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微露,張振華在最終的安心中醒來。不是新的體驗,不是特殊的境界,而是回到了從未離開過的家園,在這個心靈的原鄉安然穩坐。
歸家的清晨
衛生間裡,每一個動作都如此熟悉,如同在自己家中般自在。水流聲、牙刷摩擦聲、毛巾的觸感,都是家園裡熟悉的聲音和感覺。
「終於回來了,」他看著鏡中的自己,「雖然從未真正離開過。」
早餐攤前,老師傅如常地準備食物,張振華如常地用餐。這份日複一日的平常,正是最珍貴的安穩。
「天天都這樣,」老師傅遞過豆漿,「但今天感覺特彆踏實。」
安穩的通勤
街道上,張振華的腳步不再匆忙。既然已經在家,何必急著去往彆處?每一個街角,每一棵樹,都是家園的風景。
「慢慢走,」郵遞員騎著自行車經過,「反正已經到家了。」
地鐵站裡,他安然等待列車,不焦躁,不期盼。車廂的搖晃如同兒時的搖籃,載著歸家的遊子。
踏實的工作
建築工地上,工人們專注地工作著。每一塊磚的鋪設,每一鏟水泥的塗抹,都是在建設共同的家園。
「為彆人蓋房子,」工頭抹去額頭的汗水,「也是在建設自己的心安之處。」
設計事務所裡,設計師們在創造讓人安心的空間。好的設計讓人感覺像回到家一樣,這正是他們的追求。
安心的學習
學校裡,孩子們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每一個新知識的獲得,都是在家園中多認識一個角落。
「學習讓人安心,」語文老師講解著古詩,「因為智慧是我們的本來家產。」
圖書館裡,讀者們安靜地閱讀。書本是通向智慧家園的地圖,閱讀是歸家的旅程。
歸真的藝術
美術館裡,觀眾在一幅描繪家園的畫作前駐足。畫中的炊煙、小路、老樹,喚起了每個人心中的故鄉。
「藝術最好的功能,」畫家在旁解說,「就是帶人們回家。」
音樂廳裡,一曲《歸家》讓聽眾淚流滿麵。不是因為悲傷,而是因為找到了久違的安心。
安住的健康
公園裡,老人們慢慢地散步。不追求速度,不比較距離,隻是在享受在家般的安然。
「心安則身安,」中醫在為病人把脈,「心回家了,身體自然就好了。」
孩子們在玩耍,他們的笑聲是家園中最動聽的音樂,他們的活力是生命本然的歡慶。
安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