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轉發越來越多,這篇帖子火了!
【看哭了!兄弟,加油!我們都在岸邊等你!】
【我也是!聽了治愈版,感覺黑暗裡真的有光了!】
【音樂的力量……有時候真的能超越語言,直擊靈魂。】
【謝謝你的分享,也讓我更有力量了。】
【斯語這波,我吹爆!這才是音樂應該有的樣子!】
無數溫暖的留言湧向那個匿名帖子的樓主。
人們在他的故事裡,看到了音樂那超越娛樂、直抵生命層麵的獨特力量。
它無法解決具體的失業或失戀問題,但它能在你最絕望的時候,給你一個堅持下去的理由,一個被理解的瞬間,一個看向光明的可能。
斯語和《海底》治愈版),也因此被賦予了更深層次的意義。
它不再僅僅是一首“好聽”或“治愈”的歌,更成為了許多在黑暗中掙紮的人,心中一個象征性的“燈塔”和“援手”。
有媒體將這一事件稱為“《海底》拯救事件”,並再次引發了關於藝術的社會責任與療愈功能的廣泛討論。
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斯語,在顧磊將這件事彙報給他時,隻是微微怔了一下,隨即恢複了平靜。
他看向窗外,陽光正好。
他知道,音樂、文學……所有藝術形式,其最本質的價值,或許就在於這一個個微小的、卻能照亮某個角落的瞬間。
他做的,不過是恰好點亮了那根火柴。
而真正賦予光明的,是那些在黑暗中,依然願意抬頭尋找的眼睛。
盛夏七月,蟬鳴聒噪,暑氣蒸騰。
就在這炎炎夏日,大秦聯邦詩詞協會發出了一則引人注目的通告——
將於七月中旬,在素有“江南文藪”之稱的臨安城,舉辦一場全國性的“乙未盛夏詩會”。
此次詩會規格極高,由總會牽頭,聯合江南、中原、西北、嶺南、巴蜀等五大地方分會共同舉辦,旨在交流詩藝,切磋才學,弘揚國粹。
而最受矚目的,無疑是剛剛加入協會便以一首《春江花月夜》震動文壇的斯語,也在受邀之列,並且將作為帝都總會的代表之一出席。
消息傳出,文壇內外議論紛紛。
“斯語也去?這下有好戲看了!”
“《春江花月夜》珠玉在前,這次詩會壓力不小啊!”
“各地分會都有耆老名宿和新銳才俊,斯語雖驚才絕豔,但畢竟年輕,又是第一次參加這種正式的詩會活動……”
“聽說這次不僅有詩詞比拚,還有對聯、即景賦詩等環節,考驗的是綜合功底和急智。”
網絡上,斯語的粉絲們既興奮又有些擔心,畢竟這種傳統文人的聚會,與斯語平時展現出的跨界天才形象似乎有些距離。
顧磊將邀請函送到斯語手中時,補充道:“老板,這次詩會算是協會內部比較重要的活動,五大分會都會派出精銳,相互之間……嗯,難免有些較勁的意思。您看……”
斯語掃了一眼邀請函上古雅的印花和地點“臨安城·曲苑”,“知道了。安排行程。”
對他而言,這既是履行協會成員的義務,也是一個觀察這個平行世界傳統文人生態和頂尖詩詞水準的窗口。