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運來我們好運來,迎著好運興旺發達通四海~”
這幾句歌詞,仿佛帶著神奇的洗腦效果。
無論是在熙熙攘攘的廟會,還是在走親訪友的飯桌上,亦或隻是在家看著電視,人們總會不自覺地就哼唱起來。
超市裡,背景音樂循環播放著《好運來》,購物的顧客推著購物車,嘴裡無意識地跟著哼唱。
小區裡,孩子們追逐打鬨,嘴裡喊的不是兒歌,而是“好運來~祝你好運來~”。
就連麻將桌上,有人胡牌時,旁邊看牌的人都會笑著來一句,“可以啊,好運來了!”
它成了一種節日的背景音,一種集體無意識的快樂表達。
簡單,卻有效,如同春節必備的糖果和瓜子,滲透到了節慶的每一個縫隙裡。
而與《好運來》的全民歡唱不同,《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則像一記溫柔的重拳,精準地擊中了無數遊子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春晚已經過去,除夕夜的團圓飯也已成為回憶。
但對於很多人來說,歸家的旅程,才剛剛開始,或者,因為種種原因被耽擱了。
中原省,某個偏僻的村莊。
年味還未散儘,但熱鬨過後,村莊恢複了往日的寧靜,甚至更顯冷清。
七歲的丫丫和五歲的弟弟,穿著過年買的新衣服,坐在家門口冰涼的石頭門檻上,眼巴巴地望著村口那條通向遠方的小路。
他們的父母在南方大城市打工,原本答應今年過年回來,卻因為臨時接到一個報酬豐厚的加班任務,最終沒能搶到票,錯過了團圓年。
電話裡,媽媽的聲音帶著哽咽,“丫丫,乖,帶著弟弟聽爺爺奶奶的話,爸爸媽媽賺夠了錢就回來……”
丫丫很懂事地沒有哭鬨,但眼睛裡盛滿了失落。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爺爺坐在院子裡,默默地抽著旱煙,奶奶在灶房一邊抹著眼淚一邊收拾。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家裡總有年夜飯……”
“親人從來不會嫌我煩,家人總有說不完的諾言……”
鄰居家隱隱傳來這首歌的旋律,是隔壁返鄉的年輕人放的。
丫丫聽著歌詞,小聲地問爺爺,“爺爺,‘年夜飯’是什麼?爸爸媽媽吃的和我們一樣嗎?”
爺爺張了張嘴,喉嚨像是被什麼堵住了,答不上來。
就在這時,村口突然傳來了狗叫聲,還有行李箱輪子碾過石子路的聲音。
丫丫和弟弟猛地抬起頭。
隻見兩個風塵仆仆、拖著行李箱的身影,正快步朝著家的方向走來。
陽光下,那身影是如此熟悉!
“爸爸!媽媽!”丫丫和弟弟幾乎是從門檻上彈了起來,像兩顆小炮彈一樣衝了出去,帶著哭腔的呼喊聲劃破了村莊的寧靜。
爺爺奶奶也聞聲跑了出來,看到突然出現在眼前的兒子兒媳,愣住了,隨即老淚縱橫。
媽媽一把抱住撲過來的兩個孩子,眼淚止不住地流:
“回來了,媽媽回來了……對不起,回來晚了……路上聽到一首歌,心裡難受得不行,跟你爸說,這班不加了,無論如何也得回來……”
爸爸放下行李,緊緊抱了抱父母,這個憨厚的漢子眼圈也紅了:
“爸,媽,我們回來了。聽到那歌裡唱‘家裡總有年夜飯’,我就想著,再多的錢,也買不了一家團圓。”
雖然年已過完,但遲來的團圓,讓這個家瞬間被巨大的幸福和溫暖填滿。
喜歡文豪:我什麼都略懂一二請大家收藏:()文豪:我什麼都略懂一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