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新聞聯播》在報道的最後,總結道:
“……春運,不僅僅是一場大規模的人口流動,更是大秦人家國情懷和文化傳統的集中體現。
它承載著人們對團圓的渴望、對親情的眷戀、對故土的思念。
一路平安,闔家團圓,就是這場遷徙最樸素、也最動人的主題。”
這段總結,通過翻譯,傳遞到了世界各地。
那些原本帶著疑惑和批判目光的國外觀察者們,在讀到這段文字,再回看那些擁擠卻充滿期盼的畫麵時,似乎也多了一層理解。
他們依然覺得這很“瘋狂”,但開始意識到,這種“瘋狂”的背後,是一種他們或許無法體驗,但卻能隱約感知其珍貴的、名為“團圓”的執念。
大秦的春運,以其震撼的數據和獨特的情感內核,再一次讓世界側目。
而在這一片國際輿論的波瀾中,那首悄然觸動了許多遊子歸家心弦的《有錢沒錢回家過年》,以及它的創作者斯語,其影響力也隨著這股“春運”話題,在國際文化討論的層麵,泛起了小小的漣漪。
畢竟,能用一個作品,參與並折射一個國家級文化現象,這本就說明了其不凡的力量。
春節的喧囂與熱鬨,如同漸漸平息的海潮,最終融入了日常生活的涓涓細流。
《春節序曲》成為了各大商場、公共場所烘托節日氣氛的經典背景樂。
《好運來》的魔性旋律依舊不時在街頭巷尾響起,證明著其長久的生命力。
而《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所帶來的感動與遲歸的團圓故事,也沉澱為這個特定年份春節的獨特記憶。
言究堂文化集團在顧磊的掌舵下,高效且平穩地運轉著。
各項業務,無論是文學、音樂、影視還是新興的科技板塊,都在既定軌道上穩步推進。
斯語將日常事務完全放手,重新將注意力集中回他自己的節奏中。
雲頂苑的書房再次成為他最主要的活動區域。
窗外,帝都的春意漸濃,枝頭抽出新綠。
斯語坐在書桌前,麵前攤開的並非樂譜,而是一份關於大秦聯邦及周邊國家古代神話傳說、民間誌怪的係統性研究資料彙編。
這是顧磊根據他的要求,動用言究堂資源搜集整理的。
他的指尖輕輕劃過紙麵上那些古老神隻、精怪、奇譚的名字與描述,眼神沉靜,帶著一種考古學家般的審視與思索。
春節期間的“新交響”實踐,無論是《春江花月夜》的意境重塑,還是《春節序曲》的熱烈鋪陳,都讓他更加確信民族音樂語彙的深厚潛力。
但這一次,他的目光投向了更古老的源頭,那片屬於神話與想象的混沌之地。
他不僅僅是想創作一首帶有古風韻味的曲子。
他在構思一個更為宏大的、立體的音樂敘事工程。
喜歡文豪:我什麼都略懂一二請大家收藏:()文豪:我什麼都略懂一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