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如同水墨畫中第一筆淡墨,悄無聲息地暈染開來。
弦樂聲部那極弱pp)卻蘊含無限張力的長音,仿佛自夜色深處湧來,瞬間撫平了場內所有的躁動。
一位坐在前排、白發蒼蒼的老者,原本微闔著眼,似在養神,此刻卻猛地睜開了眼睛,身體微微前傾,渾濁的眼中閃過一絲難以置信的驚異。
他身旁穿著時髦的年輕女孩,下意識地捂住了嘴,仿佛怕一點聲響都會驚擾這靜謐的降臨。
隨著琵琶那清越而溫柔的輪指如月光般灑落,彈撥樂器編織出粼粼波光的江麵,台下開始出現細微的騷動。
不是交頭接耳,而是壓抑不住的、帶著震撼的吸氣聲。
一位戴著黑框眼鏡、顯然是音樂專業學生的男生,眼睛死死盯著舞台,手指無意識地在膝蓋上快速虛按,仿佛在同步分析那精妙絕倫的配器。
他旁邊的外國友人,原本隻是抱著欣賞異域風情的心態,此刻卻張大了嘴巴。
藍眼睛裡充滿了迷惑與驚豔交織的複雜情緒,這完全顛覆了他對“東方音樂”的刻板印象。
當音樂行進至“江流宛轉繞芳甸”的段落,樂隊展現出那充滿生命力的漸強和各聲部精巧絕倫的複調交織時,觀眾席的轟動達到了第一個高潮。
一位中年女觀眾緊緊抓住了身邊丈夫的手臂,指甲幾乎要嵌進他的衣服裡,她卻渾然不覺,完全沉浸在那流動的、立體的音響畫卷中。
後排幾位結伴而來的老樂迷,互相交換著激動得發亮的眼神,用力地點著頭,嘴唇翕動,無聲地傳遞著內心的狂喜與認可——
“對了!就是這個味道!可又完全不一樣了!太棒了!”
然而,真正的、足以載入記憶的轟動,發生在樂曲的後半段。
當樂隊以極其細膩的控製力,描繪“皎皎空中孤月輪”的孤寂清冷時,音樂廳內陷入了一種近乎神聖的寂靜。
一位坐在角落、原本對民樂不太感冒的年輕搖滾樂手,此刻卻覺得鼻腔發酸,一種莫名的、深沉的感動攫住了他。
他從未想過,這些古老的樂器,竟能如此直接地觸及靈魂最柔軟的角落,表達出如此複雜而高級的情感。
當最後那若有若無的尾音,如同月光消散、夜露凝結般悄然逝去,整個音樂廳仿佛被抽成了真空。
寂靜。
死一般的寂靜。
持續了足足有五秒之久。
這五秒,並非冷場,而是極致的震撼與沉浸之後,情感過於飽滿而導致的短暫失語。
仿佛所有觀眾的意識,還飄蕩在那月色朦朧的春江之上,未能及時回歸現實。
然後——
“轟!!!!!!”
如同積蓄了千年力量的火山猛然噴發,如同堤壩在巨大壓力下轟然決口!
震耳欲聾的掌聲、喝彩聲、激動得變了調的叫好聲,以排山倒海之勢,瞬間席卷了整個音樂廳!
這聲音是如此猛烈,如此狂熱,幾乎要掀翻音樂廳那設計精良的穹頂!
“bravo!!”
“太棒了!!”
“我的天啊!!”
“再來一遍!!”
各種語言的讚歎混雜在一起,彙成了情感的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