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撚”字出口,帶著戲曲特有的婉轉與力道。
她的手指也下意識地做出了一個極其優美、略帶誇張的“撚”的動作,仿佛真的在虛空中撚動著無常的紅塵。
“紅塵似水”四字,音調流轉,帶著看透世事的蒼涼與無奈,那悠長的尾音如同水滴落入深潭,漾開圈圈漣漪。
這一句甫一出口,台下許多對戲曲有所了解的觀眾,眼睛瞬間就亮了!
這不再是簡單的流行歌曲中加入戲腔點綴,而是真正抓住了戲曲念白和唱腔的“神韻”。
將古典文學的意境與戲曲的程式化美感,完美地融入了旋律之中!
然而,震撼還遠未結束。
幾乎不給觀眾喘息之機,秦雪氣息不停,緊接著便是下一句,將意境再次升華:
“三尺紅台——萬事如歌吹——”
“三尺紅台”四字,她唱得鏗鏘有力,帶著一種屬於舞台的、儀式般的莊重感,仿佛將那方寸之間的悲歡離合、千古興亡都凝聚於此。
而“萬事如歌吹”則陡然變得輕靈、飄渺,音調上揚,帶著一種超脫般的釋然與虛幻感。
仿佛所有轟轟烈烈的故事,最終都不過如同被風吹散的歌聲,消散在時光裡。
這兩句戲腔,對仗工整,意境深遠,從具體動作蘭花指撚)到宏大感慨萬事如歌吹)。
將木偶戲傀儡戲)藝人或擬人化的木偶)在方寸戲台上的生涯與感悟,刻畫得入木三分!
轟——!
現場的反應,在這一刻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沸點!
之前積累的所有情緒,在這兩句神來之筆般的戲腔衝擊下,徹底爆發!
許多觀眾情不自禁地從座位上站了起來,臉上寫滿了難以置信的激動與狂喜!
“我的天!這戲腔!這歌詞!”
“‘蘭花指撚紅塵似水,三尺紅台萬事如歌吹’!這寫得太絕了!畫麵感、哲理感全出來了!”
“這才是真正的文化底蘊!流行音樂還能這樣寫?!”
“秦雪唱得也太好了!這戲腔味道太正了!她是不是專門去學過了?”
沒錯,為了完美演繹這兩句乃至整首歌中蘊含的戲曲韻味,秦雪在拿到歌譜後,付出了遠超常人想象的努力。
她知道,這不僅僅是技巧的模仿,更是神韻的捕捉。
在公司的安排下,她專門拜請了一位資深戲曲老師,進行了為期數月的針對性學習。
她反複練習戲曲的吐字歸音,力求字頭清晰、字腹飽滿、字尾收束乾淨。
她揣摩旦角的身段眼神,試圖理解那種程式化動作背後所蘊含的情感邏輯。
她一遍遍地聽著經典的戲曲唱段,感受那獨特的腔調、氣口和韻味。
甚至,她還特意去觀看了幾場完整的傀儡戲表演。
觀察老藝人如何通過絲線賦予木偶生命,試圖將那種“操控”與“被操控”的微妙感覺,融入到自己的演唱情緒中。
此刻,舞台上,她所有的努力都沒有白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