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尋清澈而溫柔的嗓音緩緩吟唱:
“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
“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你初妝……”
優美的旋律,詩意的歌詞,瞬間抓住了所有人的耳朵。
當副歌部分“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響起時,那種極致浪漫、充滿東方宿命感的意境,徹底征服了聽眾!
【臥槽!這是歌?這分明是一幅水墨畫!一首抒情詩!】
【‘天青色等煙雨’……這句詞簡直神了!怎麼想出來的!】
【聽著這首歌,我好像看到了雨中的瓷器和那個等待的身影,太美了!】
【問徵牛逼!陸尋唱得也太好了!】
【我之前對瓷器無感,聽完這首歌,突然好想去博物館看看青花瓷!】
【這才是我們大秦應該有的音樂!充滿了文化底蘊和東方美感!】
《青花瓷》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迅速席卷各大音樂榜單。
其獨特的中國風風格,典雅唯美的詞曲,在充斥著情愛吼叫和電子節奏的市場中,如同一股清流,讓人耳目一新,回味無窮。
更重要的是,這首歌仿佛具有某種魔力。
它成功地激發了無數聽眾對“青花瓷”這一傳統工藝品的濃厚興趣。
各大博物館陶瓷館的參觀人數悄然增加。
網絡電商平台上,“青花瓷元素”、“同款”等關鍵詞搜索量直線上升。
甚至連景德當地的旅遊部門都驚訝地發現,谘詢和預訂當地陶瓷文化體驗遊的年輕人,比往常多了不少!
一首歌,竟然真的開始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對一種傳統工藝的認知和態度。
斯語在雲頂苑,看著《青花瓷》一路飆升的數據,以及網絡上引發的關於瓷器文化的熱烈討論,神色平靜。
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
用美的作品,喚醒人們對自身文化之美的感知與熱愛。
這比任何口號式的宣傳,都更加有力。
他關掉音樂平台的頁麵,目光重新投向電腦屏幕上《封神演義》的文檔。
薑子牙即將遭遇勁敵,十絕陣已布下,更慘烈也更精彩的神仙殺劫,即將拉開序幕。
他的筆,再次在鍵盤上飛舞起來。
文化的種子已經播下,他需要耕耘的天地,還有太多,太多。
《青花瓷》的持續火爆,帶來的不僅僅是榜單上的排名和街頭巷尾的傳唱。
更深遠的影響,開始在文化層麵和實體經濟層麵悄然顯現。
首先是在知識傳播領域。
隨著歌曲熱度攀升,越來越多的人對歌詞中那句點睛之筆“天青色等煙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這“天青色”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顏色?
為什麼燒製最上品的青花瓷,需要“等煙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