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交通廣播的會議上,氣氛同樣熱烈。
台長王薇,一位乾練的中年女性,指著投影上的數據圖:
“我們的優勢是移動端收聽,但內容同質化嚴重,缺乏核心競爭力。
《鬼吹燈》這種高質量、強情節的ip,如果能打造成王牌節目,不僅能穩固現有開車族聽眾,甚至能吸引他們在家也通過app收聽!
這對於提升我們台的品牌影響力和廣告價值,至關重要!版權費用可以適當提高,但一定要爭取到最優的合作條件!”
嶺南故事廣播則更看重《鬼吹燈》中蘊含的民俗和神秘元素。
總監陳明對下屬說:“我們台一直以講述奇聞異事、地方傳說見長,《鬼吹燈》的內容與我們台的定位非常契合。
拿下它,不僅能提升收聽率,更能鞏固我們在特定聽眾群體中的地位。這是我們區彆於其他綜合台,打造自身特色的絕佳機會!”
幾家電台,目標一致,都摩拳擦掌,準備在《鬼吹燈》的廣播權上,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仿佛誰拿到了這塊“金字招牌”,誰就能在日漸式微的廣播行業中,重新奪回話語權和麵子。
與此同時,在星輝藝術大學的校園裡,斯語期末作業《童話》的完整版,不知通過什麼渠道,在同學間悄然流傳開來。
沒有華麗的編曲,隻有乾淨的鋼琴和他真摯的演唱,但那動人的旋律和直擊人心的歌詞,足以讓每一個聽到的人為之動容。
“我的天,斯語這《童話》寫得……也太好聽了吧!”
“是啊,聽著聽著就想哭了,想起初戀了……”
“人比人真是氣死人啊!小說寫得那麼好,現在隨便寫首歌,感覺都能直接出道了!”
“你說老天爺是不是給他開了後門?才華多到溢出來了吧?”
“聽說音樂學院的教授們都快把他誇上天了!”
同學們私下裡議論紛紛,語氣中充滿了羨慕、敬佩,以及一絲絲的“嫉妒”。
斯語的才華橫溢,已然成為了校園裡一個公認的、略帶傳奇色彩的事實。
而這股風潮,也引發了一些有趣的連鎖反應。
音樂學院的教授們,最近往文學院跑得格外勤快。
不是去交流學術,而是話裡話外,對著文學院的同事和領導,對斯語的音樂天賦讚不絕口。
“老張啊,我們音樂學院真是撿到寶了!斯語同學在作曲上的靈性,是我教書這麼多年來罕見的!”
“那首《童話》,結構完整,旋律優美,情感真摯,完全不像一個大三學生的習作!”
“聽說他之前理論課的成績也是沒話說?了不得,了不得啊!”
這番舉動,頗有些“揚眉吐氣”和“炫耀”的意味。
原因無他,當初斯語“言吾”的身份剛在校園裡曝光時,文學院的領導和教授們,可是沒少往音樂學院跑。
明裡暗裡表示斯語在文學上天賦異稟,甚至動過把他“挖”到文學院的心思。
要不是斯語自己明確表示更喜歡作曲係的學習氛圍主要是為了係統學習樂理),加上音樂學院院長頂住了壓力,說不定這個“香餑餑”就被文學院搶走了。
如今,斯語在音樂領域展現出同樣耀眼甚至更為直接的才華,音樂學院的教授們自然要好好“扳回一城”,讓文學院的人嘗嘗這種“寶貝是彆人家的”滋味。
文學院的教授們也隻能笑著應付,心裡卻是五味雜陳,既為學校出了這樣的全才感到高興,又難免有些惋惜——
這樣的苗子,怎麼就沒在文學創作上“從一而終”呢?
初秋時節,大一新生的軍訓也接近了尾聲。
為了展示軍訓成果,迎接新生正式融入大學生活,學校籌備舉辦一場名為“青春啟航·星輝之夜”迎新晚會暨軍訓成果彙報演出。
按照慣例,每個院係都需要出幾個節目。
斯語所在的作曲係大三班,也收到了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