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愛吃香甜饅頭的胡文偉送的催更符)
斯語仔細聆聽著各聲部的平衡,偶爾會抬手叫停。
“嗩呐,聲音再亮一些,要有穿透力,但要控製音頭,不要炸。”
“弦樂組,撥弦再整齊一點,顆粒感要強。”
“慢板部分,雙簧管獨奏,情緒再沉進去一些,像是回憶,帶著溫暖的感傷。其他聲部鋪墊要柔,營造氛圍。”
他的指令簡潔、精準,直指要害。
樂手們無一不服,認真調整。
有時某個樂句反複打磨多次,也無人抱怨,反而在終於達到斯語要求時,露出如釋重負又充滿成就感的笑容。
排練氣氛空前熱烈。
休息間隙,樂手們不是聚在一起討論譜子,就是獨自練習難點段落。
幾位老樂師更是感慨萬千。
“多少年了,沒排過這麼帶勁的新作品了。”
周老抿著茶水,對身旁的李老師歎道,“斯語先生這曲子,既有咱們的老味道,又有新氣象,聽著就提氣!”
李老師點頭,“關鍵是,這曲子老百姓肯定愛聽。春晚嘛,要的就是這個熱鬨吉祥的勁兒,但又不止是熱鬨,有內涵,有層次。斯語先生真是摸準了脈。”
高強度、高專注度的排練進行了數日。
每一天,樂曲的完成度都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提升。
從最初的生疏磕絆,到後來的流暢自如,再到對音樂細節、情感層次的精細雕琢。
整個樂團仿佛被擰成了一股繩,目標明確,鬥誌昂揚。
斯語雖然話不多,但他始終在場,用他那種近乎苛刻的準確性和對音樂的深刻理解,引導著樂團向著完美的方向前進。
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無聲的激勵。
在一次連貫的完整演奏結束後,排練廳內陷入了短暫的寂靜。
隨即,不知是誰先帶頭,熱烈的掌聲爆發開來,所有樂手都情不自禁地為自己、為同伴、也為這首作品和站在前方的斯語鼓掌。
周老激動地走到斯語麵前,眼眶甚至有些濕潤,“斯語先生,成了!我覺得……真的成了!這首《春節序曲》,一定能響徹除夕夜,給全國人民一個驚喜!”
斯語看著眼前這些因連日勞累卻眼神熠熠生輝的樂手們,平靜的眼底也掠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讚許。
他點了點頭,語氣依舊平穩,卻帶著肯定的力量:
“大家辛苦了。效果很好,保持住這個狀態。春晚舞台能不能上去,就看各位的了。”
他的話語,如同給所有人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他們知道,這場硬仗,他們已經贏得了第一步。
數日的高強度排練後,《春節序曲》已然成型,其熱烈歡騰、層次分明的音樂表現力,讓參與排練的每一位樂手都信心倍增。
接下來,便是決定命運的一關——提交給春晚節目組進行最終審核。
審核安排在央視大樓一間專業的審聽室內。
氣氛凝重而嚴肅。
橢圓形的長桌一端,坐著以總導演為首的春晚核心決策層,包括幾位副導演、音樂總監、藝術顧問等十餘人。
他們臉上帶著審慎與期待,也夾雜著一絲因時間緊迫而產生的焦慮。
臨時增加節目,尤其是如此重要的創新類節目,壓力非同小可。
斯語在顧磊的陪同下坐在另一端,神色一如既往的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