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的演員們,何曾見過如此眾多、如此年輕、如此熱情的觀眾?
他們仿佛被注入了強心劑,每一個動作都力求完美,每一個眼神都飽含情感。
飾演白翟夫人的淩雲,更是全情投入。
他頭戴七星額子,身紮硬靠,雉雞翎隨著他的動作微微顫動。
無論是“巡營”時的沉穩矯健,還是“點將”時的英氣勃發,抑或是“破陣”時那一連串令人眼花繚亂的鷂子翻身和乾淨利落的耍槍花,他都演繹得淋漓儘致。
他的唱腔,清亮中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穿透力,將白翟夫人的巾幗氣概展現無遺。
他能清晰地感受到台下那灼熱的目光,這目光讓他更加賣力,也讓他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激動和使命感。
他不僅僅是在演戲,他是在為整個戲曲行業,吸引著新的目光!
台側的樂隊也仿佛年輕了十歲。
拉胡琴的老者,閉著眼,搖頭晃腦,手指在琴弦上飛舞,拉出的旋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激昂飽滿。
司鼓的師傅,手臂揮舞得更有力量,鑼鼓點敲得震天響,鐃鈸撞擊出金石之音,完美地烘托著舞台上的金戈鐵馬。
整個樂團氣勢十足,與演員的表演緊密配合,共同將現場氣氛一次次推向高潮。
當劇情發展到白翟夫人率軍破敵,在台上舞動長槍,做出一個極具視覺衝擊力的“回馬槍”亮相時,整個清音閣沸騰了!
雖然並非演唱《回馬槍》歌曲,但這個經典動作已然成為了淩雲的標誌。
“好!!”
喝彩聲、掌聲如同積蓄已久的洪水,猛然爆發出來,幾乎要掀翻戲樓的屋頂!
這聲音不再是來自零星幾位老人,而是來自全場數百名年輕觀眾自發的、熱情的呐喊!
許多人激動地站了起來,用力鼓掌,臉上洋溢著興奮的紅光。
那個戴鴨舌帽的男生更是忍不住吹了一聲響亮的口哨。
閃光燈如同繁星般閃爍,記錄下這精彩絕倫的瞬間。
在最前排,那張熟悉的八仙桌旁,張老和李老依舊坐在他們幾十年來的老位置上。
隻是這一次,他們的身邊、身後,不再是空蕩蕩的座椅,而是擠滿了年輕的觀眾。
兩位老人看著眼前這久違的、人聲鼎沸的場麵,聽著那震耳欲聾的、屬於年輕人的喝彩聲,眼眶不由得濕潤了。
張老用力眨著眼睛,試圖看清台上淩雲的身影,聲音帶著哽咽,對身邊的李老說:
“老李……你看到了嗎?聽到了嗎?多少年了……多少年沒這樣了……”
李老同樣激動得胡須微顫,他重重地點頭,握住老夥計的手,聲音沙啞:
“看到了,聽到了!咱們這戲……沒白守啊!這些娃娃們……他們懂!他們喜歡!”
他們看著身邊那些年輕麵孔上洋溢著的熱情,心中充滿了無比的欣慰和感慨。
仿佛他們守護了一輩子的珍寶,終於被新一代人發現並珍視了。
毫無疑問,所有演出劇目中,最受歡迎、反響最熱烈的,便是淩雲主演的《白翟夫人》。
不僅僅是因為淩雲如今的人氣,更因為《回馬槍》這首歌的靈感源於此,觀眾們帶著對歌曲的喜愛和好奇,來看這出“原版”的故事,自然投入了更多的情感。v中相似的身段,或者唱到某些能與歌詞意蘊產生聯想的段落時,台下都會爆發出會心的笑聲和更加熱烈的掌聲。
這出古老的戲,因為一首現代的歌,被賦予了全新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白翟夫人》的餘韻尚未完全散去,台下熱烈的掌聲依舊如同潮水般一波接著一波,久久不息。
許多觀眾激動地站起身,不肯就此離去。
人群中,不知是誰先高喊了一聲:“《白翟夫人》!再來一場!”
這聲呼喊如同投入油鍋的水滴,瞬間引爆了全場積蓄的情緒。
“對!加場!加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