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長淵送的靈感膠囊)
斯語走到窗邊,看著窗外漸濃的夜色和遠處零星亮起的迎春彩燈,平靜地道:“既然他們敢來請,我自然有能拿得出手的東西。”
他的底氣,依舊源於那個無人知曉的、浩瀚的地球文化寶庫。
為春晚“準備”一首合適的“新交響”作品,對他而言,不過是又一次從寶庫中精準選取,並加以適當“本地化”呈現的過程罷了。
隻是這次,時間更加緊迫,舞台更加耀眼。
他轉身,對顧磊說道:“聯係帝都民族樂團周老他們,接下來這段時間,恐怕要辛苦大家,陪我打一場硬仗了。”
一場在億萬觀眾注視下,展示“新交響”魅力的硬仗,即將拉開序幕。
顧磊領命而去。
斯語重新坐回書桌前,攤開空白的譜紙。
他不需要搜索,腦海中地球的記憶寶庫已然敞開。
在眾多適合春節氛圍的民族管弦樂作品中,他幾乎瞬間就鎖定了一個最為經典、也最貼合“普天同慶、萬家燈火”意象的選擇——
李煥之先生的《春節序曲》。
這首作品,以其熱烈歡騰的引子、流暢抒情的慢板段落和最終推向高潮的再現部。
完美描繪了革命根據地人民在春節時同歌共舞的熱烈場麵,其音樂形象鮮明,民族風格濃鬱。
既有恢弘的管弦樂效果,又不失民間音樂的親切感,簡直是為此情此景量身定做。
他閉上眼,地球版本那熟悉的旋律、配器細節、聲部交織如同清晰的畫卷在腦中展開。
他需要做的,是將其“翻譯”成符合藍星大秦音樂記譜習慣、並針對帝都民族樂團現有樂器編製進行微調的版本。
這對於已經成功“複刻”過《第四十號交響曲》和《春江花月夜》的他來說,並非難事。
筆尖落在紙上,流暢的音符和樂器標記傾瀉而出。
引子部分,鑼鼓喧天、嗩呐高亢的喜慶氣氛率先被定格;
緊接著,雙簧管領奏出的那段優美而略帶鄉愁的慢板主題,仿佛將人帶入溫馨祥和的節日夜晚;
最後,樂曲在更加熱烈奔放的全奏中結束,象征著人們對新一年的美好憧憬。
整個創作或者說“搬運並適配”)過程,斯語心無旁騖,效率極高。
另一邊,顧磊的電話打到了帝都民族樂團首席周老的手機上。
“周老,抱歉這麼晚打擾。有個緊急且重要的項目……”顧磊言簡意賅地說明了春晚的邀約以及斯語的構想。
電話那頭,周老聽完,沉默了幾秒鐘,隨即聲音陡然拔高,帶著難以置信的激動。
“春晚?!斯語先生要為我們樂團寫新作品上春晚?!顧總,你確定沒開玩笑?”
“千真萬確。王導演剛走。老板已經投入創作了。”顧磊肯定道。
“太好了!這……這簡直是天大的好消息!”
周老的聲音因興奮而有些顫抖,“沒問題!絕對沒問題!
時間緊怕什麼?團裡這幫老夥計、小夥子們,哪個不是盼著能跟斯語先生再合作?更彆說是上春晚這種光宗耀祖的事!
你放心,我馬上通知下去,所有人取消近期一切非必要安排,隨時待命!排練廳?我把其他所有預約都推掉,全天候留給斯語先生!”
周老的激動感染了顧磊,他笑著補充,“老板說了,這次是硬仗,辛苦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