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帝都打拚的白領李靜。
她事業心強,年前接了個重要項目,主動申請留守,打算年後再調休回家。
除夕夜,她一個人在公司附近的公寓裡,看著春晚,吃著外賣,雖然也跟家人通了視頻,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
第二天,她刷著朋友圈,看到滿屏的團圓照,聽著那首《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尤其是那句: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原來我想念的不僅僅是年夜飯……”
她突然就怔住了。
是啊,她想念的,何止是那頓飯?
她想念的是媽媽嘮叨的叮囑,是爸爸沉默的關懷,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看春晚時那種無需言說的溫暖。
一種強烈的衝動湧上心頭。
她立刻打開購票軟件,發現年後返程高峰已過,竟然幸運地刷到了一張第二天回老家省會的動車票。
沒有猶豫,她立刻下單,然後開始瘋狂地收拾行李。
當她拖著行李箱,風塵仆仆地出現在老家門口時,開門的母親愣住了,隨即驚喜地叫了起來,“小靜?!你怎麼回來了?不是說不回來嗎?”
父親聞聲從屋裡出來,看到女兒,臉上先是驚訝,然後露出了難以掩飾的笑容。
“項目提前結束了。”李靜撒了個小謊,放下行李,用力抱了抱父母,“聽到一首歌,就想回來了。”
媽媽嗔怪道:“你這孩子……回來就好,回來就好!媽給你包餃子去!年三十的餃子還給你留著呢!”
雖然年已過完,但女兒的歸來,讓這個家仿佛又重新過了一次年。
在華音網《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的歌曲評論區,類似的真實故事開始越來越多地湧現:
【本來覺得過年加班三倍工資挺香,聽完歌,再看空蕩蕩的出租屋,直接破防了。已請假,明天回家!】
【除夕沒搶到票,本來打算算了。初一一早聽到這首歌,哭著刷了一上午票,終於候補到了!雖然回去年都過完了,但爸媽看到我,高興得像孩子一樣。】
【樓上+1,我也是年後才回去的。我奶奶拉著我的手說:‘過了十五還是年,回來就好,回來就好。’瞬間淚崩。】
【這首歌有毒,聽一遍哭一遍。明年一定早點搶票!】
【‘親人從來不會嫌我煩’,就衝這句,我決定在家多待幾天,陪陪爸媽。】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用它樸實無華卻直擊心靈的歌詞和旋律,喚醒了許多人因忙碌、借口或無奈而深藏心底的親情渴望。
它不僅僅是一首歌,更像是一記溫柔的提醒,一個情感的催化劑。
它讓許多人明白,團圓的意義,不在於是否在除夕當天,而在於那份跨越山海也要相聚的心意。
這個春節,因為《春節序曲》的熱烈開場,因為《好運來》的魔性傳播,更因為《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所觸動的無數遲歸的團圓。
斯語的名字,以及他筆下的旋律,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融入了大秦聯邦億萬國民的節日記憶與情感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