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白蛇傳》的‘遊湖’、‘水鬥’,情節有愛情有衝突,打鬥也好看。
《楊門女將》的‘探穀’,巾幗英雄,符合當下審美。
《拾玉鐲》這類做工戲,活潑有趣。
甚至可以嘗試一些折子戲串燒,或者像《回馬槍》這樣,將經典唱段進行現代化編曲的嘗試!”
“我們先拿出這樣一批劇目來,看看觀眾的反應。
根據反饋,我們再隨時調整,慢慢引導。”
沈墨池最後總結道,“記住,我們的目的,不是一次性的熱鬨。
而是要通過這次機會,儘可能地留住這些新觀眾,讓他們真正地、一點點地,喜歡上我們的戲曲藝術!
這,才是長久之計!”
會長的話,高屋建瓴,既有對傳統的堅守,又有麵對現實的變通,說服了在場的絕大多數人。
一場關於戲曲如何擁抱流量、把握機遇的內部改革,就在這個下午,悄然拉開了序幕。
所有人都摩拳擦掌,準備將最好的一麵,展現給即將到來的、充滿好奇的新觀眾。
經過線上預約係統的疏導和戲班緊鑼密鼓的準備,清音閣這座百年老戲樓,迎來了它數十年未曾有過的、近乎夢幻般的喧鬨景象。
昔日略顯斑駁的木門被仔細擦拭過,門楣上“清音閣”的匾額似乎也因這人氣而重新煥發了光澤。
門前不再冷清,而是排起了雖有序卻難掩興奮的長隊,大多是年輕人,穿著時尚,與這古舊戲樓形成了奇妙的時空交錯感。
院內那棵老槐樹下也擺上了加座,依舊供不應求。
空氣中彌漫的不再是陳舊的木頭和茶葉味,而是混合了年輕觀眾的香水味、零食香氣以及一種名為“期待”的躁動氣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戲樓內,樓上樓下,座無虛席!
連過道裡都站滿了人,幾乎重現了張老、李老口中昔日的盛況。
但與過去不同的是,台下不再是清一色的老戲迷,而是充滿了青春的麵孔。
他們手中舉著手機,鏡頭對準舞台,低聲交談著,眼神裡充滿了新奇和探究。
當鑼鼓聲響起,幕布拉開,全場便會瞬間安靜下來,隻剩下舞台上演員的唱念做打和台側樂隊的演奏聲。
然而,這種安靜並非以往的沉寂,而是一種屏息凝神的專注,仿佛隨時會爆發出巨大的能量。
一個戴著鴨舌帽的男生,顯然是《回馬槍》的歌迷,從淩雲出場開始就格外激動。
當淩雲飾演的白翟夫人唱到激昂處,他忍不住跟著節奏輕輕用腳點地,嘴裡無聲地跟著哼唱,眼神發亮。
一對年輕情侶,女孩起初隻是好奇地四處張望,但隨著劇情深入,她被白翟夫人的英姿和故事吸引,不自覺地握緊了男友的手,在看到“破陣”一幕時,甚至低低地驚呼了一聲。
一個背著單反相機、像是自媒體博主的女生,則不斷調整著角度,捕捉著台上演員精彩的身段和台下觀眾投入的表情,臉上帶著發現寶藏的興奮。
——————
雖然曆史發展軌跡不同,但是該出現的還是會出現,隻是內容會有所不同,所以不要太糾結出現的這些曲目名稱啊!)
喜歡文豪:我什麼都略懂一二請大家收藏:()文豪:我什麼都略懂一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