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以評論犀利或者說尖刻)著稱的理事,抿著茶水,略帶些酸意地開了口:
“斯語此子,音樂上的天賦,我等是佩服的。文學上,那幾首現代詩和小說,也確實有些巧思。但單論古詩一道嘛……”
他拖長了語調,搖了搖頭。
“除了早期那首《歸嵩山作》和那首詠《西瓜》的小品還算可圈可點,後麵可曾再見他有什麼完整的古體詩作問世?沒有了吧?”
旁邊一人接口道:“是啊,倒是留下了這幾句驚鴻一瞥的殘句,惹得人心癢難耐。
依我看,怕是才氣已儘,偶得佳句卻無力成篇,隻好轉而寫些更易駕馭的現代詩和小說了。
畢竟,古體詩詞格律嚴謹,最考較功力底蘊,不是光靠一點靈氣就夠的。”
這話語在封閉的茶會上,帶著幾分文人相輕的意味,倒也無人覺得太過分。
然而,不知是哪位與會者將這番私下議論添油加醋地傳了出去。
經過幾輪口耳相傳和網絡發酵,事情的味道就完全變了。
傳到後來,竟成了“古詩協會權威人士公開批評斯語:古詩詞才氣已儘,隻會寫現代詩和小說這類小道!”
“驚爆!古詩協會看不起斯語,稱其不配為詩人!”
類似聳人聽聞的標題,開始在一些自媒體和論壇上出現。
雖然大多數理智的網友和斯語的粉絲對此嗤之以鼻:
【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人家隨口幾句,你們整個協會都接不上,還有臉說?】
【斯語大大需要他們承認?笑話!】
但也不乏一些看熱鬨不嫌事大的人,以及部分本就對斯語橫空出世、打破原有圈子格局感到不適的文人,在暗中推波助瀾。
爭議,就這樣被擺上了台麵。
連顧磊都注意到了這些愈演愈烈的言論,他有些擔憂地向斯語彙報,“老板,古詩協會那邊……
雖然是一些不負責的傳言,但影響不太好,是否需要我們出麵澄清一下?或者,聯係一下協會方麵?”
斯語正在審閱《封神演義》中“九曲黃河陣”的章節,聞言頭也沒抬,語氣平淡無波:
“澄清什麼?”
“他們說的,並非全無道理。”斯語的目光依舊停留在屏幕上,“我確實,許久未作完整的古詩詞了。”
他的語氣裡聽不出任何情緒,既無惱怒,也無自得,仿佛在陳述一個與己無關的事實。
顧磊一愣,有些不解。
斯語終於將目光從屏幕上移開,看向顧磊,眼神深邃,“他們不是在質疑我‘無才’,‘隻會小道’嗎?”
他微微停頓,嘴角似乎勾起了一抹極淡、幾乎無法察覺的弧度,那並非笑意,而是一種……難以言喻的興致。
“既然如此,那就讓他們看看,‘小道’能否通‘大道’。”
“至於古詩……”
他沒有再說下去,隻是重新將目光投回屏幕,指尖在鍵盤上輕輕敲擊了一下,仿佛已經將這件外界鬨得沸沸揚揚的事情拋諸腦後。
喜歡文豪:我什麼都略懂一二請大家收藏:()文豪:我什麼都略懂一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