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兩天後,就在讀者們還在津津樂道《鴛鴦刀》的精巧構思與深刻內涵時,斯語再次上傳了新作——《越女劍》。
這一次,他直接發布了完整的短篇內容。
《越女劍》的故事同樣源自金庸先生,講述了春秋末年,越國一名叫阿青的牧羊女,因與一隻白猿嬉戲,竟在無意中悟得了高超絕倫的劍法。
後因仰慕越國大夫範蠡的風采,阿青跟隨他來到越國都城,並以其神乎其技的劍術幫助越國劍士提升武功,最終助越王勾踐複仇滅吳。
然而,故事的結局卻帶著一絲悵惘,阿青對範蠡朦朧的情愫無疾而終,範蠡最終與西施泛舟遠去,而阿青那驚世駭俗的劍法,也因無法被完全理解和傳承,隻留下了“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傳說和一縷逝去的劍影。
這篇小說篇幅更為短小,但意境悠遠,將曆史的厚重與個人的情感、絕世武學的驚豔與傳承的遺憾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現出一種不同於《鴛鴦刀》的、帶著古典韻味的蒼涼美感。
讀者們再次陷入狂歡!
“言吾大大高產似那啥!愛了愛了!”
“《越女劍》也好絕!阿青好純粹,結局有點心疼……”
“這種帶著曆史感的武俠,味道太正了!”
武俠圈的讀者們更是聞風而動,迫不及待地前來品鑒。
看完之後,同樣是讚不絕口。
“筆力雄健,寥寥數筆,勾畫出一個時代的氣象與一位奇女子的風姿,佩服!”
“將劍術與自然相融,意境高遠,已得武俠之神髓!”
“此子對武俠的理解,遠超同儕!”
評論區裡,希望言吾寫長篇的呼聲越來越高。
“言吾大大,短篇雖然精彩,但完全不夠看啊!求長篇!”
“是啊,以您的筆力,寫長篇武俠絕對能再造經典!”
“趕緊開個長篇吧,我們一定追更!”
然而,也有一些不同的聲音開始出現,其中不乏一些眼紅或是固執己見的人唱起了反調。
“嗬嗬,吹得再高有什麼用?還不是隻敢寫短篇?”
“武俠哪有那麼好寫的?長篇需要宏大的架構和持續的輸出,他言吾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駕馭不了,所以才隻寫短篇糊弄人吧!”
“就是,寫個幾萬字的短篇,靠著巧思和營銷火一把容易,真要寫幾十上百萬字的長篇,我看懸!”
這些言論雖然刺耳,但也代表了一部分人的看法。
畢竟,短篇和長篇的創作難度不可同日而語。
與此同時,網文圈的其他作者們,心態也經曆了複雜的變化。
最初《鬥羅大陸》火爆時,不少人內心是嫉妒的,覺得言吾不過是運氣好,碰巧找到了一個新穎的設定。
但隨著時間推移,尤其是看到言吾在詩詞領域展現出的驚人“才華”,以及現在又跨界到武俠,並且一出手就是兩部質量極高的短篇,這種嫉妒漸漸轉化為了欽佩和學習的動力。
他們發現,《鬥羅大陸》裡有很多值得借鑒的設定和敘事技巧。
而言吾展現出的多領域才華,更是讓他們望塵莫及。
於是,很多網文作者也悄悄地加入了追更言吾作品的行列,甚至開始研究他的寫作手法。
“不服不行,人家是真有本事。”
“學習一下大佬是怎麼講故事的,爭取也能進步。”
幾天後,編輯沫沫通過工作號聯係了斯語。
“言吾大大,有個好消息!”沫沫的語氣帶著興奮,“有一家武俠雜誌社聯係到我們,希望能出版您的那兩篇武俠小說!”
她解釋道,這家名為《俠影》雜誌社的出版社,是國內老牌的武俠刊物,曾經輝煌一時,捧紅過不少武俠作者。
但隨著武俠市場的整體萎縮,《俠影》雜誌的銷量也逐年下滑,處境艱難。
他們注意到了近期在網上引發熱議的言吾及其武俠作品,敏銳地感覺到這或許是一個契機。
因為無法直接聯係到言吾本人,他們便找到了啟航中文網,希望能代為轉達合作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