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真正的民俗學者、古器物研究愛好者、建築史研究者,也被這本書吸引。
他們不滿足於隻是看故事,而是根據自己的專業知識,在各大論壇、貼吧發布了長篇分析帖。
有人詳細考證“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中提到的各種概念在大秦曆史上不同時期的哲學思想如陰陽五行學說)和早期地理觀念中的源流和演變。
有人根據書中對地下建築結構,如小說中虛構的“關東軍要塞”和“精絕古城”的描寫。
結合大秦曆史上一些已知的、帶有神秘色彩的古代遺址,如前朝皇陵、廢棄的古代祭祀坑洞等,進行對比和推測。
還有人試圖根據已有的線索,預測胡八一等人下一步可能會遇到什麼類型的機關陷阱和未知生物。
這些高質量的討論,進一步提升了《鬼吹燈》的討論深度和文化內涵,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考據”文化,讓許多讀者在閱讀爽感之外,還獲得了知識上的滿足。
這股由《鬼吹燈》掀起的文化熱潮,引起了大秦國家博物館的注意。
博物館的領導層敏銳地意識到,這是一個讓古老文物“活”起來,吸引年輕觀眾走進博物館的絕佳契機。
他們主動通過顧磊,聯係上了斯語,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合作構想。
聯合舉辦一場名為“《鬼吹燈》的幻想與考古的現實——大秦秘境探源展”的特展。
斯語對此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他親自參與了前期的策劃會議。
最終方案確定:由斯語言吾)提供《鬼吹燈》的ip授權、核心創意和部分內容支持。
由國家博物館提供珍貴的文物實物、嚴謹的學術支持以及專業的展陳設計。
展覽的核心思路是“虛實結合,以虛引實,立足秦統”。
一邊,展出在大秦漫長曆史中各個主要王朝留下的、具有代表性的珍貴文物,例如:
氣勢恢宏的秦代兵器、鎧甲、兵馬俑或其仿製品),展現大一統帝國的強盛,對應小說中探索宏大遺跡的基調。
華麗精致的唐代金銀器、瓷器、三彩俑,對應小說中可能描繪的繁華古國遺珍。
風格獨特的瓷器、書畫雖然曆史走向不同,但文化藝術有相似脈絡),體現不同時代的審美。
以及反映古代葬俗的冥器、一些帶有神秘紋飾或用途不明的古代器物,用以激發觀眾對未知的想象。
所有展品都配有嚴謹的考古學介紹,明確其在大秦曆史長河中的具體年代和文化背景。
另一邊,則巧妙運用《鬼吹燈》中的角色、情節和元素作為導覽線索和互動環節。
但所有解讀和聯想都嚴格限定在“藝術想象”和“激發興趣”的層麵,不與任何真實、具體的曆史事件或人物強行掛鉤。
而是引導觀眾關注文物本身的美學和曆史價值,以及大秦曆史的整體厚重感。
例如,在展示一套精美的古代青銅酒器的區域,背景可能會設計成帶有神秘圖案的帷幔,並配有胡八一關於“古代貴族墓葬中禮器擺放可能蘊含的秩序感”的“語錄”。
該語錄內容由民俗和考古專家共同審核,確保其不違背已知的考古常識,且屬於合理的藝術想象。
在介紹古代建築中的榫卯結構和一些大型陵墓的排水係統的展區,會有一個趣味性的“破解古代機關”的互動裝置,寓教於樂地傳播古人的智慧。
這場特展一經推出,立刻引發了轟動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