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財神爺的心尖寵兒.?送的催更符)
斯語雖然話不多,但每每發言,都能切中要害,展現出對詩歌藝術深刻而獨到的理解,令在場眾人歎服。
當然,也有人小心翼翼地提及了之前與古詩協會的“小插曲”。
一位與古詩協會某位理事相熟的評論家,略帶些尷尬地替那邊解釋了幾句,大意是某些人言論不當,但並非協會整體態度雲雲。
斯語聞言,隻是淡淡一笑,端起茶杯輕抿一口,語氣平和無波:
“詩詞之道,在於心,在於誠。至於外界毀譽,過眼雲煙罷了。”
他目光掃過在場眾人,最終落在窗外搖曳的竹影上。
“與其糾結於口舌之爭,不若多創作幾篇無愧於心的作品。”
這番話,聲音不高,卻帶著一種超然物外的氣度,讓那位還想轉圜的評論家頓時啞口無言,也讓在場所有人心中凜然。
他們明白,斯語的格局,早已超越了那些圈子裡的意氣之爭。
他關注的,是更宏大的創作本身。
經此一事,斯語在文壇的地位徹底穩固。
古詩協會?已然成了一個略顯尷尬和過時的背景板,再也無人將其與斯語相提並論。
而斯語,在完成了這次必要的“社交”之後,便再次回歸了他安靜而高產的生活。
《封神演義》的連載接近尾聲,封神榜即將填滿,一個宏大的神話紀元在他筆下落下帷幕。
同時,他也在構思著下一部作品,以及如何將“非遺煥新計劃”推向更深、更廣的領域。
加入詩詞協會,對他而言,不過是漫長創作路途中的一個驛站。
稍作休整,他便要繼續趕路,向著前方那更加璀璨、也更加未知的文化地平線,穩步前行。
《神雕俠侶》的最終章,在無數讀者的不舍與祝福中,正式落下了帷幕。
楊過與小龍女在華山之巔,與眾人作彆,飄然遠去,隻留下“神雕俠侶,絕跡江湖”的傳說。
這跨越兩代人、飽經磨難又蕩氣回腸的故事,終於畫上了一個雖帶殘缺卻圓滿的句號。
書評區、論壇、社交媒體上,充滿了對這部作品的回顧、分析與不舍。
【結束了……我的青春仿佛也隨著龍過歸隱了。】
【從郭靖黃蓉到楊過小龍女,言吾大大構建的武俠世界太真實了!】
【求問!還會不會有下一部?郭襄小姑娘我好喜歡,她後來怎麼樣了?】
【對啊!既然楊過是楊康的兒子,那下一部會不會講郭襄或者其他人的後代的故事?】
【這個武俠宇宙肯定還有更多故事可以寫!求言吾大大彆結束!】
關於“下一部”的猜測和呼籲,成為了讀者們最熱衷討論的話題。
畢竟,《神雕俠侶》的成功,尤其是它與《射雕英雄傳》的人物傳承和世界觀聯動,讓所有人都看到了一個潛力無限的“武俠係列”的可能性。
人們期待著斯語能繼續將這個波瀾壯闊的江湖書寫下去。
就在這議論達到頂峰之時,一向很少在作品完結後立刻發聲的斯語,卻罕見地更新了他的個人圍博。
沒有長篇大論的感言,沒有對後續作品的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