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魚柒君送的催更符)
他轉而看向斯語,目光中充滿了前所未有的鄭重與感激:“斯語小友,老朽……佩服!”
他感慨道,“不瞞你說,以往也不是沒有人嘗試過將戲曲與流行樂結合。
但大多隻是浮於表麵,要麼是生硬地插一段戲腔,要麼是把流行歌詞用戲腔唱,不倫不類,甚至可以說是糟蹋了祖宗留下來的好東西。
可你這首歌,不一樣!
大不一樣!
不僅是詞曲貼合,意境高遠,最難能可貴的是這唱腔的融合,這念白的處理,你是真正懂戲,又懂如何讓戲‘活’在當下的人!”
斯語謙遜地回應:“梅大師過獎了。
是淩老師功底深厚,梅師傅指導有方,我不過是提供了一個思路。”
“不,你這思路,是點睛之筆,是開路之石!”
梅若鴻大手一揮,情緒依然激動。
這樣一來,他原本隻是來看看的心思徹底沒了,反而比梅永年和淩雲還要投入。
他也不急著走了,乾脆留了下來,加入了“閉關”的行列。
這位戲曲泰鬥一出手,果然不同凡響。
他針對淩雲某個尾音的處理,提出了更精妙的潤腔方法。
對那段念白的氣口、節奏,進行了更細致的打磨,讓其韻味更足,同時依然保持現代感。
他甚至親自示範了幾個更具表現力的身段,將“回馬槍”的淩厲與決絕展現得更加淋漓儘致。
“這裡,眼神要跟著槍尖走!”
“這個‘扛’字,腰腹要用力,顯出分量!”
原本是師徒二人閉關,現在連梅若鴻大師也一同“銷聲匿跡”了。
這下,那幾位當初慫恿梅若鴻前去探查的老友更是坐不住了,心裡像有貓爪在撓。
“這到底是弄出了什麼驚世駭俗的東西?連若鴻老哥都陷進去了?”
“不行,我得去看看!”
“同去同去!”
幾天後,當梅永年小院裡的磨合進入最後階段,不僅戲班的樂師們胡琴、月琴、阮、鑼鼓等)全部到場,斯語通過顧磊找來的現代電子音樂製作人也帶著設備加入進來。
傳統樂器與電子音色開始碰撞、融合,試圖尋找最和諧的共鳴。
這一天,正是第一次嘗試完整合成配樂排練。
當淩雲開口,傳統樂隊與經過精心編配的電子樂同時響起,那種既古樸又時尚、既熟悉又新奇的聽覺體驗,讓在場所有人都精神一振。
淩雲也更加投入,唱、念、做、打,全力施為。
“我願為你一生守邊疆!我學會那本領回馬槍!”
高亢的唱腔與激昂的配樂完美融合。
“手持丈二槍北戰關外南過江!”
鏗鏘的念白與富有節奏感的電子鼓點相得益彰。
就在淩雲舞動長槍,做出那個精心設計的“回馬槍”亮相,音樂也推向最高潮的刹那——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