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清洗血跡,妄想溫暖你——”
歌詞的畫麵感極強,那試圖將人推回岸邊的海浪,那如同催眠曲般誘人沉眠的波濤,充滿了矛盾與絕望。
秦雪的演唱在這裡注入了一絲微弱的力量,像是最後的掙紮,但隨即又被更深的無力感吞沒。
當副歌部分來臨,旋律陡然變得更具衝擊力,秦雪的聲線也拔高了一些,但那高音並非宣泄,而是帶著一種泣血般的哀慟與認命:
“來不及,來不及,你曾笑著哭泣——”
“來不及,來不及,你顫抖的手臂——”
“來不及,來不及,無人將你打撈起——”
“來不及,來不及,你明明討厭窒息——”
“來不及”的重複,如同一聲聲絕望的呐喊和無奈的歎息。
而那句“你明明討厭窒息”,更是將那種被永恒禁錮在黑暗與冰冷中的絕望,渲染得淋漓儘致。
秦雪唱到這裡,聲音中已經帶上了明顯的哽咽,但她極力控製著,讓那種悲傷化為更深刻、更內斂的藝術表達。
她的眼眶泛紅,身體微微顫抖,仿佛真的正在被冰冷的海水吞噬。
隔音玻璃的這一邊,錄音師下意識地捂住了胸口。
梁音閉上了眼睛,眉頭緊鎖,臉上寫滿了不忍與震撼。
就連坐在角落的斯語,那向來平靜無波的眼底,也似乎掠過了一絲極淡的波動。
窒息感。
強烈的、無處可逃的窒息感,彌漫在錄音棚的每一個角落。
那不是聲嘶力竭的哭喊,而是一種緩慢的、安靜的、下沉的絕望。
仿佛能感受到海水從腳踝漫過膝蓋,淹沒胸膛,最終吞噬頭頂,光線一點點消失,聲音一點點遠去,隻剩下無邊的、冰冷的、永恒的黑暗與寂靜。
歌曲在最後一句“你明明討厭窒息”的嫋嫋餘音中,緩緩結束。
最後一個音符落下,錄音棚內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
秦雪仿佛脫力般,靠在麥克風架上,久久沒有動彈,眼淚無聲地滑落。
監聽室內,不知是誰,率先長長地、沉重地吐出了一口氣,打破了那令人心悸的沉默。
梁音睜開眼,看向斯語,聲音有些沙啞:“斯語先生,這……這首歌……”
他想說太沉重了,想說會不會對歌手消耗太大,但最終,所有的話語都化作了一聲複雜的歎息。
他知道,這是一首注定會引發巨大共鳴,也注定會帶來巨大爭議的作品。
斯語站起身,走到調音台前,聽了一遍剛才的錄音。
那彌漫的悲傷與窒息感,甚至比地球上的原版更甚,秦雪的演繹,賦予了它靈魂。
“可以了。”斯語平靜地說,“就按這個版本發布。”
當《海底》正式在全網音樂平台上線時,它所造成的衝擊,遠比《百年孤獨》來得更加直接和猛烈。
那直擊心底的旋律和歌詞,那秦雪泣血般的演繹,讓無數在夜晚獨自聆聽這首歌的人,瞬間破防。
喜歡文豪:我什麼都略懂一二請大家收藏:()文豪:我什麼都略懂一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