,銀河橫跨天際,繁星如織。
「看那些星星,」蘇芮說,「每一顆都可能有一個世界,每一個世界都可能是一場夢。」
張振華仰望星空,感受到存在的無限可能性。無數的世界,無數的夢境,都是存在探索自己的方式。
「我們也是星星做的夢,」他說,「而星星又是更大存在的夢。」
這種無限嵌套的夢境不再讓他感到虛幻,反而顯得更加真實——因為存在本身就是一場永恒、無限的夢。
山下的城市已經入睡,但夢境正在無數個臥室中展開。那些夢境與星光交織,形成一幅壯麗的圖景。
「整個地球都在做夢,」蘇芮輕聲說,「而我們是少數知道自己在做夢的夢者。」
回旅館的路上,張振華感受到一種深沉的平和。他知道明天醒來,將繼續參與這場偉大的夢境,但不同的是,他將以覺夢者的身份參與——既全情投入,又保持覺知。
人生是夢,
但夢是真實的。
我們是夢者,
也是被夢者。
當知道自己在做夢時,
夢就成為有意識的創造。
在這場永恒的夢中,
覺醒不是終點,
而是更深的參與。
今夜,讓我們在夢中覺醒。
明日,讓我們在覺醒中做夢。
喜歡屍語證詞:屍檢報告被ai篡改後請大家收藏:()屍語證詞:屍檢報告被ai篡改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